評自主創新與自主實現

       看了很多的所謂自主創新,越來越覺得稱之爲自主實現比較合適,創新以我的理解應該是世界首創,如果國外已經實現,然後藉助於資料或者其他手段打聽到對方的功能如何,性能如何,再進行的開發功能或性能上比人多一個或一個,實現應不能歸於創新一類,只能稱之爲自主實現,因爲你沒有承擔第一個吃螃蟹的風險。

  這裏之所以較這個真,主要是那些所謂的自主創新的內行們”別忽悠人家外行,人都不傻,最後砸的是大家的名聲與飯碗。

  自主實現又分爲幾種,一種是看到別人有,然後自己重新實現了一次,這也值當尊重,至少對於開發人員來講,是一種自我的創新;另外幾種就不值當的去說了,一是拿着開源去包裝;另一種是部分用着別人的功能去實現,但不承認。當然如此做法不過相關人員求自己的升官發財。

  中國有沒有自主創新,我認爲有,當前情況下標榜自己的有時候不一定是(爲了所謂的創新而創新),不標榜的不一定不是(爲了滿足自我的實現)。

  從大勢的眼光來看,我認爲未來中國原創或自主創新會越來越多,當然中間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創新我有一個個人定義:創新的應來源於現實或未來的真實或假設需求基礎上的,需求本身是一種問題,解決一個問題需要提供一種方法或工具,如果你有幸解決了一個問題,併爲此提出了一套獨創性的方法或搞了一套新工具,如果能夠比較完美的解決了你的問題,是一種創新;如果這個問題是假設的,別人沒有解決或者還沒有機會遇到,當第二個碰到類似問題時,那你之前的工作就是創新。需要補充一點的是有時候針對首次提出的問題也是一種創新,因爲有了問題纔會解決的動力。

  在老外的創新機制裏面,總有一些人不斷的提出問題,一些不斷的解決問題,由於國內外發展時代上的代差因此創新都在老外那裏。

  國與國之間的創新競爭,好比就是大家共同走上通向未知世界的大道上,有的人走的快,不斷髮現新的果實,好處是它可以吃的很乾淨,壞處是有毒自己扛。對於第二名來講,有時候會眼涎第一名的那種口福,不斷的發狠要走在前面,但走在前面不是嘴上說就行的,要有勇氣,要有決心,要有能力,要敢於犧牲,但有這些並不意味着就能成功,有時候也成爲被槍打的出頭鳥。

  對於中國接下來的創新大勢,我覺得有以下幾個看點:

  (1)現在迎來新技術浪潮,中國積累的數十年的基礎人才數量上的優勢、財力上的優勢、因龐大人口而帶來的潛在用戶市場上的優勢,一旦被引爆將會遙遙領先,我覺得中國剛開始會在應用層面上有一些原創性的成果,同時一些傳統的應用會因爲巨大的用戶量而產生新的發展潛力,應用上創新積累到一定程度,中國會在基礎領域迎來突破,理由是人的貪婪的,通過應用上創新會帶來的一些收益,但較之基礎領域上創新的收益不過九牛一毛,在這種力量的驅使上,以及付出至少80%由應用創新轉向基礎創新失敗的成本下,將會迎來幾個點的基礎創新,就幾個點就夠了,會再度以幾何倍數的效果去推動應用創新,即而再由應用拉動基礎,如此反覆,達到一個新的創新平衡點。

 (2)一定程度上放鬆或減少監管,不能即讓馬兒跑又不讓馬兒吃草,同樣的道理不能即讓人創新,又不能容忍別人試錯,有時候監管越是嚴厲的只會產生更多的不公平與更大的腐敗,因爲監管越是嚴厲如果對於監管者本身沒有強有力的約束而只是靠內部或其自我約束,那隻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3)加強一下知識產權保護,有時候我們在使用各種盜版或免費軟件時,可能無形之中在傷害大家的創新意識了。另外知識產權的申報費用可以降低。鼓勵開源與分享精神;加大對於小型創業企業與個人的創意點首創保護力度,鼓勵大企業進行收購而非惡意競爭性研發與替代,儘量減少大家心中大而全,小而全的思路。

 (4)科研項目採用風險投資與回報機制,要求科研的投入有回報,即國家今年投1000萬,三年之後要回收3000萬,如果達不到這樣的效果,拒絕在這個領域內投入,因爲沒有回報的科研投入只會帶來爲了科研而科研。將科研項目上的錢交給用戶,讓用戶們去決定使用誰的產品,這樣會帶來四兩撥千金的效果。國家的扶持要有度,要通過類似於VC/PE資本家壓迫式的方式逼着出回報。

 (5)加強過程監管,當前的項目管理機制是申請時難,交差時容易,過程沒有監管,另外項目辦公室往往是科研外行人,從專業性上與精力上完全達不到監管需要,因此這裏建議加強過程透明性,利用信息化技術將所有的項目(包括涉密項目的非涉密部分)全過程向全社會公開,這樣即能接受全社會的過程監管,總會有人願意幹這種事;當然如有問題可以立刻中止項目資金撥付,項目資金的撥付過程以及花費過程也可以全部實時公開,防止內部財務潛規則。此外對於所有項目上的數據與成果要及時拿出來讓全社會分享,相信很多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6)調動一下科研人員積極性,對於年紀太大的科研人員建議不要再給新項目了,有時候30歲是一個坎,項目應多交給35歲之前的人去做,比如60%的項目由35歲之前的人牽頭;30%的項目交給35-45歲之間;10%以上的交給45以上的;這樣從事科研的人永遠都是年輕人,一些科研元老級的人可以專職去做宏觀架構、教書育人、以及經驗指導與傳承;對於科研人員一年無法投入50%精力搞專職研究的,建議就別再去申請項目了,何苦沒有風流事枉擔風流名,要搞科研就搞專心搞幾年,也不枉數十年苦學。

 (7)國家出一部分錢,成立面向基礎領域的VC/PE基金,另外充分調動社會資本成立更多的VC/PE投資基金;例如向某些人專門購買創意點,公開發布由另外一批人去實現,交給專職營銷的人去包裝,再由市場上的大企業進行收購。

 (8)政策與體制上應多做減法;

 


發佈了8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5 · 訪問量 1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