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作一個類的回調函數

Windows 3.x是一個分時多任務操作環境,在此環境下,多個應用程序可以併發地執行。爲了在併發執行的多個任務之間共享數據和資源,Windows 提供了幾種機制,主要是通過剪貼板(Clipboard)和動態數據交換(Dynamic Data Exchange)。前者對於用戶需要直接參與的數據交換來說,是一個非常方便的工具,但是如果希望數據交換自動進行時就必須依靠DDE技術了。編寫 DDE應用的技術也發展了好幾代,從最初的基於消息的DDE到基於DDEML(動態數據交換管理庫),再到現在流行的OLE技術。DDE技術的發展使得程 序開發人員編寫DDE應用更爲簡潔。從發展趨勢來看,基於OLE的數據交換是最好的,它特別符合當今軟件領域的客戶-服務器機制(Client- Server)。爲適應多平臺和Internet的需要,在OLE基礎上微軟又開發了ActiveX技術。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基於傳統的DDE數據交換也 自有它的應用空間,使用仍然廣泛。目前在Windows 3.x下,基於OLE的遠程數據交換還很不成熟,但是在WFW(Windows for Workgroup)下基於網絡動態數據交換的技術卻很成熟,目前也應用非常普遍。關於DDE應用的開發和NetDDE的應用可以參看附錄7。

  1、回調函數的處理

   由於DDEML機制需要使用回調函數,因此使用DDEML的關鍵是解決在MFC編程體系中回調函數的使用。回調函數(Callback function)大量用於Windows的系統服務,通過它,程序員可以安裝設備驅動程序和消息過濾系統,以控制Windows的有效使用。許多程序員 都發現,利用MFC或者其它的C++應用編寫回調函數是非常麻煩的,其根本原因是回調函數是基於C編程的Windows SDK的技術,不是針對C++的,程序員可以將一個C函數直接作爲回調函數,但是如果試圖直接使用C++的成員函數作爲回調函數將發生錯誤,甚至編譯就不 能通過。通過查詢資料發現,其錯誤是普通的C++成員函數都隱含了一個傳遞函數作爲參數,亦即“this”指針,C++通過傳遞一個指向自身的指針給其成 員函數從而實現程序函數可以訪問C++的數據成員。這也可以理解爲什麼C++類的多個實例可以共享成員函數但是確有不同的數據成員。由於this指針的作 用,使得將一個CALLBACK型的成員函數作爲回調函數安裝時就會因爲隱含的this指針使得函數參數個數不匹配,從而導致回調函數安裝失敗。要解決這 一問題的關鍵就是不讓this指針起作用,通過採用以下兩種典型技術可以解決在C++中使用回調函數所遇到的問題。這種方法具有通用性,適合於任何C+ +。

  1). 不使用成員函數,直接使用普通C函數,爲了實現在C函數中可以訪問類的成員變量,可以使用友元操作符(friend),在C++中將該C函數說明爲類的友元即可。這種處理機制與普通的C編程中使用回調函數一樣。

   2). 使用靜態成員函數,靜態成員函數不使用this指針作爲隱含參數,這樣就可以作爲回調函數了。靜態成員函數具有兩大特點:其一,可以在沒有類實例的情況下 使用;其二,只能訪問靜態成員變量和靜態成員函數,不能訪問非靜態成員變量和非靜態成員函數。由於在C++中使用類成員函數作爲回調函數的目的就是爲了訪 問所有的成員變量和成員函數,如果作不到這一點將不具有實際意義。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使用一個靜態類指針作爲類成員,通過在類創建時初始化該靜態指 針,如pThis=this,然後在回調函數中通過該靜態指針就可以訪問所有成員變量和成員函數了。這種處理辦法適用於只有一個類實例的情況,因爲多個類 實例將共享靜態類成員和靜態成員函數,這就導致靜態指針指向最後創建的類實例。爲了避免這種情況,可以使用回調函數的一個參數來傳遞this指針,從而實 現數據成員共享。這種方法稍稍麻煩,這裏就不再贅述。

http://tb.blog.csdn.net/TrackBack.aspx?PostId=508574

 
發佈了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6 · 訪問量 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