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快遞,配送,外賣。這四者究竟是什麼關係?

像許多行業一樣(比如互聯網),物流最開始是運用在軍事當中的。二戰期間美國爲了方便戰爭物資的運送,發明了一套完整的物品運送的體系。二戰結束後,這一體系被保留下來,並逐漸被其他國家學習借鑑,比如日本。日本最先將logistics譯爲“物流”。而“物流”也作爲各個國家都認可的翻譯確定下來。

最初的現代物流就像字面意思那樣簡單,物品從A地運向B地的過程就叫做物流。那時的物流公司也是粗放化和簡單化的,公司的老闆與員工一樣,都是搬運工,運貨司機。沒有專門的運貨路線,哪裏需要去哪裏運輸物品。比如最開始的德邦,易達。

但物流可遠不止物品的流通。在我國《物流術語》中,物流被定義爲商品的運輸,倉儲,包裝,搬運裝卸,流通加工以及相關的物流信息等環節的相互結合。簡單的說,物流包含商品流通的所有環節,而不只侷限於運輸環節。

既然有了物流,快遞又爲何出現?這跟電子商務的發展密不可分。

 

物流VS快遞

2014年的“互聯網+”幾乎成了一個無人不知的詞,任何行業加上一個“互聯網+”就搖身變得高大上起來。實際上,行業還是那個行業,只是換了一個平臺,來到了一個毫不遜色與傳統行業的平行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消費者對商品的種類,到手的速度,消費的服務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們變得挑剔了,而單靠物流滿足不了,或者說消費者的挑剔逼着物流公司變革物流,轉型快遞。

盈利對象不一樣。物流公司運送的是多是大宗物品,比如鋼材石料,傢俱建材,靠重量盈利,因而它們的上下游多是工廠或企業。而快遞運送的東西多是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比如衣服,食品,書籍等等。它面對的是一個個人,是個體消費者。

運送物品不一樣。電子商務要實現的是商品從手指尖到家門口的便利服務,而物流公司做不到這麼細緻。物流運送的物體決定了它不能送貨上門,只能自提。既然要便利,卻還要自取,豈不矛盾?就這一個特點就決定了快遞出現的必要性。但也正是因爲快遞會送貨上門,所以快遞的物品多是小而輕的生活用品。

運送價格不一樣。物流是靠重量盈利的,這也說明服務不是物流關注的重點,物品纔是。也正是如此,相同的物品下,物流的運送過程比快遞簡單的多,你付費寄過去,我負責送過去,就完成了。但快遞呢?不僅注重物品還注重服務。6月27日的“申通快遞員”入室打人事件引起不小的轟動,圍繞的焦點就是“服務”問題。既要送貨上門還要笑臉相迎。快遞自然會比物流的價格貴一些。

運送方式不一樣。快遞的快是有原因的。以順豐快遞爲例,順豐有專屬於自己飛機來送快遞,汽車的裝載率哪怕只有60%它們在當天也會直接發出,其目的就是保證快遞到達的速度。可以說,所有的快遞公司拼的都是速度和服務。物流也要求速度,但比起快遞來則要弱許多,而且物流一般是鐵路和公路運輸。

快遞VS配送

物流的種種缺憾和用戶的需求讓快遞誕生。但快遞做的就足夠完善了嗎?不盡然。在“爲消費者提供便利”的這條道路上快遞做的也還不夠,所以同城配送出現了。

 

 

同城配送被稱爲“城市輕物流”,提供的是一個城市的配送服務。互聯網將受衆越來越細分,而同城配送只爲一個城市的人提供方便,專業程度,服務質量都有質的提升。用戶的需求被進一步細化,滿足。可以說,同城配送是比快遞更貼心的存在。

配送VS外賣

比起物流,快遞,配送等,外賣的理解就簡單多了。可以這樣說,現在的外賣就是用戶通過手機登終端訂餐,在由送餐員送到用戶手中的過程。外賣送的東西包括食品,飲料,小吃,水果。概括下來外賣送的就是一切與吃有關的東西。只是送的範圍比較窄,同城3公里以內。外賣只是配送的一個分支。

總結下來,快遞,配送,外賣都屬於物流的範疇,是物流的不同分支;物流,快遞可以全國甚至全球運送,解決人們大部分便利;但配送和外賣只服務與一個城市,解決的是人們最後一公里的便利。

文章來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28387541

發佈了134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78 · 訪問量 91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