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小知識

IP網絡的劃分
IP地址是用來標識網絡中的一個通信實體,比如一臺主機,或者是路由器的某一個端口。而在基於IP協議網絡中傳輸的數據包,也都必須使用IP地址來進行標識,如同我們寫一封信,要標明收信人的通信地址和發信人的地址,郵政工作人員通過該地址來決定郵件的去向。 
  
  在計算機網絡裏,每個被傳輸的數據包也要包括一個源IP地址和一個目的IP地址。當該數據包在網絡中進行傳輸時,這兩個地址要保持不變,以確保網絡設備總能根據確定的IP地址,將數據包從源通信實體送往指定的目的通信實體。 
  
  目前,IP地址使用32位二進制地址格式,爲方便記憶,通常使用以點號劃分的十進制來表示,如:202.112.14.1。 
  
  一個IP地址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用於標識該地址所從屬的網絡號;另一部分用於指明該網絡上某個特定主機的主機號。 
  
  爲了給不同規模的網絡提供必要的靈活性,IP地址的設計者將IP地址空間劃分爲五個不同的地址類別,如下表所示,其中A、B、C三類最爲常用。

    網絡號由因特網權力機構分配,主機地址由各個網絡的管理員統一分配。因此,網絡地址的惟一性與網絡內主機地址的惟一性確保了IP地址的全球惟一性。

  二、子網劃分
  
  爲了提高IP地址的使用效率,一個網絡可以劃分爲多個子網:採用借位的方式,從主機最高位開始借位變爲新的子網位,剩餘部分仍爲主機位。這使得IP地址的結構分爲三部分:網絡位、子網位和主機位,如圖1所示。

     引入子網概念後,網絡位加上子網位才能全局惟一地標識一個網絡。把所有的網絡位用1來標識,主機位用0來標識,就得到了子網掩碼。圖2所示的子網掩碼轉換爲十進制之後爲:255.255.255.224。 
  
  子網編址使得IP地址具有一定的內部層次結構,這種層次結構便於IP地址分配和管理。它的使用關鍵在於選擇合適的層次結構,使得網絡地址既能適應各種現實的物理網絡規模,又能充分地利用IP地址空間(即從何處分隔子網號和主機號來決定)。 

 

發佈了4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272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