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經背後的權謀之手

《西遊記》講的雖然是神化故事,但本質上是一個權力遊戲。孫悟空的造反,根本上說是源於天庭人才選拔、晉升與使用制度的缺位,而唐僧取經,則是一個經典權謀之手在背後操刀的結果。

野猴子通道

小時候看《西遊記》,感覺妖怪是最笨的。明明唐僧落到手中,卻總是不忙着吃,結果被神仙們連窩剷除,連山賊這個很有前途的職業都做不成。要我是妖怪,先把唐僧吃了再去跟孫猴子和各路神仙PK,其奈我何?

經歷的事情多了,才知道問題不那麼簡單。《西遊記》雖然講的是神話世界,但本質上仍然是一個權力故事,決定能否吃掉對方的,自然不是嘴。從權力角度來說,唐僧根本就不是一種適於食用的生物,而“吃唐僧一口肉可長生不老”,根本就是一句權力謠言。

怕大家越看越亂,還是讓我們從孫猴子大鬧天宮說起。


草根需求引發權力重組

孫悟空的造反,根本上說是源於天庭人才選拔、晉升與使用制度的缺位,並非像某些站在老闆角度寫的書所言,什麼猴子心火太旺,自視太高,不懂適應社會等。如果說猴子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就是他不懂權術,故而在生存鬥爭中無戰不勝,而在權力鬥爭中則始終無法證明自己掌權的合法性。

孫猴子出國求學歸來,雖然作爲一方黑社會老大,以強索金箍棒,強銷死籍等行動,樹立了經典恐怖主義權威形象,但這些畢竟都是在權力生態鏈低端競爭而已。在強銷死籍,徹底解決了生存等問題之後,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他需要自我成就感。但他這種妖仙,天庭當局是不承認的,他的自我成就感無法得到滿足。而像他這樣的妖仙或妖怪,《西遊記》中比比皆是,他們都面臨着猴子一樣的自我實現困境。天庭既然拒不提拔這種草根人才,可以想象,只要妖仙們想自我實現,就只能造反,或者招安,沒有第三條路可走。因此,沒有孫悟空造反,也會有別的妖仙起事。值得一提的是六耳獼猴,它看到了孫猴子當年激進手段的失敗,於是啓用最高級的病毒程序,成功地把自己複製爲孫悟空,要死要活地混入西天取經的革命隊伍,企圖達到晉升的目的。孫悟空或許會奇怪,取經有什麼好,幹嘛那麼辛苦來僞裝自己。說白了,草根階層只要有能力、有願望,誰不想出人頭地呢?

對於猴子這樣的草根豪傑,玉帝第一反應是“哪路神將下界收伏?”也就是說,在玉帝的腦海裏,根本沒有危機感,當然更談不上對人才進行什麼識別和選拔。反之,太白金星是個人物,他建議道:“臣啓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聖旨……一則不動衆勞師,二則收仙有道也。”這個建議極具深遠的政治意義:一是革新人才體制,化解積怨;二是擴大統治階級基礎。問題在於玉帝是個見子打子的主兒,根本不懂得改革要配套進行,其後對孫悟空的使用不當,導致了大鬧天宮,更導致瞭如來不得不另起爐竈,通過“唐僧取經”重建權力生態圈的大謀略。

權力鬥爭演變下的生存鬥爭


《西遊記》第四回這樣描寫孫猴子對天庭來使的反應:金星領了旨,出南天門外,按下祥雲,直至花果山水簾洞。對衆小猴道:“我乃天差天使,有聖旨在此,請你大王上屆,快快報知!”……美猴王聽得大喜,道:“我這兩日,正思量要上天走走,卻就有天使來請。”叫:“快請進來!”猴王急整衣冠,門外迎接。由此可見,猴子哪裏想造反,只不過是想出人頭罷了。如果玉帝能多動動腦袋,對猴子使用得當,就不會有那麼多破事發生了。但玉帝沒念過MBA,實在不懂管理,對猴子的使用和管理上步步失當,猴子也沒地方跳槽,自然要造反了。

第一次人事任命,由於天庭人浮於事,各宮各殿,各方各處,都不少官,只是御馬監缺個正堂管事,玉帝隨口就讓猴子做個“弼馬溫”,在人事安排上何等隨意,完全不考慮適才適用原則,也談不上什麼對人才的重視與重用,難怪猴子知道真相後大爲不滿。孫猴子在這活計上幹得不賴,宇宙一流水準,從這點說,他是個好員工,卻活在一個不好的體制中。

第二次人事任命,猴子反下天庭,自立爲“齊天大聖”。齊天者,意思就是並不造反,只是要求自我成就感而已。玉帝聞言,驚訝道:“這妖猴何敢這般狂妄!着衆將即刻誅之。”太白金星又建議加他個空銜,名是齊天大聖,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且養在天壤之間,收他的邪心。這一次,太白金星出的其實是餿主意了,如果每個妖仙或妖怪都學孫猴子這樣要官,而且都能如願以償,那爵位還有什麼尊榮可言?玉帝大概是苦修幾億年把腦子鏽掉了,居然“依卿所奏。”到底玉帝是憑什麼在進行管理,真是天才知道。正因爲玉帝在孫悟空的挑戰面前輕易讓步,讓猴子覺得一鬧就有甜果果吃,纔會有後來大鬧天宮,直接要求做皇帝。

第三次人事任命就更奇怪了。多管閒事的許旌陽真人啓奏道:“今有齊天大聖,無事閒遊,結交天上衆星宿,不論高低,俱稱朋友。恐後閒中生事,不若與他一件事管……”玉帝聞言,即時宣詔。那猴王欣欣然而至,道:“陛下,詔老孫有何升賞?”玉帝道:“朕見你身閒無事,與你件執事。你且權管那蟠桃園,早晚好生在意。”大聖歡喜謝恩,朝上唱喏而退。他等不得窮忙,即入蟠桃園內查勘。大家應該明白,這完全是玉帝自找麻煩。把猴子收上天的本意,就是讓他不鬧事,目的已經達到了,怎麼又想起讓他做事呢?做別的也就罷了,偏偏讓他去管蟠桃園,猴子愛吃桃,3歲小孩都知道,玉帝居然不知道,難道玉帝是有意鍛鍊猴子的職業操守,以備大用?有些人說孫猴子不是好員工,理由就有他監守自盜偷吃蟠桃,我不這樣認爲,玉帝的這個任命,是違反“猴性”的,就像一些企業的規定違反人性一樣,不能怪員工不遵守,只能說老闆腦子壞掉了。

其後發生的一連串事件,起因皆在王母蟠桃嘉會沒有請齊天大聖,嚴重損傷猴子自尊心。直到此時,猴子仍沒有想到造反,他在丹足酒醒之後道:“不好!不好!這場禍,比天還大;若驚動玉帝,性命難存。走!走!走!不如下界爲王去也!”所以說,孫猴子的大鬧天宮行動,純粹是由於生存受到威脅。可惜猴子道行不夠,既無法建立廣泛羣衆基礎,也無法得到如來的認同,造反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天庭的權力結構

玉帝能當上天庭最高行政長官,用如來的話講:“他自幼修持,苦歷過1750劫。每劫該129600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似乎是說,玉帝沒有別的本事,就是掛機在線修煉時間足夠長,在不懂權術的猴子眼裏,自然不服氣。但從《西遊記》中潛伏的小線索來看,玉帝應該是在長期的權術修煉中,逐漸成爲一個各方各派都可以接受的榮譽長官的。

且看天蓬元帥醉酒戲嫦娥被打了2000錘再貶下凡塵;捲簾大將失手打碎了琉璃盞,被打800,貶下界來,又教7日一次,將飛劍來穿胸肋百餘下。處罰何等嚴酷!而奎木狼與披香殿玉女私通,玉帝只收了他金牌,貶他去兜率宮與太上老君燒火,有功復職,無功重加其罪,處罰又何等之輕。說白了,天蓬元帥也好,捲簾大將也好,都沒有什麼靠山,而奎木狼乃28星宿之一,有團隊做後盾。玉帝對猴子、八戒、沙僧這種沒有靠山的動物,是從不來不會手軟的,而對有後臺的動物,從來都是高舉輕打。

天庭權力結構,貌似二元對等,行政事務管理由玉帝負責,另有一個平行的宗教事務管理層,由如來總負責,表面上互不相關,其實不然。如來時刻在關注和指導行政事務。比如平息孫猴子造反這樣的大事,危急時刻還得如來這樣的老同志親自出手。可以認爲,如來的權力地位比玉帝高一個等級。也就是說,權力生物鏈的頂端,是如來,他可以決定一切。

對於玉帝治理下的種種弊端,如來並非不知,只是不管罷了,但事情竟然發展到孫猴子造反,直接危及管理層穩定,如來不能不對整個治理結構重新思考。經過深思,他下定決心,必須選拔新一代領導人,並重新梳理各方力量。

唐僧取經,體制外升級道路

君不密失其國,臣不密失其身,如來當然懂這個道理。因此,經過考查,他選定了座下弟子金蟬子作爲新的接班人培養,藉口他不聽講座,貶下凡去,讓他投胎成爲未來的唐僧。然後在盂蘭盆會上借講經的機會,言道有三藏真經,可以勸人爲善,需得東土尋一個善信。當時觀音就自告奮勇道:“弟子不才,願上東土尋一個取經人來也。”

爲什麼觀音自告奮勇呢?因爲她也是這個接班人計劃的制定者和實施者之一,親自送金蟬子投胎的人是誰?觀音大士也。她去東土尋那個取經人,自然萬無一失。爲什麼如來心中大喜,還特意囑咐觀音此去要踏看道路呢?因爲觀音神通廣大,足智多謀,足以完成選拔新一代領導人和重新梳理各方力量這兩個目標。也就是說,唐僧的取經也好,孫悟空等3人做徒弟也好,都是如來和觀音一手安排,同時,81難也早就安排妥當。

作爲新一代接班人,有什麼條件呢?換句話說,孫猴子爲什麼就不能成爲接班人呢?說白了還是出身問題,孫猴子無根無基,修行不過300來年,而唐僧乃金蟬子投胎,此前已經十世修行,轉世之後,自幼在寺廟修行,所謂根正苗紅,年資充足。有書稱唐僧是什麼完美型領導者,悟空是力量型員工,什麼團隊組合等,那是接近戲說。領導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領導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唐僧作爲天定的取經團隊頭兒,從第一次被妖怪捉去“幾乎唬死”,到最後一次被捉去仍然只會戰戰兢兢大喊“大王饒命”,不知是該佩服他,還是該BS他。按常理,一個人歷經多少年的磨難,意志應該堅強無比,就算天生是個軟蛋,但只要沒有得失憶症,他總該記得自己一路上反反覆覆地被妖怪捉去,又反反覆覆地被神仙解救,每次都有驚無險吧。因此,我們只能認爲,唐僧明明知道在權力生物鏈上,妖怪們跟自己完全不是一個等級,但他仍然兢兢業業地扮演弱者,避免玉帝這樣的權力對手的警覺,博取更大的同情。

唐僧是領導者麼,是一個優秀的領導者麼?我沒看出來。整部《西遊記》裏只有一個領導者,就是如來。在他設定的旅遊線路上,傻子坐在唐僧那個位子,也能把真經取到手。至於唐僧那3個徒弟,如來的使用手法,讓人不禁想起唐太宗臨死前對徐世磧的運用。據說太宗皇帝爲了讓兒子高宗有可用之臣,特地找個岔子把徐世磧關進死牢,觀察他的表現,考驗合格後等高宗繼位再放出來重用。這樣一來,徐世磧不但不敢對新皇帝擺老臣的譜兒,反而會無盡感激新皇帝的救命之恩。八戒沙僧都是玉帝下旨幹掉的,猴子則是如來親自下手,再由唐僧把他們救出來,手法如出一轍。

唐僧作爲未來領導者,不足之處,一是沒有神際關係網,二是沒有政績,三是沒有班底,四是沒有威望。要解決這些問題,十萬八千里的取經,足矣。唐僧的嫡系班底就是3個徒弟,全部是體制外動物,這也是如來有意安排的。說穿了,3個徒弟代表的是衆多中下級神仙妖怪,這就給了廣大體制外人物一個晉升的希望。

取經路上,爲什麼那些妖怪許多是天上的座騎、童子下凡變的,而孫猴子爲什麼動不動就上天去搬救兵,說白了,聯絡各部關係,讓各位大仙認識一下唐僧,在戰火中培養出的感情,以使唐僧接觸各方神聖,建立神際關係網。

至於政績,是歷經苦難取得真經麼?非也非也,真正的政績是唐僧們一路滅了無數妖魔,又收伏了無數妖魔,爲天庭提拔了一批骨幹力量,建立了一個廣泛的羣衆基礎。

爲什麼說“吃了唐僧肉長生不老”是一句謠言呢?第一個說這話的妖怪是誰,白骨精!後來的金角大王也教育弟弟說:“……我當年出天界,嘗聞得人言:唐僧乃金蟬長老臨凡,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泄,有人吃他肉,延壽長生哩。”觀音不是在長安囑咐衆神“汝等不可走漏消息”麼?怎麼現在變成地球人都知道了?是誰傳出這個信息呢?還不是觀音自己。這叫引蛇出洞一網打盡,省事。

那麼,爲什麼我又敢說唐僧之取經,不過是爲了接班人的培養計劃呢?所有的謎底都在《西遊記》的結尾揭開。依如來的說法,西天取經的原意,是爲了普渡衆生,而唐僧歷經艱苦取得真經,就應該留在大唐,像歷史上的玄奘大師那樣翻譯傳播,爲普度衆生奉獻自己的一生纔對。但小說告訴我們,金剛把唐僧們送到長安,停在空中叫道:“聖僧……汝自去傳了經與汝主,即便回來。我在霄漢中等你,與你一同繳旨。”看看,傳了經給唐王就回西天就職去,一刻都不能耽誤,哪來普度衆生的樣子?

而唐僧師徒回到靈山之後,如來對4人的考評、授職和使用,有根有據,合情合理,較之玉帝一會兒弼馬溫,一會兒齊天大聖,水平高下不言自明。縱觀整個西遊故事,如來作爲最高領導,計算之精,安排之密,成果之豐碩,足令人高山仰止,回味無窮。 
發佈了46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6 · 訪問量 17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