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有的放矢》的一些金句

創業者的悖論

最初的創意僅僅只是大膽的猜測,而急於求成的心態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會不斷加劇創業者對創意的迷戀,從而降低修正猜測的可能性。

“有夢想、有熱情、有恆心”只是必要條件,很多人誤以爲這是充分條件。

很多大家熟知的“做產品”的過程,是過去幾百上千年,長期物質缺乏而推導出的“供給驅動”模式,最近幾年,“需求驅動”的模式日漸上風,而我們還不習慣。供給驅動模式,在現今只適合成熟的產品,屬於執行過程,而創業是探索過程,需要的是試錯、迭代。

消費者是否願意購買產品並不取決於創業者是否勤勉,技術是否先進,或者銷售人員是否有魅力。這也是大部分創業者失敗的原因,並不是他們沒能力開發產品,而是開發的產品用戶不需要。

如果產品還沒有找到核心的客戶價值,細化分工反而會降低生產效率。人數增加必然會降低溝通效率,導致關鍵信息無法順利傳遞。

 

創新的祕訣

“創新能力是鑑別領導者和跟隨者的試金石”——Steve Jobs

很多成功的創新都只是對其他領域已有隻是的借鑑和組合,把已有事物應用到新領域,成功的概率會高許多。發明與創新的區別:發明僅僅是創造出新的解決方案,創新是發明和用戶需求的結合。

創新有兩種風險:技術風險(能否實現)和市場風險(能否滿足需求)。研發心臟病藥和做一個網站,最大的風險不一樣。

如果你問客戶想要什麼,他們只會告訴你已知的產品和服務,所以,我們更需要了解他們想解決的問題及動機。如果你指望客戶替你創新,他們多半隻會建議你改進已有的產品和服務,即KANO模型裏的“期望功能”。

創新者的任務是用創新的辦法解決客戶已有的問題。

創新者和嚐鮮者願意冒險嘗試新產品(對新解決方案感興趣),而早期消費大衆則更看重產品的實用性和性價比(對解決問題感興趣)。

 

有的放矢的基本原則

與用戶交流需要避免犯兩種錯誤:第一種是強行向用戶推銷產品,聽不進客戶的意見;第二種是自己完全沒有主意,寄希望於用戶告訴你他們需要什麼。

每個人都無法以毫無偏見的方式看待眼前的事實。

創業者要敢於接受不熟悉的新事物。

創業者要經常反思創業動機,即初心,可以緩解短視行爲。

創業公司能否成功取決於它們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嘗試第二個想法。

以技術爲中心的公司往往認爲產品的功能越多越好,而以市場爲導向的公司則會選擇符合目標用戶需求的產品設計。

 

確定待解決的問題

一:提出待解決的問題;二:提出產品假設;三:驗證待解決問題和產品假設;四:瞭解市場狀態與競爭對手。

你要明白自己打算做的到底是“維生素”(nice to have),還是“止痛藥”(must have)。

我們要找出那種問題,讓人願意接聽陌生人(我們)的來電。

再次強調,願意用 不等於 願意買。

還是那幾個問題:核心用戶?剛性需求?產品概念?用戶價值?競爭優勢?

不要被目標用戶以外的人誤導,哪怕他們很有影響力。

從馬斯洛需求模型出發,可以把人類的需求分成三類:第一類,衣食住行、個人安全等基本需求;第二類,心理需求,包括愛情、友誼等情感需求,以及渴望被重視的需求;第三類,自我實現的需求,體現在創造力以及體驗生活多樣性(審美?藝術?)等方面。

 

確定解決方案

一:提出最小功能集合;二:驗證概念原型;三:驗證產品原型;四:驗證解決方案。

最小功能集合是驅動目標客戶購買產品所必須的產品功能的集合。也可以說,是“你想做的”與“客戶想要的”交集。

完美並非無一份可增,而是無一分可減。所以,“有爭議,放二期”。

“不能全聽客戶的。如果他們要什麼你就做什麼,等你做好了他們又會提出新要求。”——Steve Jobs

多多去了解客戶目前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一定要親自見客戶,不管你面對的是尷尬、沉默、熱情,都是非常有價值的一課,客戶的表現說明了你要解決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案到底是否靠譜。

提問技巧——假設你有XX元錢,可以用來購買這個產品中的任意功能,你願意購買哪些功能?

驗證問題找的準不準,要看(陌拜)客戶的回覆率;驗證解決方案是否靠譜,要看客戶願不願意掏錢。

 

確定營銷策略

一:探索客戶的消費過程;二:探索營銷渠道;三:驗證試點客戶。

本階段的目標在於,理解客戶接觸產品,決定購買產品,使用產品,最後廢棄產品的整個消費過程。提煉出客戶“爲什麼需要”——賣點。

營銷渠道是由處於你與客戶之間、影響客戶購買決策的所有參與者構成的。

銷售渠道是產品的傳遞通路,營銷渠道是信息傳播通路。

 

確定商業模式

一:從客戶交流中總結商業模式;二:驗證盈利模式;三:監測業務數據。

 

擴大規模

遵守有的放矢前四個階段的流程,至少可以確保創業者看到鴻溝(參見《跨越鴻溝》)。

當企業開始擴大規模時,經營的行之就從創造性的探索變成了嚴格執行任務以實現目標,這是兩種性質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具備不同的能力,創始人把經營管理權轉交給更適合的人不是一件丟臉的事。

 

市場環境

大部分新興市場最後的勝利者往往是後來者,因爲他們可以從開拓者的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

攻佔已有市場的另一種可行的策略是先從低端市場做起,然後向高端發展。這是因爲,高端客戶往往不願意冒險嘗試使用默默無聞的小公司的產品和服務。

面面俱到的產品往往一無是處。

訓練認知靈活性——一個人根據新掌握的信息改變看待世界方式的一種能力。

發佈了51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91 · 訪問量 37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