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程序員正在消失,我也不想幹了,要轉行嗎?

這幾年,說實話,許多人對就業不看好、對工作失去信心,感慨選錯行業如今轉行代價太大。

我朋友的弟弟今年高考,報專業時家人希望他報計算機,他憂心忡忡地說。網上都說計算機專業在市場上已經飽和了。

“聽說不少Android程序員都找不到工作,不知道過個5年10年,這崗位會不會消失啊?”

這話有幾分耳熟。

就像我當年選擇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時聽到的一樣。

必須承認,時代斗轉星移,行業朝夕更替,但人們對“找不到工作”這件事依然有所誤解

一、Android程序員市場真的飽和了嗎?

知乎有個問題,中國的程序員是否過多了?

實際上這問題我幾乎每年都見過幾次。有網友說,早在2000年左右,配合美國互聯網泡沫破裂,就有無數人說“別學計算機,飽和了。”

可現實是怎樣的呢?

這麼說吧。

我一畢業就進入互聯網行業,無論是上市互聯網公司還是國企,對程序員的招聘這麼多年幾乎沒間斷過。能力強的程序員真心不好招,在面試時他們往往握有主動權——幾個offer在手,憑君選擇。

不止Android程序員,許多看起來飽和的崗位其實只是“看起來”

有一次我分享了一門產品經理課程,有一位讀者留言,產品經理已經爛大街了,現在去做爲時已晚。另外一位讀者在後臺發了大段大段文字,講述了他作爲產品崗是如何被裁員的,唏噓行業崗位萎縮,想試試運營崗。

我沒告訴他們,同爲產品經理的我今年又提薪了。

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投射效應”,是指人們傾向於按照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外界, 以自己爲標準去衡量。

用個人經歷代替行業趨勢,用主觀判斷代替客觀現狀

  • 無數人說IT行業不景氣,忽視了層出不窮的互聯網新職業;
  • 無數人說新媒體大勢已去,忽視了哪怕做副業,月入過萬的比比皆是。
  • 無數人說製造業已成夕陽產業,忽視了它們逐步轉型智能化方向。

我完全理解,人的想法總是個體的,一旦失業,哪怕統計數字再輝煌也暖不了他。

可因爲如此,我們容易陷入一葉障目的困局中。

就拿“Android程序員是否飽和”來說,我特別認同一位知乎網友的答案:

專業的程序員供不應求,湊數的程序員供大於求。

說句挺殘酷的話,有時候可能只是你不行,而不是行業不行

二、你眼中的危機,別人眼中的機會

前陣子,由Netflix拍的《美國工廠》紀錄片火了,講的是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到美國俄亥俄州去建工廠的故事。

其中一幕是:

一位勤懇的老工人在美國福耀玻璃工作兩年後,被解僱了。理由是,他操作電腦的速度太慢,無法跟上生產節奏。

幾位高管陪同曹德旺在車間巡視時,臉上洋溢着驕傲地微笑說:

這邊本來有1個人,現在沒了。我下次要做的就是把這4個人取消掉。”

很有意思地,我周圍兩位朋友看過後,體會截然不同。

朋友A: 得意地說,這就是智能科技的價值啊。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這年頭誰還願意靠大量人工去處理呢?

朋友B:有些唏噓地感慨,“我們這種敲代碼的,說白了就是鍵盤流水工,被這麼開除掉說不定也不遠的事了。”

危機危機,是B眼中的危,卻是A眼中的機

我聽過很多關於XX崗位飽和的吐槽。不可否認,有小部分崗位確實進入供需瓶頸期,但它們對人才的需求並非停止,而是開始切換方向。

更何況,多數人的上升空間還沒有到100%取決於外界的程度。

就像多數人的努力程度,還輪不到拼天賦一樣。

松下幸之助曾說:商業沒有所謂的景氣、不景氣,無論任何情況,非賺錢不可。

深以爲然。

經濟不好你生意還是要做,行業不行你要想辦法破局,飯碗端不穩你就得採取措施牢牢抓住飯碗。

你最該考慮的是:

第一,這行業的門檻夠不夠高? 如果門檻低到誰都可以做,無挑戰無變化,難免出現惡性競爭或崗位價值日益式微(36歲收費站大姐失業,就是個典型例子)。

第二,你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裏? 同樣的崗位,水平差距可以超過108條大街。公司和客戶爲什麼要選擇你?你能提供哪些特殊價值?它們是你的護城河,也是你安身立命的東西。

一個機遇的含金量,從來不是取決於它本身,而是取決於你有多少籌碼把握好它。

三、行業激烈變化時,恰恰是機會最多的時候

坦白講,許多人骨子裏害怕變化和競爭。

其實大可不必。

一來,怕也沒用嘛。二來,變化越快,組合要素增加了,意味着新的工作機會越多

就像傳統媒體VS新媒體。

放在10年前連“新媒體”這三個字都沒問世,可如今已成爲360°覆蓋人們的事物。曾經從事紙媒行業的人,開始新模式轉型;曾經寫書寫博客的作者,轉移到公衆號和微博,以另外一種形式繼續寫作。

再比如外賣和網約車。

大概5年前,網約車剛出現沒多久,我所在城市有大量的士司機跑到交通運輸部門集體抗議,要求針對網約車採取限制措施。

5年後——

我們有了網絡代駕、共享自行車、共享汽車……以及積累的大量語音、圖像、場景感知、地圖、安全出行等數據,而且相關技術服務開始遷移至城市交通、物流、金融等多領域。

當初誰又能想到,一個網約車技術能發展衍生出如此多的環節和崗位?

再回頭看很多人擔心的,學計算機的人和程序員,有沒有可能遇到市場飽和的情況?

只能說,可能性極小,至少目前。

我們國家人工智能、雲計算機、大數據快速發展,IT領域需要的專業人才持續增加,尤其是高質量人才和新職業人才的缺口很大。

我以前曾在文章中聊過,僅人社部等官方在今年聯合發佈了13個平均年薪25萬的新職業,就有100萬以上的市場缺口。

它們都是以計算機爲基礎,生根發芽的新物種。

查理·芒格說得很對,事情一定要習慣反過來想。所以你發現沒:

行業激烈變化時,恰恰是機會最多的時候。

大環境不好時,恰恰是優質人才出頭的時候

四、行業是否飽和從來不是關鍵,關鍵的還是人

我一位Android開發的年輕同事,水平一般。上週他和我聊天時無意中說:

“還是UI設計師工資高啊,我最近也在學PS,看看以後有機會是不是可以轉行。”

哎,想什麼呢。

你開發水平不行,應該先想辦法提高技能而不是跑去學UI啊。第一職業纔剛起步,做得搖搖欲墜,就算學再多三腳貓功夫又怎麼可能佔有一席之地?

人家僱用你,永遠是看你最拿得出手的職業水平,而非學了多少樣不成熟的技能

不少人過於強調外界,而忽視了自己

行業是否飽和從來不是關鍵,關鍵的還是人。

有的人覺得,行業工資太低、發展緩慢,焦慮之下頻繁跳槽轉行,最終在眼花繚亂的新聞和起伏不定的工資數字中迷失了自己。

有的人覺得,技術只是讓人換了一種工作方式,舊的消褪新的來臨,它們更有趣、更有潛力,於是努力加快腳步跟上,盡力讓工作價值不褪色。

工作有2個部分,主觀+客觀。

客觀不會遷就你,該來的、該變化,都將像靴子掉落般一一發生。而人的主觀則是更重要的部分,你需要知道別人眼下需要什麼,你能提供什麼,方可站穩腳跟。

最後我想說,不安全感是常態,適度焦慮也是常態,只是,希望我們都能積極地跑起來,別做那個脆弱的人

Android學習PDF+架構視頻+面試文檔+源碼筆記


感謝大家能耐着性子看完囉裏囉嗦的文章

在這裏我也分享一份私貨,自己收錄整理的Android學習PDF+架構視頻+面試文檔+源碼筆記,還有高級架構技術進階腦圖、Android開發面試專題資料,高級進階架構資料幫助大家學習提升進階,也節省大家在網上搜索資料的時間來學習,也可以分享給身邊好友一起學習

如果你有需要的話,可以點贊+評論關注我,然後 加我VX:15388039515 我發給你

發佈了18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76 · 訪問量 6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