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構成基礎知識(補習資料)

.構成的含義

平面構成是視覺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按照美的視覺效果,力學的原理,進行編排和組合,它是以理性和邏輯推理來創造形象研究形象與形象之間的排列的方法。是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產物。
  
.平面構成是設計的基礎
  平面構成主要是運用點、線、面和律動組成結構嚴謹,富有極強的抽象性和形式感。又具有多方面的實用特點和創造力的設計作品,與具象表現形式相比較,它更具有廣泛性。是在實際設計運用之前必須要學會運用的視覺的藝術語言,進行視覺方面的創造,瞭解造型觀念,訓練培養各種熟練的構成技巧和表現方法,培養審美觀及美的修養和感覺,提高創作活動和造型能力,活躍構思。
 
=======================================
 

平面構成中美的形式法則

  
一、對稱與平衡  
  1
、對稱:形本用對摺的方法,基本上可以重疊的圖形稱爲對稱。它們是等形等量的配置關係,最容易得到統一,是具有良好的穩定感的最基本形式。

  (1)軸對稱以對稱爲中心。左右、上下或傾斜一定的角度的等形的對稱圖形。
  (2)中心對稱:對稱的圖形,對稱點在中心就稱爲中心對稱。
  (3)旋轉對稱:一個圖形按照一定的相同的角度旋轉,成爲放射狀的圖形,稱爲旋轉對稱,旋轉90度的圖形,稱爲迴旋對稱。旋轉180度的圖形彼此相逆,叫逆對稱,也稱反轉對稱。
  (4)移動對稱:圖形按照一定的距離或按某種一定的規則乾地平行移動所得到的圖形稱爲移動對稱。
  (5)擴大對稱:圖形按一定的比例放大,稱爲擴大對稱。
  
  2
、平衡:從視覺上來指一種等量和不等形的力的平衡狀態。如均衡、適稱。平衡比對稱在視覺上顯得靈活、新鮮,並富有變化的統一的美感。


二、對比、調和  
  1
、對比:對比是互爲相反因素的東西,同時設置在一起的時候所產生的現象,使它們各自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

  運、靜、剛碩、柔軟,高、矮、強、弱放在一起的形成對經。大小關係放在起時比它們單獨地放置時,大的顯得更大,小的顯得更小。強 弱關係放在一起時,也會產生同樣的感覺。通常在構成設計中運用這種對比關係尋求變化和刺激,創造具有各種特性的畫面效果。  
  2
、調和:調和不是自然發生的,是人爲的,有意識的合理配合。調和和對比是互爲相反的因素。最後在畫面上要達到既有對比又有調和的統一的畫面,就必須通過設計者進行藝術加工,達到合理的配合才能得到調和。因此必須注意以下合理的組合方法,以達到調和的目的。
 
  (1同種元素的組合。同種元素,如形狀爲圓形的不同數量的大圓形和小圓形進行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最容易得到統一,但由於這種結合比較簡單,因此容易顯單調和平常。
 
  (2類似元素的組合。形狀的類似。以幾何形中的正方形爲例,平行四邊形、近似於方形的矩形、有機形的方形、比較形狀接受於以上的圖形均爲類似形。類似還包括形狀、大小多少的類似和方向、距離、速度的類似等。類似元素結合比同種元素結合更具備良好的配合條件,它既有形狀的變化又有對比,幷包括了較多的共同性,因此更能創造出優美直轄市的畫面效果。
  
  (3不同元素的組合。
不同形、不同質的元素,它們本身就有着強烈的區別,組合在一起時就會產生強烈的對比、不調和的狀況,因此爲了達到調和。必須要調整它們之間的關係和彼此之間的聯繫,由對比向和諧轉化,以達到調和統一的目的。
  
三、節奏、韻律
  
  節奏和韻律是時間藝術的用語,在音樂中是指音樂的音色、節拍的長短、節奏快慢按一定的規律出現,產生不同的節奏。在構成中爲同一形象在一定格律中的重複出現產生的運動感。節奏必須是有規律的重複、連續,節奏容易單調,經過有律動的變化就產生韻律。
  
  韻律是詩歌中常用的名詞。原是指詩歌中的聲韻和律動,音的輕重、長短、高低的組合,勻稱間歇或停頓。在詩歌中相同音色的反覆及句末、行末利用同音同韻同調的音可加強詩歌的音樂性及節奏感,在構成中韻律常伴與節奏同時出現。通過有規則的重複變化。比、等比處理使之產生音樂詩歌般的旋律感,運用得好就能增加作品的美感和誘惑力。


四、統一  
  統一總是和變化同時存在的。變化是各組成部分的區別,統一是這些有變化的各部分經過有機的組織,使其從整體到得到多樣統一的效果。統一的原理如下:
  
  1.
接近的原理

  使各種不同有變化的各部分,以時間和空間的觀點來觀察, 距離接近的物體較容易產生結合感。各種接近類同的要素相結合,也能夠得到統一。如形體的大小類同、色彩的接受、肌理造型特性的接近都容易具有統一感。  
  2.
連續的原理

  這個原理在人們的生活中經常看到和使用。把各種不同的形態和各種不同的色彩的物體,用一根直線、曲線或者折線不斷地連接起來,形成一個整體也仍能夠得到統一。  
  3.
閉合的原理

  將同一個造型要素的形態,隔開一定的距離相互向內側閉合,從視覺 上得到的是另外一個整體而統一的形態,原來閉合前的單一的造型要素則被忽視了。如AEFW等形態經向內側閉合後得到如圖10的形態。


=======================================

平面構成中最基本的形象及構成
  
  形象在構成設計中是表達一定含義的形態構成的視覺元素。形象是有面積、形狀、色彩、大小和肌理的視覺可見物。在構成中點、線、面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形象。由於點、線、面的多種不同的形態結合和作用,就產生了多種不同的表現手法和形象。
 
一、點
  點在人們頭腦中是一粒塵埃,一個分子。一個標記點在幾何學中是不具有大小隻具有位置的。但在構成中是有大小、形狀、位置和麪積的。如人站在遼闊的海灘上就會小得像一個點,由此可以聯想到一個物體在他周圍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就會產生不同的感覺。

  
  1.
點與位置
  一個圓點在平面上,它與平面的大小關係以及與周圍環境位置的不同,也會讓人產生不同的感覺。在一個正方形平面上,一個黑圓點放在平面正中,點給人的感覺是穩定和平靜。如果這個圓點向上移動就會產生力學下落的感覺。點的位置移動到左上角或右上有,都會產生動感和強烈的不安定的感覺。反之將點移到正方形的中部以下,則給人一個非常平穩安定的感覺。
  兩個大小相同的點,放在平面內與底邊平行 的位置上,兩個點會相互吸引,由於張力的作用會產生線和形的感覺。
  大小不同的兩個點,放在平面內平行於底邊的位置上,大的點吸引小的點,人們的視覺將會從大到小移動。
  多個點的近距離設置會有線的感覺,從而多點的不同安置相應會使人產生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的感覺。
 


  2.
點與周圍環境 
  被周圍密密集集的線包圍或者被某些形所包圍的空白就變成了點。
  點的密聚組合下,可以形成面,從中可利用挖空的空白來表現你所需要的形態和字體,並有一種精緻的纖細感。點由於周圍環境變化會產生不同的感覺。如周圍是小的點子,中間點就會顯得大;如周圍的點大,則中間的點就會顯得小;上下兩個同樣大的點,上方的點顯得大於下方的點。
  
  3.
點的密集  
  點的密集靠近,就形成了線的感覺,距離較近的點的吸引力比距離較遠的點更強,點的間隔小,它的線化就十分明顯。不具趨向性的點的集合也會形成線化現象,從大到小的線化的點羣,產生從強到弱的運動感,同時也產生從近到遠的深度感。因此點的集結就能加強空間變化效果。密集的距離相同的點會形成面,隨着點的大小疏密變化很容易產生深度感。按照光照射在物體的亮面、暗面來分佈,將會出現凹凸的立體感。
  

.

  
  點移動的軌跡形成了線。線在空間裏是具有長度和位置的細長物體。在數學上來說,線不具有面積只有形態和位置,在構成中線是有長短、寬度和麪積的,當長度和寬度比例到了極限程度的時候就形成了線。
  從構成的角度來看,具有長短、寬度的線,隨着線的寬度的增加就會使人感覺到面的感覺,但如它周圍的都是類似線的的羣體,那麼寬度較大的線也會認爲是粗線。線的長短形狀不同,我們把它分成各種不同的線。由於各種線的形態不同也就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性。
  
  1.
線的分類:
  直線:平行線,折線,交叉線,發射線,斜線。
  曲線:弧線,拋物線,旋渦線,波浪線,自由曲線。
  虛線
  鋸齒線。

  
  2.
線的特性

  直線的特性:一般從直線得到的感覺是明快、簡潔、力量、通暢、有速度感和緊張感。
  曲線的特性:豐滿、感性、輕快、優雅、流動、柔和、跳躍、節奏感強。曲線可分爲圓和圓弧形態的幾何曲線,圓規畫出的曲線,用手工畫出的自由曲線和用曲線規畫出的曲線。幾何曲線具有現代感和準確的節奏感。自由曲線具有柔和自由感和變化的節奏感。
  細線的特性纖細、銳利、微弱、有直線的緊張感。
  粗線的特性:厚重、銳利、粗獷、嚴密中有強烈的緊張感。
  長線的特性具有持續的連續性、速度性的運動感。
  短線的特性:具有停頓性、刺激性、較遲緩的運動感。
  繪圖直線筆線的特性:乾淨、單純、明快、整齊。
  鉛筆線和筆毛線的特性:自如、隨意、舒展。
  水平線的特性:安定、左右延續、平靜、穩重、廣闊、無限。
  垂直線的特性:下落、上升的強烈運動力,明確、直接、緊張、乾脆的印象。
  斜線的特性:傾斜、不安定、動勢、上升下降運動感,有朝氣。斜線與水平線、垂直線相比,在不安定感中表現出生動的視覺效果。
  
  3.線的不同方向運動在視覺上得到的印象
  線在構成中,由於運動的方向不同也會給人不同的印象。左右方向流動的水平線,表現出流暢的形勢和自然持續的空間。上下垂流動給人產生力學自由落體感,它和積極的上升形成對照,可產生強烈的向下降落的印象,由左向右上升的斜線,給人產生明快飛躍的一種輕鬆的運動感。
  由左向右下落的斜線,使人產生瞬間的飛快速度及動勢,產生強烈的刺激感。
  由於焦點透視的近大遠小的原理,線的疏密排列,前疏後密產生深度,前邊的愈疏愈近,後邊 愈密愈遠,這樣就形成了遠近空間。
  
  4.
線的緊密排列產生的 視覺印象。
  線如按照一定的規律等距離排列會形成色的空間並置產生出灰面的感覺。
  線如不同距離間隔排列,或線的粗線變化,將會產生不同的肌理效果。
  線的形狀不同的等距離排列,將會產生凹凸效果。
  線的等距離排列產生出灰面。線如斷開後會形成點的視覺效果。


  5.
線的組合
  (1)規則的組合
  在平面構成中,線爲造型要素,若用粗細等同的直線平等設置組合,按照數學中固定的數列來進行構成,這一類的構成圖形在造型上比較能夠得到統一、有秩序、但變化較少顯機械性,因而比較單調和缺少感情。  
  (2)不規則的組合

  若用粗細長短不同的各種線條依照作者的構想意念自由的排列,這一類的構成圖形,畫面較活潑而富有感情,由於畫時手法或者筆法不同會產生很多偶然的效果。  
  (3)規則和不規則的組合

  按照某種固定的形式進行線的組合,在組合圖形中作者加以部分變化,使其產生不同的造型方式,也就是規則和不規則的組合造型方式,使構成變得豐富而有創意。  
  (4)線的分割

  以線爲造型要素,先組合成一張具有整體感的線的組合畫面,再把整體的畫面上用直線或是曲線作有規律的和無規律的自由分割。有規律的分割常要用數列關係來推算,無規律的自由分割可根據作者的意念來進行分割。
線的分割可分成:平行線分割,直線分割,弧線分割,垂直與水平線分割,放射狀分割。 

 

.
  在是線移動的軌跡。在平面構成中,不是點或線的都是面。點的密集或者擴大,線的聚集和閉合都會生出面。面是構成各種可視形態的最最基本的形。在平面構成中,面是具有長度、寬度和形狀的實體。它在輪廓線的閉合內,給人以明確、突出的感覺。
  
  各種不同的線的閉合,構成了各種不同形狀性質的面。

  1
、面的分類
  (1)幾何性的面:用數學的方式構成的形態。如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梯形、圖形、五角形、矩形等。
  (2)直線性的面:用直線任意構成的形態。
  (3)有機性形態的面:用自由的弧線構成的形態。
  (4)不規則性形態的面:用直線和自由弧線隨意構成的形態。
  (5)偶然性形態的面:由特殊的技法意外偶然得到的形態。如敲打、潑撒。
  (6)徒手性形態的面:不用任何幾何器械輔助,而用毛筆徒手繪寫的形態。

  
  2.
圖與底,正與負的形象
  在平面上,最先吸引人的視覺的跳到人的眼前佔有空間前進的形象被稱爲反之,後退的在周圍的空間的形象稱爲力的形象就稱爲正的形象,底的形象稱爲負的形象。的形象就像我國的陰刻圖章一樣,總是相互陪襯着的。” 的關係並非總是很清楚的,在形象以不同的方向轉換的時候,當形象的一部分被框架骨格線分割或者切除,或者形象和形象之間聯合起來的時候,何者爲,何者爲,就不十分明顯。因而就很難辯認出某種形象究竟是正形還是負形,這種構成中所產生的也就是隨時變化的關係爲設計構成中的填色來選擇圖形,使圖形具多樣性提供了較多的可能。

  從大小到的線化的點羣,產生從強到弱 的運動感,同時也產生從近到遠的深度感。因此點的集結就能加強空間變化效果。客密集的距離相同的點會形成面,隨着點的大小疏密變化很容易產生深度感。
  前面有講到節奏,這是具體的:在線之間按照一定的排列使之具有節奏感。要考慮對於遞進的排列或者帶有一定規律的排列的各種方法。在綜合掌握線的方向性,能在畫面構成上具有三維空間感。用更進一步使直線的粗細有所變化,就會使線間以及它們的組合的方向性產生更強烈的變化~~~~~
  點的節奏:等間隔的排列,有於間隔距離的長短不同形成了疏密,但還是平面的畫面。點與點間距離採取了累進的規律,可以使人產生動感。在漸進排列的點之間進一步增加點的大小差別時,則更加強調了漸進、遞進性,並增加畫面的動感。啊~~~還有點的大小在感覺上的最大限度,一定要取決於畫面內容之間的相對關係。
  怎樣製作與主題貼切的作品::爲了得到某種效果,就要尋找恰當的表現方法。這種尋求又存在着多種手法,也需要從多種角度進行。分析或分解對象就變的十分重要了,把分析或分解了的要素提取出來,以此爲基礎重新組合,就能得到你想要的圖象。在加上個人的感覺和感性認識,所創造出來的就會是與主題貼切的做品。

 

======================================
骨格與基本形及形與形的關係

   
.骨格的作用
  平面構成中,骨格是支撐構成形象的最基本的組合形式,使形象有秩序地經過人爲的構想,排列出各種寬窄不同的框架空間,把基本形輸入到設定的骨格中以各種不同的編排來構成設計,骨格既起到編排形象和管轄形象的空間作用。
  
. 骨格的分類
  骨格分爲有規律性和非規律性骨格。  
  1.
規律性骨格:是以嚴謹數學方式構成的。如重複骨格、漸變骨格、發射骨格。
 
  2
、非規律性骨格:沒有一定的規律,是由規律性骨格隨意和自由地衍變而成,隨作者在一定的平面框架內進行劃分,因此它具有極大的任意和自由性。
 
  3
、重複骨格:在一定的框架內,用水平線和垂直線等距離劃分出大小相等的空間單位稱爲重複骨格。重複骨格多爲正方形單位空間,因對重複構成有利,可以較多的組合成新的形態。
 
  4.
漸變骨格:在一定的框架內,按照一定的數學規律劃分單位面積的水平、垂直線所組成的網格稱爲漸變骨格。一般可按等差數列、等比數列、費博那基數列、調合數列來劃分的。
  
  5.
發射骨格:是由一個發射中心點向外發射或者圍繞一箇中心點向外運行的骨格。發射骨格也可用漸變骨格的原理進行。由中心點有漸變變化的發射能給人以強有力的吸引力和較好的視覺效果。

  
.基本形
  在構成中簡潔的最基本的有助於設計的內部連結而不斷產生出較多形態的圖形。
  基本形的設置不宜複雜,否則會使設計變得煥散、不統一,從而形成花磚地,不能創造了更多的抽象圖形。
  
.形與形的關係
  在基本形與基本形相遇時,就會產生各種不同的關係供設計者選擇,創造出更多的形象  
  1.
分離

  形和形保持一定的距離而不接觸,呈現出各自的圖形。  
  2.
接觸

  形和形的邊緣恰好相切。  
  3.
覆疊

  一個形象覆疊在另一個形象上,覆蓋在上面的形象不變,而被覆疊的形象就有所變化,覆疊的位置不同也就產生出不同的形象,併產生上與下、前與後的空間關係。  
  4.
透疊

  形象與形象相互交錯重疊,交錯重疊部分爲交疊、。重疊部分具有透明性,不掩蓋形象的輪廓也不定分出前後或者上下的空間關係。  
  5.
差疊

  兩個形象相互交疊,交疊部分成爲新的形象,其餘部分被減去。  
  6.
減缺

  形象與形象相互重疊,覆蓋產生了前後上下關係,保留覆蓋在上面的形象,後面被 上面覆蓋所留下的剩餘形象爲減缺的新形象。  
  7.
聯合

  形象與形象交錯重疊,不分前後上下關係,而把兩個形象聯合起來成爲同一個空間平面內的較大的新的形象。
  8.
重合
  兩個相同的形象,不相互交錯,其中一個覆蓋在另一個上,成爲合二爲一 完全重合的形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