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

現在我們能夠做的,是找一個靜靜的地方,讓自己靜靜的思考,明白該如何做,才能夠不讓珍貴的東西,重要的人再次失去,明白該如何做,同樣的錯誤不會再次發生。從中吸取經驗,吸取力量,繼續堅定的前行,尋找喜歡的東西,碰到真愛的人,去做正確的事。——席慕容

前兩週,每天6點起牀,11點睡覺,感覺精力很旺盛,一天工作16小時完全不是問題

結果副作用出來了

這兩天不加班,自己窩在屋裏,沒有網絡,深刻體會到了孤獨的可怕。

變得莫名的煩躁,不幸的是手機可以聯網,於是四處騷擾

最多的就是《男人幫》裏顧小白的那句”好無聊啊好無聊啊“

給一些人添麻煩了,這裏說聲抱歉。至於何時能穩定下來,我也不清楚

 

007  一代宗師

 

大學時,每隔一段時間,就團購去影院看大片

那時候沒錢,都是國際巨片+3D才捨得去一次

工作了,反而把這些娛樂落下了

 

前幾天晚上去看了下 007

挺憂桑的 

 

出來又想起了verycd《刺客信條》的那句評論:

 進去之玩了一會就有一種淒涼感 雖然城市更繁華 人物穿着更華麗 但是面對着年過半百的Ezio就是一種淒涼 歲月不饒人從二代剛開始青春年少的毛頭小子 到現在這個滿臉花白鬍子爬牆老頭 感想頗多 前幾天正好我也過生日 感覺一年比一年快 就好象是這個遊戲一般 等轉眼再看自己的時候 已經老了

“一個人的一生就在這刺客三部曲中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一代宗師》有許多觸動的地方,不一一說了

最觸動的一點:

葉問去掰宮羽田手中的餅,上下不得其手

賬房先生評論道,太極楊露禪有“鳥不飛”的絕技,小鳥停在楊露禪的手掌中,它便飛不起來,因爲楊露禪有卸力的招數,使得小鳥無處着力,小鳥就這樣被關在了無形的籠子中。

 

我特地查了下這個故事,這裏

“小麻雀本來活蹦活跳,可是在武林高手楊露禪掌上就象病了腿似的,儘管一個勁地撲楞着翅膀,卻如被磁性及住,吱喳亂叫,欲飛不得。原來鳥兒要飛,兩腳必須均衡地在着力點上蹬起,利用反彈力奮樸翅膀才能飛翔。楊露禪的功夫,已達爐火純青,登峯造極,掌心能夠感覺到麻雀兩腿的瞬間蹬力,每當麻雀蹬腿欲飛,便將掌心一沉,使鳥兒蹬力化爲烏有!因此,小麻雀只能撲楞着翅膀掙扎,離不開楊露禪的掌心。”

 

這個故事可能有誇張的成分,但是無論真假,都激起了我繼續太極拳的興趣

 

平時公園裏,中老年練得,一般是國標的24式,從楊氏演化出來,實爲太極操

這裏有段歷史,比較敏感,就不說了,可以自行google 太極拳改編

 

大一時看到這麼軟+無力,頓時沒念頭了

後來發現,楊氏居然是陳氏演化出來,而且陳氏打起來可以呼呼風響,超適合年輕人,加上我身體素質一直不好

 

不過由最初的快,到現在的慢,才體會到,楊氏的“剛柔內含、深藏不露”有多牛逼

我的理解是楊氏已經把纏絲勁由外化內,蘊含在內,外面看不出絲毫,勁在內部盤旋翻轉,一搭手,就完蛋了…

 

以前又坐井觀天了

 

 

我花了十八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每次見薛遠,都會算我拿了多少錢,現在存了多少,而且每次算得多的離譜,弄的我以爲自己已經實現了幾年後的夢想

 

這個也挺無語的,也只多那麼一點點,又有什麼用呢,生活一團糟 ,遊走在悲觀與焦慮的邊緣

其實我想說的是,爲什麼無緣無故的多那麼一點呢?爲了這一點,需要付出多少呢

至今讓我還很印象很深的一片文章:

我花了十八年時間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我的大學是china other university,本來已弱的不行

校招那一階段,第一次直面另外兩校的學生,深感無奈

 

J·K·羅琳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那個演講:

The Fringe Benefits of Failure, and the Importance of Imagination《失敗的好處和想象的重要性》

裏面有句:

Indeed, your conception of failure might not be too far from the average person's idea of success, so high have you already flown academically.

 

所以,我一直很羨慕那些名校的學生,羨慕他們的起點,已經如此之高

要付出多少倍的努力,纔可能趕上他們,而且,只是可能

 

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煩惱

不知是否看到的多了一點,但正因爲這一點,讓我痛苦不堪

由於那一點,深知差距之大,對弱爆了的自己,無可奈何

每一件事情,每一個方向,都需要花時間去做

 

不希望自己 如一條微博所訴:

"來不及弄清楚自己想要什麼,雙鬢已經開始發白了;來不及確定自己的愛情,對方就已經結婚了;來不及去好好愛孩子,他就已經長大離開你了;來不及功成名就,我們就即將進墳墓了。我們害怕一切來不及。"

 

可惜的是,第二條已經應驗了

 

 

變成年少時最憎惡的那種人

當一個人選擇成長的時候,往往也是選擇不被人理解,因爲你要走你選的路,不是他們認爲你該選的路。

不知道是否在這個階段,老爸老媽已經不知道我在想什麼了

其實我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何況他人呢

而且,前一陣子,發現自己正在成爲自己所不喜歡的人

一切都小心翼翼,不敢把真正的自己暴露出來

正如一句話:

很多人的失落,是違背了自己少年時的立志。自認爲成熟,自認爲練達,自認爲精明,從前多幼稚,總算看透了,想穿了。於是,我們就此變成自己年少時最憎惡的那種人

 

 

不開心的事

難過時,沒一個人關心我

看到滿屏英語就暈

想看的書數量如帝都的pm爆表

 

理論都知道:

慢慢來,一切都來得及

哪裏弱,補哪裏

一次只做一件事

當下的力量

被分配的任務,天下最困難的事

 

好像走的是自我救贖之路

但是,弱爆成這樣子,有時真感到無藥可救了

 

畢業半年了
已經半年了

世界末日都過去了

 

客觀的說,進步好像也是有的

但是曲線畫出來,是無限逼近水平線的

 

 

朝聞道

 

還有一個讓我很鬱悶的地方

 

大劉的科幻裏,有篇就叫《朝聞道》,

引自《論語.里仁》

裏面對科學家爲了瞭解宇宙的奧祕,甘願付出生命,做了詳盡的描述

 

雖說聞道有先後,如是而已,沒啥大不了的。

 

但《道德經》中有句話: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

 

不笑,不足以爲道。

明顯的一個感覺是,大二在圖書館,看到了《窮爸爸》那本書,當時翻了翻,到鑄錢幣那段,感覺沒啥意思,心想反正這輩子不走自己做生意的路,以後以編程爲業,縮小目標,就不花時間看這個了

 

現在看來,可笑當時多傻逼,可以說,道就在眼前,我卻置若罔聞

 

 

超我、自我和本我

每個人心中都住着三個狀態的你自己:父母、成人和小孩。

分別對應弗洛伊德說的人格結構:超我、自我和本我。

超我代表法律、道德、良心,代表權威,是秩序的維護者,是嚴格的檢察官,是神,是上帝,是悟道了的禪師,遵循至善原則

本我遵循快樂原則,是一切原始的衝動、本能和慾望,是任性的,爲所欲爲的,以自我爲中心。

自我遵循現實原則,協調者、平衡者,他在中間,既要滿足本我的慾望,又要逃過檢察官的法眼,不能完全違背超我的意志。自我就像一個商人,是可以討價還價的;本我和超我分別在蹺蹺板兩端,自我在中間,要平衡。自我是理性的,遵循現實原則的。

 

爲什麼我這麼難過,一切的一切,我想,可能都是超我太牛逼了

 

我心中一直有個影子,那個是,在所有我已知領域,編程、太極拳、經絡、心理、心智、以及最近的金融已大成、登峯造極的我

我和他直接沒有過對話,一直的只有一個影子

如《神、學霸、人》中說的”神,一般不鳥我們“

但我一直試圖小心翼翼的控制着自己的慾望,在追趕着那個影子

 

平時瑣事頗多,沒時間傾聽inner voice

而且大部分時間,對於自己的選擇還是很滿意的

但一個人,在家裏,關上門窗,四周寂寥,靜下來,自己獨處時

就會面對超我這個神一般的那個對手,以及本我這個豬一般的盟友

 

才發現自己是如此的脆弱,甚至是懦弱而泣

No pain no gain,但有時想,代價是否太大了,瞎折騰啥呢,不如安安穩穩過小日子去,何嘗不幸福

 

差距天壤地別,如何平衡

我想,一切的無力感,悲哀,便是由此而來

 


發佈了7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1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