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消日

 一個人癡迷書法藝術,每日鐵劃銀鉤地苦苦練習,沉湎於藝術的場景中,目的可謂千千萬萬。電腦的時代,成爲一個書法家,寫一手漂亮的字,對於那些因電腦的原因而失去手寫功能的人來說,是多了一種遣懷的本領

  對於玄妙的書法藝術進行很現實又很低調的處理,歐陽修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書論中明確表白:“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厭者,書也。至於學字,爲於不倦時,往往可以消日。”歐陽修以平常的心態看待書法,以爲學書就是使日子更好過一些。他以爲自己的書法不太好,“不能到古人佳處,若以爲樂,則自是有餘。”這就十分清楚了,一個人喜好書法,使自己的身心怡悅,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前人認爲書法“存載道德,紀綱萬事”,若賦予藝術行爲過多的精神重負,使整個過程充滿了目的性的緊張,是爲物性所累。

  歐陽修的學字過程成爲一個輕鬆的藝術之旅,無目的,也無近期遠期追求,只是每一天快樂地研磨古帖,以書寫爲樂。像歐陽修這樣的人並不多,更多的人是設置一個追求的目標,努力追趕。要達到一定的審美目標需要許多相應的條件,書法史上有過許多苦學的書法家,脣齒盡墨,領袖如皁,最終獲得了成功。如果換一個角度,把書法作爲調節自己生活的一種方式,得閒時研墨行筆,樂在其中,那麼過程就遠比目的更能使人寬鬆。像歐陽修,稱不上書法史上的名家,許多後人也不以歐書爲範,但是他的“學書消日”說,豐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使過程變得有滋有味。

  當代書壇與古代書壇相比,就是以競賽來調動人的積極性。一年間無數名目的競賽,要評出金銀銅獎,書法創作失去了從容優雅而急促起來。大凡書法競賽前夕,通常是大張旗鼓地動員、辦速成班、傳競賽取勝祕訣,美其名曰“備戰”。如果一年參加幾場競賽,心態就鬆不下來了。老子說:“聖人之道,爲而不爭”,書法也是如此,不是競技項目,書法愛好者也不是運動員,他要感受古風,追尋古典的真趣,就得讓自己悠着點。蘇軾說得好:“自言其中有至樂,適意無異逍遙遊。”一個人學習是爲了讓精神快樂,而不是爲得失牽絆。

  “適意”是一種審美快樂,它的特點是不關乎功利慾望。蘇舜欽說:“明窗淨几,筆硯紙墨,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一樂。”適意是完全針對自己的內心生活的,而不是依賴某一種功利、時尚的賞賜。宋高宗趙構稱:“凡五十年間,非大利害相妨,未始一日舍筆墨。故晚年得趣,橫斜平直,隨意所適。”一個皇帝何須以書法美化自己?他圖的只是“所適”。這樣就可以按照個人的審美意向進行,遵循藝術規律,循序漸進,獲得精神質量的提高。林散之是當代大家,倘不是有人告訴他,他是某協會的名譽主席,他自己是一無所知。他對這些沒有興趣,只是潛心自己的書寫,在藝術過程中得了大自由。

  棋琴書畫都屬於東方式閒情的寄託之物,它們對於心靈的陶冶、氣質的變化,給人帶來了快適。因此有人三更燈火五更雞,難捨不輟,過程的快樂超過了對於目的的追求。  

發佈了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