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90後,移動互聯網新生代力量行爲調查-20140219早讀課

DJ00

小編頭像6060小編誑語:關注90後,瞭解他們的想法,這是衆多移動互聯網從業者的心聲。90後是怎樣的羣體?恐怕不能簡單用“非主流”、“個性”、“新潮”來形容。在調查中我們發現,90後的移動生活非常多樣化。管中窺豹,從他們的故事中,我們會發現不一樣的結論。

天生在互聯網的鏈接中長大的90後們,無論是已經工作還是上學,無論一二線還是三四線甚至更偏遠的地區,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他們正共同成爲移動互聯網的消費主流,其習慣和偏好以及潛在的消費能力將深度影響未來十年移動互聯網發展。通過調查問卷和一對一訪談的形式,深入接觸90後的移動數字生活,通過觀察得到以下故事和結論。早讀課將精華部分整理出來,感興趣用戶可以直接下載原版PPT報告

 

90後來自哪裏?

DJ01

 

90後,自我定義的羣體

dj02

dj13

 

他們是這樣“玩手機”

1990,孫成,女,畢業一年:剛上班的設計師,晚上回家手機看視頻

dj03

剛從大學畢業不久的女孩孫成從事設計工作。她對手機和應用的要求只有一個:方便。

或許是設計師出身的緣故,孫成在挑選手機時,對外觀也有一定的要求。“去年iPhone出了一些問題, 恰巧Galaxy S4剛剛上市,覺得外觀非常漂亮,除了屏幕大一些,手機邊框的曲線看起來很柔和。雖然iPhone也有圓角,但看上去還是感覺四四方方,有點像磚頭。”孫成這樣談她購買S4時的初衷。

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孫成覺得Android手機系統的體驗並不像網上所說的那樣差,“尤其是返回鍵,使用起來非常符合我的習慣。之前用iPhone,每次按下Home鍵,雖然回到主界面很迅速,但應用仍然是在後臺運行,想要徹底退出,操作太麻煩了。”

此外,孫成還覺得,自從使用Android系統後,下載應用就變的非常方便。“我下載應用,大多數來自豌豆莢的推薦。之前用iPhone,每次下載應用,都得進入到APP Store,然後輸入密碼,特別麻煩。自從安裝後豌豆莢後,它總是在首頁把我平常最常用的幾個APP都推薦了,一鍵下載、安裝太方便了。”

經常用到哪些應用?

作爲一個90後時尚女孩,孫成平常自然也少不了自拍,所以美圖秀秀也就成了她手機裏的必備應用。作爲一個設計師,孫成也經常需要隨走隨拍,拍下來的照片也要立刻隨着當時的靈感去處理。因爲多數拍的是風景、建築,美圖秀秀就顯得有些不夠用,所以孫成手機裏就又安裝了一款圖片應用:拼立得。“對於我們搞設計的人來說,拼立得提供的素材十分時尚、清新,模板中預置的圖片、文字等元素也都可以個性化設置,整個拼圖過程十分便捷。雖然功能沒有PS強大,但足可以保證我記錄下當時的靈感,等回到公司,再用PS進行優化、處理。”

孫成一年前開始使用微信,不過對一些新功能並不敏感,比如微信支付。但孫成也坦言,微信確實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尤其是公衆訂閱號。孫成根據自己的需求,訂閱了一些新聞、隨筆、設計經驗的公衆帳號,每天獲取新聞、生活感悟等信息。

兩年前,孫成還是一個微博控,每天起碼要發近10條微博。但隨着開始使用微信朋友圈,孫成在微博上的活躍度漸漸降低。“微信既可以聊天,又可以髮狀態,我打開一個應用,可以同時做兩件事兒,況且我周圍的同學、朋友都在用朋友圈,我在微信上看他們的最新動態顯然更方便。”

因爲每天下班很晚,對於孫成來說,每天晚上最大的享受,就是回家後,躺在牀上看一會兒視頻。在孫成的手機中,安裝了騰訊視頻、樂視、愛奇藝三款視頻APP,但孫成認爲,自己平常用騰訊視頻最多,“因爲騰訊視頻裏的新劇、新電影非常全,而且我開啓了消息通知,有什麼好玩的視頻我都會收到通知。”

最後,孫成還給視頻APP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用戶來說,視頻APP功能不用做的特別強大,只要電視劇、電影足夠多就可以了。如果說去電影院看一部電影要花80元,在視頻APP上看要花5-10塊錢,我願意選擇在手機上觀看,關鍵是你有沒有。”

1990,劉曉鵬,男,畢業一年:城市屌絲青年,小米在手 快播解憂

dj04

“每個90後都那麼前衛”,劉曉鵬笑着說。劉曉鵬生於90年代的頭部,剛剛畢業的他獨自在廈門打拼。他目前每個月的收入約爲3000元,在這座以風光優美聞名、消費水平並不低的海濱城市,生活還是略微緊張。

租房向來是新入職場人羣開支的最大項,再除去日常的生活支出,劉曉鵬能攢下的錢着實不多。畢業三個月,他終於湊夠了一筆錢,在小米官網購買了小米2A。“爲什麼買小米?”,“比較有個性。”,“小米現在號稱一年賣2000萬,用的人不少,哪來的個性?”

“我在圈子裏是少數派,70%都是蘋果和三星,用小米的就是我一個。”曉鵬對我說,“更重要的是,一些比較常用的功能設置蘋果和三星需要另外安裝軟件,而MIUI的系統裏已經預設好了,比較方便。”

曉鵬還有一部諾基亞5530,用了已經有幾個年頭了。但是良好的硬件做工和通話性能,讓他依然將其作爲備用手機。

基於地理位置的應用使用頻率高

對一個剛剛畢業、在異鄉工作的年輕人來說,生活也許並沒有那麼多姿多彩。劉曉鵬的生活軌跡就是出租房-公交車-公司,週末可能會和同學同事聚聚,活動範圍很少躍出廈門島。出行的規律性讓智能手機的工具性得以放大。特別是以公交車作爲上下班方式的曉鵬來說,一款公交助手類的應用就顯得特別有幫助。

除了微信等溝通軟件,劉曉鵬最常用的工具型軟件是掌上公交Mybus。掌上公交創始於2009年,由福建移動和廈門公交集團、廈門搜谷科技等聯合開發。當地市民可以通過“掌上公交”應用查詢全市任意一條公交線路站點以及途經某個站點的所有公交線路。這些功能百度地圖、騰訊地圖等地圖類應用均可實現。但這個應用的特色還在於可以查詢所等待公交線路的實時位置信息,以及距離用戶所在車站的詳細公里數,這對於等車的用戶而言還是非常方便。

劉曉鵬每天上下班路線和時間都比較固定,他還能用到“掌上公交”的另一個功能——公交到達預約提醒。

目前,“掌上公交”也新增了“身邊”功能,提供查詢周邊的美食等信息。不過,功能還相對初級,體驗也比較一般,曉鵬用得並不多。“要是這兩個應用的功能可以結合到一起就好了。”他指着屏幕對我說,“我查公交的時候用這個應用,下車後要查其它信息的時候又得打開百度地圖。”即便如此,能查到實時位置的“掌上公交”依然是曉鵬和他的朋友們日常使用最頻繁的應用之一。

碎片化娛樂

生活的單調讓手機的娛樂性變得尤其重要,無論是家裏還是路上,無論是步行還是公交車。年輕人低頭玩手機已經是城市街頭的固定風景線。

“會利用上下班路上的時間進行充電,把手機當成學習工具嗎?” “不會。”他回答道,“以前下過每日英語、聽力口語等應用,但是發現很難堅持下去。軟件沒有提醒學習功能,也沒有檢測功能。應用裏也沒有交流區域,整個學習過程很枯燥。”

通過手機學習很難堅持,但曉鵬遊戲玩得也不多,除了保衛蘿蔔、燃燒的蔬菜等熱門遊戲,他偶然間發現了一款名爲Shawdow的遊戲,“比較耐玩” 。半小時的公交車程還不夠看完一部劇集,更適合的是看書。他最常用的是喜馬拉雅手機電臺應用,“裏面資源多,而且時間控制比較好,路上聽兩三個節目就到站了。”不過,曉鵬也發現喜馬拉雅資源裏有廣告信息。不過“廣告的長度還能接受”。

流量不敢放開用 期待4G

曉鵬的流量包一個月是300M,“基本夠用,家裏和公司都有wifi,路上要看的內容都提前下好就可以了。”

作爲雙機用戶的他,小米2A用的聯通號,諾基亞5530則堅持移動。“聽說移動4G今年要開始大推了,所以這個號碼一直沒丟。”曉鵬表示,“下次換機就準備買一部支持移動4G的手機,到時候和你微信視頻通話”。

“不過,如果真的開4G視頻通話,可能包月流量還不夠對話一分鐘。”他笑着說。

1994,Paco,男,播音專業大二學生:另類占星師,我要做自己的微信電臺

dj05

結識Paco很是機緣巧合。微信公衆平臺上線不久,閒來無事我也建了一個音樂類帳號。某天一位媒體同行說有朋友想跟我切磋一下運營技巧,便在微信上跟Paco初次聊了起來。

和我想象中90後的“小屁孩”形象不同,94年出生的Paco有着超出年齡的成熟和感知力。他是一位剛步入大學的播音專業學生,業餘師從占星大師,熟稔占卜,卻又是一位虔誠的道教信徒。

他跟我說,自己也想借助微信公衆平臺做一個星座電臺,每天錄製一期五分鐘的節目,囊括星運、音樂等元素,前期已經錄製好了電臺片花並在一款叫做喜馬拉雅的音頻播客APP上釋出,還建了豆瓣小站和同名微博“同時電臺”,但在具體內容的統籌中遇到瓶頸。說到激動之處,他甚至揚言:“做得不錯的話還想開發APP呢!”

隨後,他獨到的組織力讓我一次次刮目相看。星座課堂、一週星運播報、特約占星師年末免費佔卜,雖然平臺有限,但他和自己的小夥伴們做出的效果絲毫不比那些專業的自媒體人遜色。

課業忙碌起來,微信電臺終究還是沒有做大,但他身上那些縈繞的屬於90年代生人的元素始終讓人好奇。

90後似乎比逐漸老去的80後更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他固執地用着自己的iPhone 4S,不願跟風升級,因爲真正吸引他的是手機應用,現在的手機足以勝任了,體驗基本不錯。期間他一度動搖,曾想嘗試頗有口碑的HTC One,Beats音效和帥氣的外觀最終仍沒抵過Android平臺應用上的不足。

而90後的獨特個性和強烈的品質感也在他使用的手機屏幕上一覽無餘。交友類和拍照類應用塞滿了多個文件夾,比起那些主流的社交應用,他更喜歡那些新鮮刺激的陌生人交友軟件,尤其喜歡的功能是隨機配對。至於拍照軟件,那些人人都在用的美圖秀秀之類實在太過單調,而從App Store編輯精選中淘來的個性化濾鏡(如VSCOcam、Repix)和特效拍照應用(如Twins Cam)纔是他的心頭愛,這些應用上手難度看起來頗大,但樂趣也正藏在其中。

與此同時,各種奇葩遊戲穩穩佔據着整整一屏,讓人瞠目結舌——蠢蠢的死法、Hardest 2、Dumb Ways to Die、腦殘公寓等等。不過對他來說,手機遊戲大部分只是一時新奇而已,很少會長期沉迷於其中一款,“後浪被拍在沙灘上”時刻在他的遊戲文件夾上演。

私下裏,他喜歡看書和畫漫畫,不過看的不是那些各種腰封環繞的暢銷書,而是南懷瑾之類。手機和Kindle也是他的閱讀大愛,《知乎日報》是他最喜歡的應用,基本每天起牀和睡覺前都會瀏覽一遍,看到不爽的內容就會忍不住長篇大論去吐槽。如果說80後讓人見識了年輕人的叛逆,那麼90後已經開始了理性的自由。

我們曾經用“非主流”來形容的90後已經逐漸長大,這樣單純的描述如今看來顯得愈發無力。拿着手機長大的他們,終究會讓我們見識到,“非主流”是如何成爲“主流”。

1995,小碩,女,大一新生:大一學霸新生,省流量是頭等大事

dj06

小碩(化名)是一名大一學生,學校位於秦皇島市。小碩班上共48人,周圍同學的手機有蘋果、三星、聯想、小米、紅米、步步高等,品牌分佈較爲分散,並沒有佔比非常高的品牌。上大學後,小碩淘汰了高中時期內存不足、配置不高的阿爾卡特手機,換了一部紅米手機。在她看來,這部手機能滿足自己大部分的需求。

探索免費獲取WiFi

小碩和同學們喜歡探索APP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在高中時代,同學之間流行用“快牙”,在不費流量的情況下,解決音頻、視頻等文件傳輸問題。

上大學後,有了更多時間使用手機,同學們也在探索更省錢省流量的方式,一款名叫“暢無線”的APP流傳開來:通過積攢“暢豆”換取WiFi時長。由於寢室沒有購買學校網線,經同學推薦,室友們都下載了暢無線。打開暢無線,可以選擇連接中國移動CMCC、CMCC-EDU、中國電信chinanet,但前提是積攢“暢豆”。在王碩所在的學校,可以連接上中國移動CMCC。

積攢暢豆的方式有多種,比如下載推薦的應用、完成深度任務(多少天不卸載、激活並使用多長時間等)、完成簽到任務(點開下載後的應用),分別可以獲得數量不等的暢豆。選擇連接CMCC後,15分鐘消耗一顆暢豆。“連接到WiFi後,就可以下載視頻、軟件了,不用耗費自己的流量。”小碩說,手機裏的視頻、動漫都是通過積累暢豆下載。

同學們還探索了其他高性價比獲得流量的方式。比如,小碩用的是聯通3G手機卡,每月300MB流量。但多交5元錢,每月可以額外獲得1G流量,使用時間是晚上10點到次日早上8點。這樣一來,用較少的套餐費用,配合晚間流量、免費Wifi,基本能滿足自己的流量需求。

追求趣味性

大學時代的主旋律是學習。小碩下載了一些與學習相關的軟件,如金山詞霸、有道詞典、我要當學霸、超級課程表、單詞鎖屏等。即使是學習軟件,也和趣味性相關。“我要當學霸”是一款督促學習的軟件。啓動學霸模式後,只能打開學習相關APP和撥號、短信,25分鐘之後可以休息幾分鐘。之後可以選擇繼續,也可以選擇放棄。

在學霸模式過程中,如果使用其他軟件,會出現“聊你妹的微信!不聊會死啊!滾去學習!”、“請自重!”、“不好好學習,一輩子單身”、“請不要放棄治療!”等文字。如果放棄學霸模式,會顯示學習失敗,受到“懲罰”,比如必須聽完一段“神曲”,或者分享到SNS,被好友“鄙視”。小碩背單詞的方式也追求個性。她下載了一款“單詞鎖屏”軟件,利用碎片時間,邊解鎖邊記單詞,也可以通過特定的手勢複習單詞、加入生詞本。

遊戲軟件佔了小碩手機APP的一半。除了天天飛車、天天愛消除、天天酷跑、天天連萌,小碩和同學們也喜歡玩一些和電視、電影相關的遊戲,例如《爸爸去哪兒》、《小黃人快跑》等。“《爸爸去哪兒》遊戲設計比較簡單,主要是因爲這檔電視節目才玩,遊戲裏有一些《爸爸去哪兒》電視節目的元素比較有趣。”小碩說。

 

透視90後的數字生活

dj07 dj08 dj09 dj10 dj11 dj12

發佈了4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4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