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折騰之路 兼談純淨強迫情節【作者:無約而來】

Windows XP 結束一個時代!無盡的回想!!!

早期新鮮感

想當年,終於有了第一臺屬於自己自由處置的電腦,1.2Ghz的CPU,256兆的內存。這在CPU剛剛上1G的年代,不說頂級,也算主流。操作系統呢,在別人的幫助下,裝上新鮮的XP,各種的華麗,各種的YY。但新鮮勁很快過去,一段時間後,街上的光盤漸漸不入法眼,夾雜了太多的軟件,不純正感與日俱增(強迫症早期症狀),於是開始裝上官版。

問題隨之而來。首先,激活是一個問題,先算號,挺費勁的,不方便,接着玩OEM版本,Dmi寫入代碼,安裝OEM版XP就可激活。那時什麼都不懂,一動到bios,氣都不敢喘,那個緊張,那個菜啊。不久後有了更方便的方法,有些光盤自帶dmi寫入工具,dos下運行此工具就行了。OEM版激活流行時,另一個版本更流行,Vol,640編號,更是永放光芒。

折騰的初衷

用的第一個OEM XP版本是HP的。當時有流傳一個叫HP的OEM版本,光盤容量(492M?)比微軟官方版本要小一些。認爲光盤小,肯定運行快,而且是HP官方出的,可靠性也好。後來,終於明白童話都是騙人的,爲什麼容量小呢,那是因爲光盤中刪除了一些幾百年用不上的東西。其實你拿微軟官版也不會給你安裝這些東西的,再說,OEM版與微軟官版的差別就是幾個OEMBIOS文件而已,何來什麼OEM原版?微軟還輸給你OEM廠商不成?更有甚者,對OEM原版逐漸厭惡起來了,因爲他們總是附加很多兼容機用不上的軟件,太打擊純淨強迫症患者那脆弱的心靈。不過,有史以來對OEM版印象最好的卻是那個HP 492M的XP,真的很純淨。

於是,自己開始嘗試製作OEM版XP。最早的OEM版製作比較簡單,換幾個文件,編寫好WINNT.SIF,這個文件類似現在的Unttend.xml,可以實現無人值守安裝。WINNT.SIF不會寫怎麼辦?複製一份別人的樣本,邊改邊寫邊學。

瞻仰的時代

會製作簡單的OEM-XP可以滿足一時,卻無法在堆積如山的XP補丁面前鎮定自若,於是學會打補丁,不是離線打好的,而是在安裝過程中幫你安裝的那種。TXTSETUP.SIF、EZBOOT和XPLODE們登場了。XPLODE是神馬東西??那命令格式有點象今天Unttend.xml,講究對稱。一頭霧水,這是什麼東西,怎麼用呢?當年在龍捲風混,最早的ID是2003年註冊的,現在還有。DOZ大俠是那名人,作品廣受歡迎,許多老用戶肯定有所印象。他有一篇V2.5製作手記,現在還在我的百度空間的網頁上,這是我最早的博文(轉貼),製作最早的幾個XP合集時,是必看此手記的。

慢慢地補丁越來越多,同時也需要添加些常用軟件的安裝,700M光盤漸漸容納不了,今天的話叫腫麼辦?補丁整合的方式也得改變,記得無憂的老毛桃(全靠記憶,應該是他)弄了一個批處理,可以解開補丁,替換進I386目錄,這樣解決了容量的問題。

撇開自己,扯幾句當時的XP製作。安裝版的有DOZ、無限的未知、番茄花園、秋無痕等等,都是佼佼者。番茄花園不久就出事了,惹上官司,成爲一時的重大業界新聞。無限的未知,用過他的WIN2000,其SERVER2003也是相當的出名。雖然很少用他們的作品,但會經常下載學習、研究與模仿,報以崇敬之情。

GHOSTXP更是流行,較早時,有偏見,認爲都是些裝機盤,無盡的插件與死不悔改的主頁變樣。其實,不乏經典作品,像FXZM 1008版,好作品,多年後仍被人記起,開機啓動有特點,有一個月亮背景、一男一女在跳舞的動畫,是ISOLIUNIX啓動?記不清了。還有DOZ的V1.6A 、深度的V6.2、YLMF的一些作品等等都是上等佳作。死性不改(S&R&S)、陳輝(DllCache處理)、skyfree、小兵、木鳥、西門、楊海軍等等,好些技術大佬,有些說不出ID了,都爲GHOSTXP盛行做出重要貢獻。漸漸的,自己也弄些GHOSTXP玩玩,不過數量不多。
說起DllCache有點象NT6.X的WINSXS,是減肥必動的地方。

糾結的VISTA

再經典的系統也有折騰到膩的時候。正好,VISTA的開發預覽版本Longhorn時不時地泄露出來,於是潛入遠景也跟着一波愛好者們,天天下呀測啊。全英文的,各種死機當機,早一些的測試版還可以裝上那黑金2驅動,4081之後的遲一些的版本就不支持了,那個失望。。後來,黑金2聲卡掛了,從此愛裝就裝,不顧忌什麼驅動兼不兼容。

最早在遠景註冊的ID不知所向,當時主要還是在龍捲風裏混,後來才重新到遠景註冊了現在這個ID。有一天在龍捲風看到一個VISTA的多合一OEM版本,作者OK_XJ,鏡像好幾G大,當時網速慢,下載了快一天才成功。打開一看,茫然不知所向,其實是自己落後了,用I386的思維來看這個必須雲裏霧裏。不再是EZBOOT了,也不再是XPLODE控件了,而是IMAGEX處理WIM的時代了。用IMAGEX打開INSTALL.WIM中的某個映像,看到的是類似GHO文件中看到的內容,活象C盤的目錄結構。用土一點的話說,就是WIM中有好幾個GHO文件。有了這層印象,一切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要學習的是IMAGEX命令與使用。

純淨強迫症再次起作用,必須自己弄了一個OEM版本給自己用。BIOS的SLIC2.0已經待命,內存已經加大,CPU也早已更新換代,系統卻無法跟上?緊接着不久就製作出32in1的VISTA,能夠OEM激活,但有個缺陷是無法完美實現首次登錄顯示的OEMLOGO,何因呢?最早的OEM作者OK_XJ很少露面,也沒有什麼教程可查。有幾天時間,就是一直在研究他(她)TEMP裏的OEM.BAT與SETUP裏的BAT文件以及Panther目錄的UNTTEND.XML,苦悶中,有一天,肥爾躲貓貓(住意大利的中國網友?)說話了,提示應在首登錄前再執行一次非/GENERALIZE的SYSPREP命令。其實呢,根源在於對安裝程序各個階段原理了解太少,對VISTA的SYSPREP執行命令缺乏理解。不久後,就有了五大品牌的VISTA OEM合集。緊接着,就有各種的SP2 32in1出來,VISTA的,也有SERVER 2008的。

其實怎麼說呢,SP2後的VISTA還是相當不錯的,可就是沒耐得住,隨後不久,更強大的WIN7閃亮登場,空做嫁衣的VISTA雖然沒有馬上結束了自己使命,卻也在WIN7光環下一直被無視到今天。近三年五年,在實際生活中,我真的沒有見過誰在使用VISTA系統。那些可憐的VISTA合集,至今仍留在電腦硬盤的陰暗角落裏,許久未動,還被刪除了一些。

多彩的WIN7

WIN7的出場可以說是漂亮,似曾相識,測試版的那條Betta魚也很有吸引力,記憶深刻。軟硬件兼容性在VISTA的鋪墊下,WIN7走來可謂是一路順暢。

有了製作VISTA的些許經驗,對WIM結構的理解更深入了一些。面對衆多品牌,如果有一個映像可以自動識別,那麼就成了萬能版的了。當時,見過一些OEM自動識別的版本,但偏重於激活,不在乎OEMLOGO。一次搜索過程中,無意間登錄了一個國外論壇,發現OEM識別批處理寫得不錯,於是拿過來改造,放棄其100%使用WMIC的識別方法,採用AIDA64與WMIC相結合的辦法,重點是用AIDA64識別SLIC代碼。同時,在合集中增加ADMIN版本,使用DISM升級版本的方法控制WIM文件容量,加入PE以方便維護。不過,代碼識別總是有侷限的,OEM繁多複雜,但著名的就那幾家,設立指定品牌卷映像以補充自動識別的不足。於是,形成了“OEM通用”與單列品牌共存的局面。這就是WIN7 33in1。

你可能對一個install.wim能存放幾十個卷映像感到奇怪,其實我製作過最多達到102in1的一個DVD盤,這不納悶。基本的原理是,在WIM中,重複的文件只佔用一個空間,十個一模一樣的文件,單個是5M大小,十個全存放在WIM中,也只是佔了5M大小。更直觀的例子來一個,如,聯想的OEM卷映像與戴爾OEM卷映像,如果各自是單獨的一個WIM文件,可能都要2.5G左右,但兩個卷映像合併到一個WIM之中,也就是2.5G多一丁點,原因在於映像中絕大多數的文件是相同的,有差別的只是壁紙、證書、安裝KEY的CMD文件等等。

你可能會對“DISM升級版本的方法控制WIM容量”感到困惑。在33in1中,我們是不是把簡易版、家庭普通版、家庭高級版、專業版和旗艦版一個個封裝一次,然後再將它們全部發送到同一個WIM中?不是的。這麼做一是太費時,二是不同時間不同版本整合補丁、執行SYSPREP會產生更多的不同文件,在WIM中會佔用更多的空間。方法是,先封裝最低版本,採用版本升級方法,得到更高版本,可以避免多佔用空間的問題,因爲高低版本之間不同的文件變少了,同樣的文件增多了。另一個好處是節省了不少的製作時間。

分享是必須要用到網絡的。現在不得不轉個方向,說網絡這事,談談其中的不方便。當前的問題與以前是相反的,現在上傳網盤容易點,但下載卻成爲麻煩,校驗值容易出錯。早期呢,網速慢,上傳困難。VISTA後的系統光盤容量都是巨大無比,不象XP就是一個CD大小。因此,通宵上傳是常有的事,一旦有BUG,一切重來,痛苦至極。網友協助分享成爲常見模式,先以100K左右的慢速傳給網友,然後他們利用其他網絡再上傳分享。有一次,近4G的WIN7合集傳好了,我發現了問題,怎麼辦?硬生生地讓那位網友學會打包WIM文件,以避免從我這兒再花大把時間重傳一次。這裏不點名了,真的感謝這些曾經共同熬過夜的朋友們,也要感謝那些不知名的提供上傳服務的朋友們,他們纔是網絡分享精神的默默實踐者。

呵呵的WIN8

8.1模樣動人,Up1上架了,感覺真不錯。
說起最新的這一茬,早兩年WIN8各種測試版滿天飛的時候,並沒有多少熱情,哪怕是正式版本發佈。對DISM支持平臺的瞭解也只是停留在WIN7時代。METRO界面與傳統界面互存是一種大膽嘗試,作爲老式的PC用戶一時間興趣不大,而在這移動系統興起的年頭,轉移一些注意力到平板、手機上是正常不過的現象。從8到8.1,到Up1,有過不解,有過呵呵,有過觀望,有過驚喜。希望Win8.1在移動互聯大潮中一路順風,續寫XP輝煌。

結語

Windows是大衆化的。隨處可見,平易近人,這正是可愛之處,正是喜歡之理由。折騰是一種樂趣,無商業,無目的,無約定,只爲一點點自己的取向—稍微的追求純淨的強迫症情節。

作者:無約而來

發佈了25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6 · 訪問量 1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