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夢想成真 高兼容性啓動U盤製作實例與分析 用ULTRAISO刻錄ISO到U盤

/ 易雲     U 盤是一種新型的移動存儲產品,一般採用閃存存儲介質( Flash Memory )和通用串行總線( USB )接口,具有輕巧精緻、容量較大、便於攜帶、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特點,可用於存儲數據文件以及在電腦間方便地交換數據。隨着大容量 U 盤的普及,人們越來越期望用 U 盤代替軟盤和光盤來實現操作系統安裝、電腦維護等工作。目前主要的啓動方式有 USB-HDD USB-ZIP USB-CDROM 等三種,前兩種方式一般可以用 HP U 盤格式化工具、 USBoot FlashBoot 等通用工具製作, USB-CDROM 方式則需要 U 盤芯片(包括主控、閃存等)對應的專用“量產工具” (PDT) 來實現。從大量網友的實踐經驗看,這幾種方式均有一定的侷限性,比如 USB-HDD/USB-ZIP 互不兼容,而有些電腦的 BIOS 往往僅支持其中的一種,從而導致無法啓動情況的發生;而 U 盤對應的量產工具一般很難找到,找到了也不容易成功,還可能導致硬件損壞,量產成功後想再還原成 U 盤也比較困難。製作高兼容性啓動 U 盤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我們通過 DOS WinPE Linux 等幾種常見啓動 U 盤的製作實例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一、 材料選擇

1、 U 盤選擇

    我們選用市場上主流品牌 KingSton SanDisk U 盤共 4 個,容量從 1GB 8GB 不等。

2 、系統文件選擇

1) DOS

目前網上有多個流行 DOS 鏡像文件,大都是基於 Windows 98 自帶的 MS-DOS 7.1 系統製作。爲了方便,我們採用 EasyBoot ( 下載: http://www.onlinedown.net/soft/4530.htm) 中自帶的 setup98.img 文件 (c:/easyboot/disk1/ezboot/setup98.img, 1.44MB) ,其特點是比較純淨,不包含太多的工具。

2) WinPE

採用老毛桃的 070911 WinPE(BootCD_070911.ISO, 109MB ,網上下載 ) ,是比較純淨的 PE ,比起紅葉 PE V30 195MB ,個頭小多了。

3) Linux

選用 Ubuntu 8.04 LTS 桌面版 ( 下載: http://releases.ubuntu.com/8.04/ubuntu-8.04-desktop-i386.iso, 699MB) ,主流 Linux Live CD 之一。儘管比 Knoppix 大了點,本人更喜歡 Ubuntu 的界面。

3 、製作工具選擇

選用最新版 UltraISO 9.2 PE 。大家可能感到奇怪, UltraISO 不是一款光盤工具嗎?它也能製作啓動 U 盤?爲什麼不選用常見的 HP U 盤格式化工具、 USBoot FlashBoot 等工具呢?   

其實,自 UltraISO V9.12 起, UltraISO 已經包含製作啓動 U 盤的功能。選用 UltraISO 來製作啓動 U 盤有以下特點:

1) 新版 UltraISO V9.2 支持一種新的 U 盤啓動技術 -- U+ 啓動技術,它包括 USB-HDD+ USB-ZIP+ 兩種啓動方式。根據 UltraISO 的文檔 (http://cn.ezbsystems.com/ultraiso/history.htm) U+ 啓動技術可以實現 USB-HDD/USB-ZIP 雙模式啓動,從而極大地提高啓動 U 盤的兼容性。

2) 操作簡便。對於 DOS WinPE ISOLINUX 鏡像文件 (.IMA/.IMG, .ISO ) ,新版 UltraISO 可以直接打開、自動選擇引導信息、一次性寫入來完成啓動 U 盤製作,無需額外的配置操作。

3) 支持 Vista ,不必回到 Windows XP 下操作。

二、啓動 U 盤製作

新版 UltraISO 9.2 PE 的啓動 U 盤的製作方法十分簡單:

1、 運行 UltraISO 9.2 PE

2、 在主菜單選 文件 ”- 〉“打開”,出現“打開 ISO 文件對話框”

3、 選擇鏡像文件 setup98.img (或者 BootCD_070911.ISO ubuntu-8.04-desktop-i386.iso) 點擊“打開”按鈕

4、 在主菜單選“啓動光盤” - 〉“寫入硬盤映像”,出現“寫入硬盤映像”對話框

5、 插入 U 盤,選擇 USB-HDD/USB-ZIP/USB-HDD+/USB-ZIP+ 模式之一,點擊“寫入”按鈕, UltraISO 會提示“警告!驅動器 (-X-: - 容量 -)- 型號 - 上的所有數據會丟失! 您確定繼續嗎?”,點擊“是”即開始啓動 U 盤製作

6、 製作完成後拔出 U

二、 啓動 U 盤測試

省略

3、 測試結果

五、結論

通過上面的實例和統計分析,對於製作高兼容性啓動 U 盤,我們得出以下經驗:

1、 鑑於 4GB 以上 U 盤的兼容性不太好,應選用 2GB 以下容量的 U

2、 建議採用高兼容性的 U+ 啓動技術 (USB+HDD+ USB-ZIP+ 啓動模式 )

3、 因爲 DOS WinPE Linux 的兼容性不盡相同,應儘量採用兼容性好的操作系統

    最後,祝大家能夠製作出屬於自己的 100% 可啓動 U 盤,實現“一盤在手,走遍天下”的夢想。


鏈接自:http://www.ultraiso.net/review/uplus.htm

發佈了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2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