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色彩原理和圖層的混合模式

1.




如果圖像用RGB模式做好了,如果要拿去印刷,應該:點擊--圖像--模式--CMYK顏色。

  • 如果對圖像進行細微的調整的話,選擇圖像--調整--色彩平衡(Ctrl+B)
實例:
調整後:
  •  如果對圖像色彩進行比較大幅度的調整的話,色彩平衡就調整不了了,選擇圖像--調整--色相/飽和度(Ctrl+U)
  • 把色相的滑塊調整一下,顏色確實變得很大,但是如果只想變成個別區域,則在色相/飽和度頁面中的編輯處,隨便選擇一種顏色,然後用吸管工具吸取顏色,然後調整色相,飽和度。
實例:把下圖中的綠色變成紅色

  • 圖像--調整--去色,就可以把顏色去掉,變成灰度模式。
實例:
1.

  • 色彩亮度不夠,曝光不足,如圖
  • 改:圖像--調整--色階(色階的白色滑塊是調整白色的,向左滑動,白色地方會變得更白,黑色滑塊是調整黑色部分的,向右滑動,黑色會變得更黑。中間的灰色滑塊也可以調整亮度。)
  • 修改後如圖:
2.對比度不夠。圖像--調整--亮度/對比度,進行調整


3.
先套索出比較暗的區域,選擇--羽化,羽化的作用:讓選區有個過度,不至於讓邊界太明顯
圖像--調整--曲線(Ctrl+M),把曲線向上調整,形成拋物線形狀。
參考:http://www.51zxw.net/show.aspx?id=969&cid=19

4.圖層的混合模式

濾色:將黑色隱藏起來,亮色經過一定的公式,會變得更亮。
變暗:沒有任何運算,對比兩個像素,看哪個比較暗,暗的留下來,亮的隱藏起來。
變淺:沒有任何運算,對比兩個像素,看哪個比較亮,亮的留下來,暗的隱藏起來。
講解參考:http://www.51zxw.net/show.aspx?id=970&cid=19
更多混合模式,參考ps知識中的Photoshop圖層混合模式詳解
Ctrl+空格,一直不放,可以放大某個區域
5.透明字
模式:點光:灰色部分會被隱藏掉。
濾鏡文字之前,應該柵格化圖層,否則不能濾鏡。
步驟:
1.寫文字
2.柵格化圖層
3.濾鏡--風格化--浮雕效果--確定。
4.在圖層混合模式下,選擇柔光或點光。

5.下雨的效果製作


步驟:1.新建圖層,設置前景色爲黑色,將新建的圖層用前景色填充。
2.濾鏡--像素化--點狀化。設置單元格大小(依據圖像大小改變單元格大小。圖像大,單元格大,圖像小,單元格小。)
3.濾鏡--模糊--動感模糊。設置角度爲70度,距離在30~40之間,確定。
4.設置圖層的混合模式爲濾色,透明度爲50%
5.如果讓效果更加好一點,選擇自由變換,將四邊向四周外都移動一點,即可。
6.雪景製作:雪景做法跟雨景做法差不多。
步驟:1..新建圖層,設置前景色爲黑色,將新建的圖層用前景色填充。
2.濾鏡--像素化--點狀化。設置單元格大小,4~5左右(依據圖像大小改變單元格大小。圖像大,單元格大,圖像小,單元格小。)
3.濾鏡--模糊--動感模糊。設置角度爲80度,距離在5,確定。
4.設置圖層的混合模式爲濾色。
5.但是我們發現地面和樹上都不是很白,我們將圖層1隱藏起來,選擇背景層。
6.圖像--調整--替換顏色。我們想把綠色替換掉,所以我們用吸管工具吸取地面的綠色,調整明度,拖到右面。
將顏色容差值(容差值越大,顏色範圍就越大。)即可。

發佈了3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3 · 訪問量 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