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獻給所有迷茫的你我他:大三,開始一個新的自己。

在父母和老師眼中,我很優秀。


可是,如今我已經大三,回頭才發現,當初只求成績的我是多麼的幼稚無知,只是一個活脫脫活在別人口中的“學霸”。所以,也只有我自己才知道,錯過了當初提升自己的最佳時機。


【我的三年】

我在西部一所重點大學讀書,拿了一連串的獎學金,國獎、一等、各種企業聯名獎學金;大學努力了前三年像高中一樣生活,GPA刷到了4.0/5.0,差不多均分90;當我覺得刷績點不能滿足我的時候,大二跟了一位教授做科研,踏踏實實地讀文獻做仿真,沒錯,我在大二就發表了自己的一作SCI,是不要版面費的那種雜誌,不是水刊。


我有目的性地參加了各種比賽,美賽、國賽、英語大賽,都拿了不錯的獎,每次我一拿獎,各種“學霸真棒”、“你好厲害”之類的詞就狂轟亂炸過來,其實我覺得除了英語大賽,其餘美賽國賽到底是怎樣的情況,大家都心知肚明。爲什麼參加這些比賽呢,大家還是心知肚明,首先是獎學金評定的時候這些比賽獲獎有加分,之後纔是所謂的訓練自己建模能力,但是我喜歡這種自己做自己的事情的比賽,不用在現場那麼爭鋒相對,並且我一直認爲辯論賽校歌賽之類的東西是留給文科生們的,理科生就少去參合了。


我就讀的高校在西部,所以能很明顯感覺到身邊的人眼界和思維比較侷限,所以我很坦承的說,我獲得的某些榮譽和獎項是由於信息不對稱得來的。並非是我故意去尋找不對稱信息,而是真的哪怕把某個比賽放在面前,很多人都不會關注。這樣的環境造成了我目中無人的無知個性,我覺得不努力的人真的不值得尊重,這是我這三年來最大的缺點。


我頂着這樣的光環過了三年。


【一次面試】

我三年來,總是希望找事情做來把生活填滿。於是我刻意地關注很多互聯網的熱點話題,APP,去分析這些話題,評價這些APP,我希望我可以進入BAT工作;沒事就去圖書館看專業課的書;還經常在進實驗室打工,努力填滿自己的生活。直到前不久的某家大型互聯網企業的實習生面試,我跪了在總監面。不能說遺憾和打擊,因爲我自己看的也不是很重,只是我突然發現,我以前的那些光環都不在了,真的都不在了。


父母和身邊的朋友以爲這次面試失敗對我打擊很嚴重,其實沒有,一點都沒有,反而是帶給我了很多反思,真的是,很多反思。


面試回來之後,我知道我沒通過。我躺在牀上,和室友聊起來,我說,“我這三年,真的太過多的把心思放在了成績上,爲了獎學金而功利地參加一些比賽,我錯過了我最好的時光,最能夠提示自己能力的時光。”


我一直覺得自己的本科學校不太好,即使是個211,所以我用盡了三年的力氣想換一個平臺,無論是考研還是推免,我甚至考了託福。可是,我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三年,或許很充實,但是對我來說,值得嗎?頂着學霸的光環,其實和大家一樣考完了就不再去學了,我所謂的”個人能力“呢?我過多的關注考試關注成績,成爲了真正的高分低能?我獲得瞭如此多的獎學金,可那又能說明什麼呢?答案也許只有我自己才知道。


身邊有一個那種不那麼在意績點,更注重能力提示的朋友,很顯然他順利的通過了面試。和他交談起來,他說,“其實我挺羨慕你的,開朗的性格,男女生中都吃得開,成績也好,還可以推免。”其實我真的很想打斷他,因爲我真的很想告訴他,成績無非是一個進入更高的平臺的入場券,可是,我丟掉了自己的個人能力。當你們都開始自己練習寫python,做前端CSS,做安卓做APP的時候,我連怎麼入手都不知道,甚至連最基本的C++也是落後你們好幾條街。我只能抱着那些滿是筆記的專業課本,心裏尋找一些安慰的說,到底什麼纔是大學應該做的呢?誰懂這種落差呢。人總是這樣,羨慕自己沒有得到的。


而我,是忘記了初心。


【溫柔的對待這個世界】

對於獎學金,對於成績。我越發覺得無所謂,我想要去尋找我丟失的那些能力。從今天起,我要把以前虧欠這個世界的統統還回去,我,想做自己。


我之所以選擇溫柔的對待這個世界,是我希望,我和我的朋友,能被這個世界溫柔相待。


誰的青春不迷茫,現在不需要後悔,因爲,一切不晚。






發佈了17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8 · 訪問量 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