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後程序員應該進行怎樣的職業轉型?

專一有利於做好事情,每個行業都會有深水區。如果所有的技術都想着去做管理,不腳踏實地寫代碼,那技術就做不好了。


如果仔細推敲這句話,便能發現其中的邏輯錯誤:該觀點私自敲定了「在轉型管理的過程中就一定不會再腳踏實地做技術」的預設前提,事實上,這是一種偷換概念。


喬布斯說過一句話:「如果一家公司讓主管銷售的去主管產品,這家公司就會非常危險。


優秀的程序員更懂得產品的本質,他們並不是網絡段子手們口中的除了寫代碼什麼也不會的程序員。


擺在三十歲後的程序員面前有三條路,一是轉行,二是繼續鑽研成爲技術大牛,三是轉型爲管理人員。


今天,我們說說第三條路:「技術人員轉型爲管理」。




人們對「技術轉管理」的三個誤區印象


什麼是管理?


非管理層中有很多人對「管理」二字本身就存在誤解,認爲做管理只用分分工、協調下人際關係即可,即便是技術人員轉成了管理,也會因爲長期不實際動手而慢慢淡忘了技術。並且,他們認爲技術人員就該老老實實一輩子做技術。


人們對「技術人員轉管理層」存在很大誤區,總結下來有以下三點——


誤區一:管理不用懂技術


國內很多企業的管理層都是從業務出身,業務出身的管理人員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除卻擅長於人際關係外也對公司的收入支出、銷售體系理解得更爲透徹。
也是因爲上述原因,導致不少人認爲管理不用懂技術。


其實不然,若運營一項互聯網產品,或管理一支技術團隊,沒有人比技術出身的人更爲理解。


兩個月前,張先生在100offer拿到offer,他今年剛過30歲,去年一年都在創業。最初,他以技術合夥人的身份與朋友一起創業,出任CTO,參與核心代碼的編寫,之後更是擔當起管理一支十一人團隊的重任。


程序員出身的張先生深知技術的重要性,在管理團隊時,他能理解技術人員的需求與苦處,從而對症下藥,面對非技術員工,他可以利用自身優勢,讓他們大致瞭解技術團隊的運作,從而使整支團隊的效率提升。


不過,三個月前,張先生選擇了離開,兩個月前進入一家公司擔任CMO,負責新公司的營銷戰略,他從技術人員徹底轉型管理人員。問起爲何最後離開自己創辦的公司時,張先生搖搖頭,說——「合夥人不是很懂技術,最後把核心工程師逼走了好幾個。雖然說管理人員不必在技術上精通,但也不能絲毫不知。」


張先生在30歲完成了程序員到CTO再到CMO的管理轉型,即便他如今再也不用寫代碼,但他仍堅持着「管理層至少要知道技術是怎麼一回事」的觀點。


38歲的顏先生常年擔任技術總監,他對於「管理不用懂技術」、「程序員轉了管理後就不用寫代碼了」這類看法發表了以下觀點——


「技術人員成爲管理層後,仍要參與核心代碼的編寫。優秀的程序員即便成長爲CEO後,事務繁瑣到的確沒時間寫代碼,他的技術知識層面也依舊非常紮實。一個完全不懂技術的人,他無法理解技術團隊人員究竟在做什麼,分工起來也面臨極大困難,這樣會造成工作展開的困難。」


顏先生目前負責公司的整體技術規劃、各系統總體解決方案,他的職業發展方向是從工程師起步,逐漸成爲高級工程師,再一步步成長爲技術總監。


技術與管理並不衝突,優秀的管理人員即便不是技術專家,也不代表他一點都不懂技術。




誤區二:做管理比做技術輕鬆


和很多人以爲管理人員只需協調人員關係一樣,不少人存在這樣的誤區:做管理不用耗費太多體力,其實比技術輕鬆得多。


林先生今年29歲,碩士,六年工作經驗,在畢業第三年就成爲一家公司的CTO,是程序員轉型管理人員中年紀較輕的,他說起他在創新工場當程序員的日子,總是會說:「熬夜是家常便飯的事。」


問起他這幾年擔任CTO會不會熬夜少一點,他搖頭,說:「CTO又不是不用寫代碼,相反,CTO需要精通各類技術,APP開發和運營,可以讓CTO們沒睡過幾個好覺,更何況有十幾個人要管理,維護過程中出了問題出了bug最心急如焚的當然是CTO。」


林先生伸出他的手,讓我看他的右手食指,整支手指都附上昏黃色,他笑,說:「都是熬夜抽菸抽的,以前常寫代碼時很少抽菸,因爲手都在鍵盤上。現在也不是有空了,團隊大大小小事情那麼多,一晚上一晚上地熬,能不抽菸嗎?」


不僅是林先生,本次100offer採訪了十五名三十歲左右的程序員,其中七位是管理人員,八位是非管理人員,七位管理人員一致表示進入管理層後,就算會熬夜少一點,但從體力耗費而言,一點兒不比以前輕鬆。


即便是未成爲管理人員的八位程序員,他們大多也表示「認爲技術管理會很輕鬆的多半是沒有經驗的程序員」,僅有一名持不同觀點。


誤區三:技術轉管理的人往往帶不好團隊


多數人印象中的程序員都是木訥、內向甚至孤僻,認爲他們不擅長與人溝通,更不具備管理能力。


這是大衆對技術人員的最大誤解,並且,也有很多木訥內向的人,成爲了優秀的管理人員。


扎克伯格是「技術人員轉管理層」的典型案例,在創辦facebook之前,便被稱爲「程序神人(a programming prodigy)」。


扎克伯格高中時,便開發過名爲ZuckNet的軟件程序,這一套系統甚至可視爲後來的美國在線實時通信軟件的原始版本。高中時還創作了名爲SynapseMediaPlayer的音樂程序,並且藉由人工智能來學習用戶聽音樂的習慣。大學二年級時他又開發出名爲CourseMatch的程序,這是一個依據其他學生選課邏輯而讓用戶參考選課的程序。


甚至在創業初期,他也依舊着迷於技術本身,將公司管理交給其他高層。


羅賓曾對扎克伯格爆發過:「你最好上課學一下怎麼當首席執行官,不然這會給你帶來麻煩的!」


不過,在羅賓對扎克伯格爆發後,羅賓注意到,扎克伯格身上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首先他確實同意開始向一位高管輔導老師學習如何做一名有效率的領袖。他開始更多地與他的資深高管們進行一對一的面談。


之後的事情我們都知道,扎克伯格最終成長爲一名出衆的首席執行官。


技術出身的管理人員或許在溝通上與業務出身的相比之下顯得安靜木訥些,但不代表他們無法管理出一支好的團隊。


很多內向的管理人員,更具同理心,他們能利用這個優勢迅速理解團隊中的成員在想什麼,使團隊更具凝聚力。


前文提到,本次100offer採訪了十五名程序員,100offer對他們提了三個問題——


1.30歲後該不該轉管理?


十一名程序員表示應該,三名錶示不應該,另外,今年三十二歲的楊先生表示:優秀的技術人員應該轉管理,但不應該限制年齡,倘若他的能力到了,即便是20歲也該轉,如果未到,40歲也不遲。


有趣的是,楊先生進入管理層兩年了,轉型管理時恰巧三十歲。


2.管理需不需要懂技術?


十五名程序員全部表示需要。


採訪樣本選擇的均是程序員,所以對他們而言這個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不過,最懂技術團隊的莫過於技術人本身,所以,他們的答案是合理的。


3.技術若要轉管理,最合適年齡是多少?


除去第一道問題那位楊先生的回答。1人表示25歲以下,3人表示25歲至30歲,7人表示30歲至35歲,2人表示35歲至40歲,1人表示40歲以上,如下圖所示——









大多數人都認爲三十歲之後是轉管理的最佳時期。即便是國外的知名互聯網行業,處於中層管理的也多爲30歲左右。


技術和管理並不衝突。


如文章開頭所說,擺在程序員們面前未來的路有三條,只要是認真抉擇過的,每條路都是正確的。但,極爲出色的程序員更應該成長爲管理人員,不應只將自己定位成「我只是個寫代碼」的,問題不是到三十歲後轉還是四十歲轉,而是當能力達到該去管理時,應該爲自己、爲公司、爲社會發揮出更大作用。
並且,三十歲後的程序員們,在戰略思維上,他們能更爲清晰知道一個項目系統設計的具體規劃,細分之後的具體編程對於他們而言自然是輕而易舉,但他們應將精力更放在系統設計上,創造最大價值。而處在系統中的每個部分也會更加願意去服從這實現這現實性和可行性比較高的計劃。
發佈了3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9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