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創新]工作即服務WaaS(Work as a Service),這個或許比雲計算有意義

服務意識:

指企業員工在與一切企業利益相關的人或企業的交往中所體現的爲其提供熱情、周到、主動的服務的慾望和意識。

即自覺主動做好服務工作的一種觀念和願望,它發自人的內心。

工作概念:

工作概念是指勞動生產。主要是指勞動。 生產是可以創造價值;而勞動可以創造價值,也可以不創造價值,如無用功,甚或負作用功,添亂。

以上摘自百科。


如今信息時代,生產也不一定可以創造價值,比如,你生產製造出一個惡意計算機病毒,創造的價值應該也基本就是添亂。

現代企業員工的工作,基本都是需要合作。任何工作職位,如果你能把自己定位爲服務人員,用服務的心態,與人合作,工作效果估計會好不少。

目前形形色色的企業中,存在着不少缺乏服務意識的人,這樣的人的存在,會讓工作中的合作變得異常艱難甚至無法完成。


工作即服務WaaS(Work as a Service)(這個是最近研究雲計算結合之前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實際狀況而感悟得出的概念):

任何工作者都把自己定位爲服務人員(無論你是領導,管理者,或其他崗位職員),把與自己合作的人都當作服務對象(當作顧客/上帝),一定要真實的轉變自己的心態到爲合作者提供服務的心態。

領導者的職責轉變爲受領導的人服務;

管理者的職責轉變爲管理即服務();

開發人員的職責轉變爲爲用戶服務,爲測試人員服務,爲產品人員服務,爲運維人員服務,爲企業服務。。。;

如果你能讀到這,你應該已經差不多明白這個概念了?就看你能不能轉變自己!

不習慣把東西弄複雜,就寫這幾句,夠了。


以下摘自百科互聯網


服務是商品的附加價值。向高附加值產品發展,市場將無窮盡。消費者往往認爲服務應該是免費的,但實際上從來沒有免費的服務

服務意識是指企業全體員工在與一切企業利益相關的人或企業的交往中所體現的爲其提供熱情、周到、主動的服務的慾望和意識。即自覺主動做好服務工作的一種觀念和願望,它發自服務人員的內心。


服務意識有強烈與淡漠之分,有主動與被動之分。這是認識程度問題,認識深刻就會有強烈的服務意識;有了強烈展現個人才華、體現人生價值的觀念,就會有強烈的服務意識;有了以公司爲家、熱愛集體、無私奉獻的風格和精神,就會有強烈的服務意識。

服務意識的內涵是:它是發自服務人員內心的;它是服務人員的一種本能和習慣;它是可以通過培養、教育訓練形成的。

具有服務意識的人,能夠把自己利益的實現建立在服務別人的基礎之上,能夠把利己和利他行爲有機協調起來,常常表現出 “以別人爲中心”的傾向。因爲他們知道,只有首先以別人爲中心,服務別人,才能體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才能得到別人對自己的服務。 服務意識也是以別人爲中心的意識。擁有服務意識的人,常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急別人之所急,想別人之所想;爲了別人滿意,不惜自我謙讓、妥協甚至奉獻、犧牲。但這都只是表象,實際上,多爲別人付出的人,往往得到的纔會更多。這正是聰明人的做法。

服務意識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


[附]管理即服務

管理即服務

 

一直以來,我都有一種思考,我們是不是搞錯了管理的本質屬性,人

爲地將管理和服務對立了起來,雖然我們嘴上並不承認。

 

管理,

不僅協調着我們工作上的各個領域,

還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

方面面。過去,我曾跟着講過,所謂管理,就是通過市場經濟選擇,

科學、合理、優化配置經濟要素資源,達到組織經營低投入、高產出

的目的。

通常認爲這樣的經營行爲就是管理。

當回過頭來看看服務的

定義,就不難理解到,管理如同服務,就是滿足或超越客戶期待的行

爲過程與結果。因爲服務,是指履行職務,爲大家做事;爲集體(或

別人的)

利益或爲某種事業而工作。

基於此,

我提出了

管理即服務

意指管理像其他勞務一樣,

提供的是專業化的服務。

如政府公務員提

倡做公僕,爲人民服務;商標公司以客戶爲中心,提供商標設計和認

證服務;交通警察以安全第一,提供維護道路秩序服務,等等。

 

管理與服務對立是意識錯誤。

從前,

當管理作爲一種服務提供給我們

的時候,

我們

並沒有看到它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而是認爲它限制了我

們的能力,約束了我們的自由,甚至產生了逆反心理,企圖擺脫或摒

棄這種服務。因爲我們固有在一種觀念上,管理即權力的象徵,是領

導者控制的職能。

當領導人或管理者不被欣賞的時候,

管理就成其爲

對象的反制,比如社會上對政府官員的不認同和誤解。其實,緣於管

理的雙方都沒有看到,

管理也是一種服務,

是一種基於平等的價值交

換和更專業化的勞務輸出。

 

管理即服務是管理的本質要求。

現在我們經常聽到企事業都要轉變觀

念,強調管理者的服務意識,甚至專門提出服務管理的概念,其實應

該正本清源,還管理的一個本來面目。管理即服務,不論你是主動購

買還是客觀獲得。

管理作爲一種服務,

它建基於如下的四個基本要素:

1

、管理主體,誰來管;

 

2

、管理客體,管什麼;

 

3

、組織目的,爲

何管;

 

4

、組織環境或條件,怎麼管。如果大家同意我的說法,不妨

思考下週邊管理與服務的實際情況。

 

管理即服務體現在成果之中。

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人們從對有形

物質的絕對需求,

慢慢轉移到無形的精神慰藉和情感體驗的渴望與追

求之中。

於是,

我們在購買商品時更渴求新的附加值--服務的提供,

甚至不知不覺地決定於這種服務。

當我們走進一家豪華商場,

常常吸

引我們的不是其中琳琅滿目的商品,

而是那些我們並不想購買與帶走

的形象和環境。

起先人們並不知道,

是善於管理的商家發現了這一訴

求。於是,它竟成爲商家提升競爭優勢和核心能力的重要手段。這種

訴求滿足,與其說是一種服務,不如說是一種管理。因爲,它不是簡

單的硬件拼湊,而是商家管理出來的綜合結果。

 

管理即服務體現在實際操作之中。

如果我們對某人或某事或某物不甚

滿意,那一定是管理出了問題,而且多半是系統的管理問題。因爲管

理質量決定了服務質量。

管理不僅是一種職能上的安排,

還關乎專業

化分工,更涉及到職業化程度。可否這樣理解,管理的行爲是系統化

服務,管理的職能是專業化整合,管理的輸出是職業化結果。

 

總而言之,

管理即服務

不是一句空口號。只有將這一理念落實到具

體的運作上,讓觀念和行爲統一起來,才能真正地做好管理,提高服

務。


發佈了2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5 · 訪問量 3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