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傳奇——致敬天才喬布斯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

蘋果公司創始人CEO

作爲有史以來最成功的CEO,史蒂夫。喬布斯除了是個天才,也是個魔鬼。他傲慢、孤僻、暴躁、一意孤行、唯我獨尊,但無論人們對他的性格有再多分析,或許一切都起源於一個原點——他是一個被領養的私生子,被親生父母拋棄的創傷,讓他不得不始終面對一個終極問題:我是誰?

這個問題,一直追隨着他,改變着他,塑造着他。年輕時的喬布斯曾留着披肩長髮和絡腮鬍須,狂放不羈。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孩,是在中學時結識的克麗絲。安。布魯南(Chris An Brunan)。他欣賞她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她的叛逆和堅強——她是全校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敢於翻牆逃學的女孩,這讓喬布斯着迷。他們一起散步、喝酒、吸食大麻。喬布斯後來甚至說,有一天,他們甚至特意到一塊麥田吸迷幻藥,突然間,他感覺整塊麥田都在演奏巴赫的小步舞曲,而自己就好像在指揮一支交響樂隊。

但喬布斯並沒有永遠在叛逆中迷失自我的方向。1974年8月,19歲的喬布斯光着腳、穿着破爛衣服在印度南部遊歷。在南亞次大陸最炎熱的時節,他的心靈被佛教徹底征服了。印度之行讓喬布斯開始思考很多問題,關於“我是誰”,關於他的“自我”,關於如何遵從自己的內心。

回來之後,他幾乎變成了另一個人,整天穿着黃色外袍,剃光頭髮,沉默寡言,對人冷漠。在他早期開發Macintosh電腦時,每當遇到問題,他總要帶着大家去靜修,一羣人躲進一個房間,和外界斷絕來往,在萬籟寂靜中,默默沉思,聽從遙遠神祕的聲音。

喬布斯相信,學佛修禪,可以使人心靈平靜,領悟事情的本質。1982年,他讓著名攝影師安娜。沃克爾爲其拍攝了一張禪修的照片,他親自爲這張照片寫了題詞:“這是一個經典的時刻。我獨自一人,所需要的不過是一杯茶、一盞檯燈和一臺音響。你知道,這就是我的全部。”喬布斯開始深信來自內心的力量,相信通過內心的修煉、直覺和頓悟來獲得真諦,並以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行事人間。

事實上,禪道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不僅僅成了喬布斯的個人信條,也變成了蘋果所有產品設計的精髓——世間的產品並不缺乏設計,而是缺乏領悟,就像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

但如果你認爲皈依禪道的喬布斯從此會擺出一副慈眉善目,那就大錯特錯了。正相反,在喬布斯1997年重回蘋果任CEO後,在短短數週之內就終止了蘋果一直在做的幾乎所有慈善項目,而他給出的理由僅僅是“削減支出以獲得利潤”。那些項目再也沒有恢復,蘋果也因此被稱爲“美國最不慈善的公司之一”。但喬布斯一點也不在乎,他只在乎如何讓蘋果起死回生。

禪道的頓悟讓喬布斯始終遵循自己的內心行事,不避旁人側目,這也令他擁有了一種強悍的精神力量,能把任何驚世駭俗之舉統一到自己內心的安寧之中。或許,這也正是他成爲一個偉大商業獨裁者的根源。

地獄來的老闆

對很多人來說,做喬布斯的員工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地獄來的老闆”是蘋果員工送給喬布斯的外號——他對團隊成員的要求極高,並且無法忍受不夠聰明的員工。據說蘋果公司的員工都非常害怕和喬布斯乘坐同一部電梯——他會向你發出尖銳的問題,而如果你的回答不合他的心意,可能沒下電梯就被開除了。

或許這樣的傳聞有些妖魔化的嫌疑,但喬布斯確實喜歡一種智力上的角鬥——有時候就是與人大吵一頓——但這往往也是直達問題核心最有效的辦法。只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不亞於一場烈火中的考驗——喬布斯的態度往往並不友好,甚至可以說,那是相當的粗魯。

他總是強迫別人聽從自己的意見,如果別人足夠堅定,就會用強大的論據來捍衛自己的想法——或許,也正是通過這方式,喬布斯在檢驗人們是否真正瞭解自己的想法,這是個檢驗真正人才的時刻。正如曾在蘋果公司任職程序員的霍迪所說:“如果你是一個唯唯諾諾的人,你註定要死在喬布斯手裏,因爲他對他所知的事情非常自信,所以他需要別人能挑戰他。”

而他挑選人才的方式也“酷得令人髮指”。1982年,他在招聘Macintosh設計師時一般只問兩個問題:1.你吸過毒品嗎?2.你是多大失去童貞的?其實喬布斯並不在乎這些問題的答案,他更在乎對方是如何思考這些問題的,以及他們在思考這些問題時的態度。

但如果你在回答他的問題時想耍什麼花樣,那也幾乎是不可能的。有一次,霍迪和喬布斯爭論一個英特爾正在開發的最新芯片技術。在一場沒有結論的爭辯之後,喬布斯給當時英特爾的董事長安迪。 格魯夫打了個電話,詢問霍迪所提到的新技術,然後他又再次堵住霍迪繼續理論。這一點尤其讓喬布斯的下屬們敬畏,想想吧,你能唬住一個隨時可以拿起電話和安迪。格魯夫通話的人嗎?

不過,儘管喬布斯和比爾。蓋茨都是讓手下人害怕得要死的暴君,蓋茨最喜歡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這是我聽過的最傻的事兒”,而喬布斯在一場咆哮後卻會對那個可憐蟲說,“你終於證明了這家公司還有智商超過3位數的生物”——這種話有時候尤其能激發起員工的鬥志。

喬布斯標準

當然,蘋果公司的員工不願與喬布斯同乘一部電梯的另一個理由則更加確鑿:喬布斯認爲自己常年吃素身上不會有異味,所以他極少洗澡——他從不會因爲這件事而感到尷尬,他理所當然地認爲,自己所深信的他的員工們也要相信。而且無論是員工還是消費者,如果你的感受和體驗不符合他所深信的東西,那一定不是喬布斯的錯,而是你自己的感覺出了問題。

事實上,喬布斯堅信“用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而我知道”。他甚至不願意在用戶調查上多花費錢財,而相信自己就是最優秀的用戶體驗專家。他曾對美國《商業週刊》說:“你很難通過用戶調查來確定自己的設計,人們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直到你把成品放到他們面前。”這聽上去正如十九世紀末亨利。福特所言,如果你問人們要什麼,他們絕不會說“汽車”,而會說“我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馬”。

身處前沿的科技行業,喬布斯已經把電腦先鋒艾倫。凱(Alan Kay)的那句名言發揮到了極致——“預測未來唯一的辦法就是發明未來”。蘋果總是毫無懸念地剝奪用戶的選擇自由,只因爲喬布斯認爲,他已經給了人們最方便的產品和最好的使用體驗,用戶實在沒有必要再爲了權衡各種技術而操心,只不過,這可能價格不菲……

你想在iPod上播放任何格式的音樂?算了吧,何必操心音樂格式?iTunes商店裏多的是,反正你的信用卡已經掛在上面了。你想有一部可換電池的iPhone?可那會破壞它背後完美的曲線,反正等到電池壽終正寢的時候,下一代iPhone也早就出來了,歡迎升級哦……

而對於行業內的製造商們聚在一起討論如何制訂各種標準這樣的事情,喬布斯更是沒有絲毫興趣——他更醉心於躲在自己的小角落裏面,搞出各種各樣的“小玩意兒”——喬布斯深知自己,也知世人。驚奇才是人類的瑰寶,消費者不購買平臺,不購買標準,也不購買戰略,只購買自己鐘意的產品,也正是因爲這一點,他的蘋果只爲自己立法,只按自己的標準去製造。

但這種“喬布斯標準”有時候看上去非常粗暴。在iPhone問世之前,蘋果公司的很多員工都爲這款劃時代手機的包裝設計感到興奮。但是,在某一個週一的清晨,喬布斯走進辦公室直截了當地說了句讓所有人感到沮喪的話:“我就是不喜歡這個東西,我無法說服我自己愛上這個玩意兒。”當時,距離iPhone上市的日期已經非常臨近,但喬布斯還是堅持必須重新設計iPhone的包裝——對很多蘋果公司的員工而言,這個過程不比去地獄轉一遭好多少。但正是在這樣的高壓下,簡潔的新包裝大獲成功。事後有分析師總結說:“好產品不能靠民主,得靠有能力的暴君。”

衆王之王

2010年,喬布斯曾因在iPhone4天線問題上的傲慢,使得蘋果市值一度蒸發了182億美元。蘋果不得不因此召開發佈會,但喬布斯卻把這場“道歉會”當成了“批判會”,對幾家競爭對手挨個數落。

但經歷了“天線門”之後的iPhone 4依然步步爲營,正如蘋果COO庫克所說:“iPhone4造多少,就賣多少。”但它競爭對手的產品則因爲喬布斯的“揭短”而面臨市場壓力。

喬布斯從來就不吝於對競爭對手的攻擊。當1997年迴歸蘋果後不久,他在一次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時稱:“我倒真希望蓋茨是最出色的人,真的!但我認爲他和微軟都有點狹隘,如果他能夠少些尖酸刻薄,或者年輕的時候能夠找個地方修行,那麼蓋茨會變成一個心胸開闊的人。”

不過,在隨後和微軟的談判中,喬布斯又半開玩笑地對蓋茨說:“比爾,我們共同控制了100%的電腦桌面操作系統。”事實上,在歷經了10年的衰退後,蘋果當時的全球市場份額已經從9.4%下降到2.3%——驕傲的蓋茨對此報以沉默,或許他心裏在想:你還不到我的一個零頭,我基本上是獨自控制了整個產業。但在談判之後,蓋茨私下裏告訴朋友,自己一直懼怕喬布斯的光芒,“這傢伙太可怕了。”

就連甲骨文公司的CEO拉里。埃裏森這種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都不得不承認,自己一直嫉妒喬布斯——即使後者的財富遠遠不及自己,他還是無法在影響力上超越喬布斯。

的確,在個人財富上,蓋茨蓋過了喬布斯很多,但在財富所不能控制的其他領域,喬布斯是蓋茨永遠都無法戰勝的——就像無論《指環王》裏的魔王索隆多麼強大,他都無法在阿拉貢面前討得便宜,而且,阿拉貢纔是人們心中永遠的衆王之王——它不僅僅是蘋果的創始人,還是全球最酷最特立獨行的企業家、IT產業的藝術家、商界與文化界的時尚先鋒,以及黑客們不朽的偶像。

發佈了1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