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如下:

習慣一:主動積極(BE PROACTIVE)

主動積極即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主動積極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揚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懟別人,發揮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像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生命,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習慣二:以終爲始(BEGN WITH THE END IN MIND)

所有事物都經過兩次的創造——先是在腦海裏醞釀,其次纔是實質的創造。個人、家庭、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對個人、家庭或組織而言,使命宣言可說是願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決策,主宰了所有其他的決定。領導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之後,創造出一個文化。

習慣三:要事第一(PUT FIRST THINGS FIRST)

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夢想(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處理順序)的組織與實踐。次要的事不必擺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無論迫切性如何,個人與組織均針對要事而來,重點是,把要事放在第一順位。

習慣四:雙贏思維(THINK WIN/WIN)

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目的是更豐盛的機會、財富及資源,而非患不足的敵對式競爭。雙贏即非損人利已(贏輸),亦非損已利人(輸贏)。我們的工作夥伴及家庭成員要從互賴式的角度來思考(‘我們’,而非‘我’)。雙贏思維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資訊、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習慣五:知彼解已(SEEK FIRST TO UNDERSTAND,THEN TO BE UNDERSTOOD)

爲我們捨棄回答心,改以瞭解心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對方獲得瞭解後,會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可,進而卸下心防,坦然而談,雙方對彼此的瞭解也就更流暢自然。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已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習慣六:綜合綜效(SYNERGIZE)

綜合綜效談的是創造第三種選擇——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瞭解彼此,甚至是稱許彼此的差異,欣賞對方解決問題及掌握機會的手法。個人的力量是團隊和家庭統合綜效的利基,能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實踐統合綜效的人際關係和團隊會揚棄敵對的態度(1+1=1 1/2),不以妥協爲目標(1+1=2),也不僅止於合作(1+1=2),他們要的是創造式的合作(1+1=3或更多)

習慣七:不斷更新(SHARPEN THE SAW)

不斷更新談到的是,如何在四個基本生活面向(生理、社會/情感、心智及心靈)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他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對組織而言,七習慣提供了願景、更新及不斷的改善,使組織不至呈現老化及疲態,並邁向新的成長之徑。對家庭而言,七習慣透過固定的個人及家庭活動,使家庭效能升級,就像建立傳統,使家庭日新月異,即是一例。

情感帳戶(EMOTIONAL BANK ACCOUNT)

情感帳戶用作比喻人際關係中的信任程度,如同銀行裏的帳戶,可供存款與提款。諸如知彼解已、做出並信守承諾、忠於不在場人士等行爲,都能增高信任的程度;寡情薄義、食言在肥、在別人背後蜚短流長等,都會減低、甚至瓦解關係中的信任感。

思維模式(PARADIGM)

這是每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與現實相符。它是一份地圖,而非領域本身,是由每個人的成長背景、經驗及選擇打造而成,我們會透過它來窺探萬事萬物。 

發佈了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