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構成的方法

平面構成的方法
  
.同一基本形方向變動不同組合的重複構成
  在平面內,首先作水平線和垂直線劃分空間作重複骨格,骨格的大小 闊窄由設計者構思決定。
  重複是在重複骨格內的基本形的重複排列。基本形爲單純的抽旬的圖形。基本形的大小由重複骨格的一個單位大小決定,在重複骨格中一個單位內設置。
  基本形輸入到預先設定的重複骨格中,基本形可以有方向的變動。如設定基本形四邊分別爲b c d,在變動中可以是ab邊相接,也可以是a邊和c邊相接,依次類推就可以爲abacadaababcbbbdcccaaccdbcdddadbdc.....等排列,也可以把基本形的形象對稱形加入排列變動,這樣不停的在骨格中位置重複變動,就得到不同接觸變化,然後在各個骨格單位內基本形與骨格內的空間可以填黑也可以留白,空間留白,那基本形顯然爲黑,反之基本形如果是白那骨格空間就是黑了。這樣重複變動,邊與邊發生關係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抽旬形象,最後再骨格線消去就可以得到不同的抽象的新形象。這種變動可是按一定規律來的,也可是自由的沒常規的進行的。沒規律的就得到自由的構成,按照一定規律的就得到有規律的構成。整個過程雖然比較單純,預先也不必過多的計劃。但是造型的重點都在選擇圖形之後,這些圖形可以是一件好的作品,也可能是不完整的或者不理想的作品。好的保留不好的進行修改或者重組。因此重複構成實際是把一個基本形通過方向的變換設置和的不同交換 的數種圖形綜合起來的基本的圖形上而得到發展的形象。這種經重複得到的圖形,是從無意開始到有意完成的。因此在整個過程中就會有許多意外的效果產生,因而對新的造型構成提供了一個較好的方法。這種重複的骨格和重複基本形的構成可以創造出許多新的千變萬化的設計作品來。


二,以一個基本形的近似變化構成
  近似構成主法是重複構成的輕度變動,近似構成在骨格選擇上基本上和重複構成相同,都是基本形成在重複骨格內的排列構成。
基本形爲以一個基本形象的近似形爲構成元素,因此它的基本形不像重複只有一個基本形象而 是多個基本形象。
  1.近似基本形爲同一個相同基本形象但大小變化。如正三角形,同爲正三角形的大大正三角形或小正三角形。
2.
近似基本形爲它的類似形。如三角形、可以是各種不同角度的三角形,如正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任意三角形。
3
、近似基本形爲兩個幾何形的相加或者相減而得,如一個梯形加上一個圓形,一個梯形減去一個圓形。
4
。近似基本形爲一個一個有意畫出的基本單位填色所得的近似形象。

  5。近似基本形爲變化不大的有機形。
  以上爲近似構成 中的以不同方式處理畫出的基本形象。在構成時基本上和重複構成一樣,可以變換方向和填色選擇圖形。由於近似的基本形比重複有變化,因此在構成時應注意視覺 的整體效果。搞不好容易使構成變得零亂而分散。但如變化的好可以既保持近似基本形的整體統一感又可以增加設計效果。另一類近似構成,可以先設立骨格線,類 似基本形在骨格框架內基本平均放置,每個基本形所佔的骨格空間大致相近似。如在重複骨格中輸入大小不等的四邊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多角形,但保持骨格 內各單位間一定的空間關係,這種富有變化的構成方式是一種新的構成方法。
  把一個有規則的圖形  一個不規則圖形互相重疊輸入重複骨格中,也會得到特殊的沒有特別限制的不規則表現,在整個構成中會產生無限的變化。


三。一個或幾個發射中心的構成
  發射構成是一個重複單位圍繞中心向中心聚集的特殊的重複形式。發射在我們生活中是經常可見的自由現象,如太陽發射的光芒,電燈泡發出的光束,他們都是由一箇中心點向外發射,都是由發射中心和具有方向的發射線兩個要素構成。發射構成分類如下:
  1。一個發射點的構成
  把基本形輸入到發射骨格中,逐漸的向外放射排列,完成後可把中心點保留或者遮蓋隱去。
  2。離心式發射構成
  發射骨格中發射方向都向外,從中心出發而朝外分散向各方,由於是線構成的基本形,各種線都具有它們本身的特性,因此在構成後也同樣具備 這些特性。如由直線的基本形構成的發射構成是直截了當像光芒一樣向外發射,弧線的構成就比較柔和而富有變化;折線基本形的發射構成給人有閃爍的感覺。
  3。向心式發射構成
  基本形依照骨格的方向向外向內迫近。
  4。同心式發射構成
  基本形依照骨格線的形狀,以一箇中心點層層環繞,如幾何圖案中的回紋、雷紋、螺旋紋或擴大對稱的各種同心的圖形。
  5。多個發射點不同方向發射的構成
  發射骨格可以是多元的,方向可以任意設定和變換。發射基本形由直線構成,也可以由曲線、弧線或其它形態的線爲基本形分別輸入構成。
  
四。以數學數列爲依據的漸變構成
  漸變是日常生活中人觀察事物的常見的視覺規律。人在看到某種物體時,總是近大遠小,越近越大越具體;越遠越模糊。如果我們從某一個側面去觀察存在於我們面前的相同的或基本相等的一系列物體時,就會很快看到由大逐漸變小的漸變效果。漸變也是從生活  中總結出來的一種具有美的秩序的、有規律的、循序漸進的無陰變動,是具有節奏又具有韻律的一種構成方式。
  漸變主要要變動構成中的水平線或垂直線的闊窄或者水平線和垂直線同時進行變動,以得到有規律的漸變骨格。在漸變骨格中輸入的基本形不宜複雜。  
1
。漸變類型  
  基本形漸變,骨格不漸變的構成:漸變的基本形輸入到空間均等的重複骨格中,所得到的是不等量的和基本形相近似的漸變的空間效果。  
  基本形漸變,骨格不變的構成:大小相等、形狀相同的基本形輸入到漸變骨格中得到的漸變構成。  
  基本形漸變,骨格也漸變的構成:基本形大小進行漸變,輸入到漸變骨格中所得到的構成。 
2
。漸變方式
  漸變一般是根據一定法則產生的數列來進行的,它們對於造型都極有用處,在實際運用中多采用以下幾種有代表性的數列來進行漸變。  
  等差數列:數列爲a,a+r,a+2r,a+3r,...
  如a1,公差r2,等差數列爲1,35...,19,21..23....
  等差數列爲變化相對固定的數列,等差數列呈現出的是直線遞增的變化。  
  等比數列:等比數列爲開始變化不大大,但越到後來變化越劇烈強有力的數列。  
  費博那基數列:即第三個數是前面二個數的和。從數列的漸變程度看,這個數列變化較平穩,是有規則、平穩的數列。  
  調和數列爲一,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五分之一....十分之一。這個數列的數是小數,這樣使用起來極不方便。爲了方便一般將數列的各數增加十倍數列從小到大排列,數列爲1,1.1,1.2,1.41.622.53.3510....。從以上的數列看,這個數列變化不大,但到後來將逐漸變得大起來。  
  佩爾數列:依次把前一項乘以2,再加上再前一項,這樣計算得到的數列,如第一項爲1,第2項爲2時,第三項則爲5,第四項則爲12,第五項則爲29,依此類推數列1,25,12,29,70,169...,。
  這個數列運用起來較爲方便,用圓規可作圖,把前項的長度增加兩倍再加前一項的長度即可。  
  鐘擺數列:此數列在圓周的下半圓進行等分,等分得到的點有如時鐘的鐘擺運動的軌跡,利用這種數列的點依次作與半圓的直徑垂直的長度相等的平行線,便獲得具有圓筒形般的圖形,這種圖形給人的感覺是從圓筒表面畫出的平行線再從正面看去所得到的印象。
在構成中可以依據以上這些數列進行創作。也可從這些數列中得到啓示。


五,變異構成 
  變異是在一個具有規律性的有秩序的構成中,局部有個別的圖形打破原有的一般結構規律,產生一定量的對比關係,增加視覺興奮點和趣味性。 這種局部改變要求在較平衡和諧構成畫面中出現單個或多個形象對比關係。因此,這個比例尺度的掌握,十分重要。過大就會減弱變異的效果,過小又易被規律性所 埋沒而不能產生活躍氣氛效果的畫面,過於雷同不能增強畫面特異的表現能力和變異效果。
  變異的規律性是指在較簡單的重複構成中,如重複基本形同方向的重複或者按照一定規律的重複構成中,產生較大規律性的和諧畫面效果,在近 似、發射、漸變等規律性的基本形中,有意識的出現個別的幾個不規則的基本形。變異是在規律性中的突破,也可在由骨格直接構成的畫面效果中,使骨格產生變 異,打破原有的規律組織結構來產生出對比關係的變異效果。
  骨格線的變異中,利用線的重複、線的起伏、線的扭曲、線的開合、產生出特異性。然後再重複以上的某種特異方式,再重複再變異產生特異效果。 
  在規律性的骨格中,故意打破原有的規律,而產生特異部分的骨格,在特異部分所安排的基本形也隨着骨格的變動而產生出明顯的突出效果。


六,靈活的集散構成
  具有一定數量的基本形在平面的某個位置上形成聚集中心點,在平面內的形象成爲集散分明、有虛有實、虛實結合,逐漸轉移的畫面效果。因此可以說密集是對比的一種特殊情形,是沒有規律性 發射骨格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相同形的密集
  把形式相同、大小基本一致的形象,按照一定的疏密關係編排在平面內達到視覺上的平衡。 
  相似形的密集
  把形式相同、大小不同的相似形在密集構成中要考慮到由於大小圖形的視覺重不一樣會影響畫面上的安定感,因此在構成中必須注意他們之間大小變化的程度和間隔位置等。  
  類似形的密集
  形狀類似 ,但大小不同、形狀不完全一樣的形稱爲類似形。如三角形中各種三角形,雖然邊長、角度、形狀不完全末關,但是有三個角的相同條件,在構成的時候除了位置和它們之間的疏密外,形狀也在構成中起到重要作用和影響。
  不同形的密集
  沒有任何條件的限制,形狀和大小皆不一樣的形,稱爲不同形。例如四邊形、三角形、圓形和許多不相干的形,由於它們之間在形象上互不相同 也沒有限制的關係,因此在構成上十分自由。但把這些沒有任何相同條件,大小,形狀均不同的形聚集在一起很可能會使畫產生不協調的效果,因此必須不爲地進行 藝術加工,使其畫面變得協調,得到統一和調和的整體感。

 互爲相反因素的對比構成
  對比在構成中是在具有不同的形象之間,編排在一起的時候所 產生的對比關係。對比在視覺上給人一種明確、肯定,清晰的感覺。強烈的緊張感是對比的目的,對比可以引向不定感和動感,但在一定藝術法則下仍能達到統一,得到視角的平衡。
對比在各項視覺元素中都可以發生從一項到多項的對比關係。  
1
。大小對比
  它包括基本形本身的大小對比和一個基本形相加或相減後得出的新的形象和原來基本形本身的形象發生的對比。根據近大遠小的原理,在一般情況下,大者重,小者輕,在大小對比的同時也會發生遠與近的對比和輕重關係的對比。 
形狀對比
  形狀的差異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因此形狀的對比有多種方式,如形狀的剛硬和柔和、形狀的繁複和單純、形狀的銳利和圓滑。形狀的對比還包括直線形和弧張形構成的形狀對比,幾何形和任意形構成的形狀對比等。  
肌理對比
  肌理是指構成材料的表面紋理的對比,如粗糙和圓滑、天然紋理和人工紋理的對比等。  
方向對比
  在平面上互爲相反的方向設置 ,如90度位置關係產生的對比,水平線和垂直線上下、左右形成的對比。  
空間對比
  在平面上形的前後關係形成的空間對比。如虛實對比,前進形和後退形的對比。  
重心對比
  在平面上形的穩定或傾斜的不穩定性所發生的對比,穩定性強的形象給人一種安定感,不穩定性形象給人傾斜的動的感覺,從而形成動與靜、穩定與不穩定的對比。
以上是各種對比構成中的對比的因素,但實際對比構成是屬自由性的構成,它不以骨格線來構置,而是靠設計者選擇基本形的大小、方向、疏密的空間、肌理、重心等對比要點而獲得對比構成,最後它仍需設計者藝術加工取得統一完整的效果。

八,在平面上產生立體、空間感的構成
  在二次元的平面設計中,要想得到三次元立體感的空間效果,被子喜人能依賴視覺觀察中的錯視的幻覺性而產生,在平面上得到立體感有以下幾種方法:
  1。以面爲單位,幾個面的有機結合產生出立體感。 
2
。將各種不同的肌理表現於平面所畫的物體上的各個面上可以加強物體的癢癢體感和空間感。、  
3.
漸變也能造成立體感和空間,漸變由大逐漸到小。贊成深度感和空間感。在一個面上點或線的漸變可以表現出半立體和立體的效果。 
4.
利用人的錯視、視平線、滅點、角度等以表現平面的形狀,產生錯視得到立體感和空間感。

九,肌理的構成
  肌理在構成中是指形象表面的紋理。肌理分視覺肌理和觸覺肌理兩大類。
  1.視覺肌理是指用眼睛看到的形象紋理或無用手觸摸物體得到的感覺,它實際是一種平面的紋理圖形。
2.
觸覺肌理
  用手摸,接觸物體後面而感到的肌理效果。觸覺肌理是從設計表面有凸凹的浮雕感的半立體性的紋理而得到。
  描繪:用手或要用輔助工具直接描繪在紙上,描繪的肌理也可是有規律的或無規律的,也可摹仿真實材料的肌理,用幹 .溼筆觸得到不同的肌理效果。 
  噴灑:用水彩、水粉顡料或調成較稀濃度的液狀流體噴灑在設計表面,也可用牙刷在梳子上刷而得到肌理效果。  
  漬染:用吸收性較強的材料,例如宣紙、棉 紙等在攪和後的有紋理的墨水中漬或染成肌理。  
  印拓:用油墨或染料塗於凹凸不平的實物表面,蓋或印在設計紙上,可做成肌理  
  薰炙:用紙經過小心的燃燒,得到燃跡,經過火焰的薰炙得到的煙跡在設計表面也可做成肌理。  
  刀刻刮擦  
  拼貼  
  撒鹽、水彩和印拓  
  蠟的表現


 

發佈了30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2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