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主”康熙原是清朝最好色帝王

 清朝康熙皇帝歷來史家對他的生平事功、歷史地位都有很高的評價,康熙皇帝自己也彷彿以理想儒家帝王而自我標榜,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真實情形卻並非如此。

  滿族本是關外的遊牧民族,入關前尚處於奴隸社會的晚期,風俗野蠻並未開化。然而,風俗習慣的改變並非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譬如愛新覺羅.皇太極,先是娶了自己姑姑博爾濟錦氏,生了三個女兒;接着又娶了博爾濟錦氏年僅十三歲的侄女,後被封爲莊妃,生了順治帝福臨和三個女兒;後來還娶了博爾濟錦氏另一個二十六歲的侄女,也就是莊妃的親姐姐,生過一個兩歲即夭的兒子。

  在皇太極死後就發生了孝莊太后下嫁攝政王“多爾袞盜嫂”的事件,而當時滿洲皇族視之爲滿洲習俗理所當然,並不爲過。

  看明清兩朝皇帝的后妃制度。明朝的皇帝的后妃,大都取之民間下層,除了嘉靖皇帝曾經一次性納了“九嬪”,其他皇帝的后妃也極少,最多冊封過十幾位。而寥寥兩三妃佔了一半,甚至中國歷史上真正的一夫一妻恩愛皇帝也出現在明朝——弘治皇帝。而清代,整個滿族的姑娘,都要經皇帝先選過才能出嫁,如果皇帝需要的,再把漢族女人擡旗後再娶入,到底是誰好色?

  到了康熙時期,還曾發生過這樣的事件。《清代外史》中記載,康熙年間有位格格是皇太極的幼女,順治的妹妹,輩分上算是康熙的姑母。順治遁入空門時,這位格格因爲年幼,尚未出嫁。康熙即位後,此女也一直留在宮中,後來,有大臣請求爲之遣嫁。康熙聽後,說:“現在還談什麼嫁不嫁的,我早已納爲妃了。”

  臣屬們大吃一驚,說:“宮闈之類乃王化所基,倫常不能紊亂。今公主於皇上乃是父親一輩,皇上怎麼能娶自己的同姓之姑爲妃呢?”康熙頗不以爲然的說:“未必。所謂同姓不婚,指的是母與姊妹及自己所生之子女,若是姑母輩,既非我母,又非我女,也不是我同生的姊妹,就算納之爲妃,也沒什麼。”大臣盟聽後極爲惶恐,力諫不可,但康熙終究還是不聽。

  電視劇《康熙王朝》裏有個蘇嘛剌姑,恐怕就是由這個事情演繹來的。在歷史上的皇帝中,康熙的生育能力是中國歷史中最強的,一生中共生有五十二個後代,實屬罕見。康熙一生身體強健,即使到晚年,也是雄風不減當年,其好色之名,時人也偶有語及。

  《清代外史》中說,康熙年間,名臣張廷玉的弟弟張某在京爲官,當時還有另一漢人官宦世家姚氏,兩家世代通婚,張某的老婆姚氏,當時號稱國色天香,在京中漢人朝官中,其美色在這些人的妻妾中公推第一,張某心裏也好不得意。

  不料有一年皇太后祝壽,詔令漢官命婦也同滿人官命婦一同進宮叩祝。後來張家和姚家的女眷便精心打扮,盛裝朝服的跟隨衆人進宮爲太后賀壽。到了之後,康熙也在那裏,皇太后很高興,便在內廷中賜宴,讓這些人在宮裏好吃好喝,隨便遊玩,玩了一天才散。

  出宮後,這些女眷們散後便仍舊乘坐原先的肩輿回家,其他人都安然無恙,只有一家出了問題。當時說某京卿張某的老婆,回來的時候衣服雖然仍舊是原來的衣服,但人卻已經面目全非、衣冠不整,根本不是原來那個人。張家和姚家雖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卻畏禍不敢聲張。由此,漢官命婦入宮之例,便從此停止。

  以前以爲清代最好色的是乾隆。後來才知道康熙居然也很好色。有正史記載的老婆55個。其中有一個良妃衛氏,只是個漢族包衣,在浣衣局被康熙給瞄上了。據說這個良妃“美豔冠一個宮,寵幸無比”,而且“體有異香,洗之不去”。

  真的是律己極嚴的皇帝?

  在個人嗜好方面,康熙皇帝原本吸菸,後來戒了,同時爲防止火災,因此他從此不再吸菸。他爲此事曾有以下的說明:

  ……如吃煙一節,雖不甚關係,然火蠋之起,多由於此,故朕時時禁止。然朕非不會吃煙,幼時在養母家頗善於吃煙,今禁人而己用之,將何以服人,因而永不用也。

  他也能喝酒,但更能控制自己喝酒,實在難得。他對他的子孫曾說過:

  朕自幼不喜飲,然能飲而不飲。平日膳後或遇年節筵宴之日,止小杯一杯。人有點酒不聞者是天性不能飲也。如朕之能飲而不飲,始爲誠不飲者。大抵嗜酒則心志爲其所亂而昏昧,或致疾病,實非有益於人之物,故夏先後以旨酒爲深戒也。

  他甚至認爲酒的危害很大,「官家子弟,敗家破產,身罹疾,皆由於此;而貧窮者才得幾文,便沽飲盡醉,行兇遭禍,抑何比比!」又說:「樂酒無厭,心恆狂亂,遂至形骸顛倒,禮法喪失,其爲敗德,何言勝者!」可見他對酒都非常理性的戒除或節制,以免引來災禍,並藉以養生。由於注重養生,康熙皇帝當然講究「清心寡慾」,他以爲「人能清心寡慾,不惟少忘且病亦鮮矣」。同時他也堅信「寡思慮所以養神,寡嗜慾所以養精,寡言語所以養氣,知乎此可以養生」。從他的這些言論當中,我們不難看出他應該不是一個好色之徒,他會「戒之在色」的。康熙皇帝的不好女色似乎在當時人的觀感中也是出名的,甚至還有不少人對他稱讚過,如西洋傳教士白晉(Joachim Bouvet)就在給法國國王的萬言書中說道:

  幾年前,(康熙)皇帝到南京巡視江南省,人們根據舊習慣,以朝貢的方式給他進獻了七個美女。他連看都不看一眼,拒不接受。他覺察到某些侍臣竟敢濫用能與他接近的機會,用女色腐蝕他,非常氣憤。此後,遂給了他們不同程度的懲罰,使大家清楚地看到皇帝是如何警惕一切籠絡和腐蝕他的行爲的。

  康熙皇帝的近臣李光地也談到過一件類似的祕史:

  山西巡撫噶禮,迎駕至慶都,並率百姓百餘人來邀請聖駕,百姓皆夜間露立,問之雲:「押票,不敢不來。」轎頂及鎖皆真金,每一站皆作行宮,頑童妓女,皆隔歲聘請南方名師教習,班列其中。渠問予前輩雲:「行宮已費十八萬,今一切供饋還得十五萬。」噶禮又進四美女,上(康熙)卻之,曰:「用美人計耶!視朕爲如此等人乎?」又密偵得左右皆受此餌,悉加之罪。

  以上記述固然是爲反映諂媚行徑的;但也強調了康熙皇帝在當時的中外名人眼中顯然是不好女色的。不過,根據目前發現的史料與研究,我們似乎有理由認爲康熙皇帝並非長久以來被大家公認的道學家,特別在女色方面,值得作一番商榷,至少應該再作深入研究。以下是我個人的看法與想法:

  后妃人數居清代歷朝皇帝之冠:

  康熙皇帝一生所娶的后妃、貴人、常在等等妻妾日後隨葬在他陵園的約有五十五人,還有一批曾經有過性關係的宮女或是「隨常加封」過的服務宮中女子,總數加起來就更爲可觀了。康熙死後,雍正皇帝曾經降諭內務府官員,命令他們慎重處理康熙「未亡人」的安葬事,諭旨內文有一段說:

  今日總管等所奏易貴人之事,似此貴人入陵尚可。陵內關係風水之地,嗣後爾等宜加意斟酌,如曾奉御皇考之貴人尚可。若隨常加封者則不可。

  易貴人的族籍不明,可能是漢族或包衣,她未曾生育子女,雍正六年(一七二八年)逝世時,享年七十多歲。由此可知確有不少有過性關係而地位不高或根本未加封的宮中女子最後沒有葬入康熙陵園,但是她們確曾與康熙發生過性關係。康熙皇帝一生的妻妾絕對多於五十五人,反觀整個清朝歷代帝王的婚姻情形,據史料記載,他們的娶妻納妾的數量約如以下數目:

  努爾哈赤共有妻妾十六人或略多。皇太極共有妻妾十五人或稍多。愛新覺羅。福臨有稱號的妻妾十六人。雍正皇帝胤禛僅有後妃八人。乾隆皇帝弘曆有後妃等妻妾四十一人。嘉慶顒琰見於史冊后妃妻妾的爲九人。道光皇帝旻寧妻妾約二十三人。咸豐、同治、光緒皇帝載湉以及宣統皇帝溥儀妻妾數目多不超過十人。

  據此可知:康熙皇帝的后妃人數之多實居清朝諸帝之冠。儘管有人說古代帝王有濃厚的享樂思想,而康熙一朝統治期長,故其妻妾亦多。這番解說雖有可信之處;但康熙的繼承者雍正則僅有妻妾八人,而其孫輩被民間視爲「風流荒淫」乾隆皇帝的統治時間(包含太上皇三年)較康熙享國期更長,卻也只有妻妾四十一人,總數都比康熙爲少。康熙如不好色,如何對納妾的興趣如此之大?而且有不少的妾是在他晚年入宮的。在中國古代社會中,特別是以道學家自居的康熙到了晚年,一而再、再而三的納妾,能說他不是一個好色之人嗎?

  晚年得寵的嬪妃大多是漢人:

  康熙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死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終年六十九歲。八歲繼位,四年後大婚,當時他的實際年齡是十一歲又六個月,其後又娶妾多人。康熙六年妾馬佳氏爲皇帝生下頭一胎男丁承瑞,第二年另一妾張氏又生下一位長女,直到康熙五十七年妾陳氏還爲皇家生下一男胤禐。由此可見康熙的婚姻生活,前後一共延續了五十七年(從大婚到死亡),而他到六十五歲時仍有生殖能力。

  另據學者楊珍的分析說:康熙三十九年(一七年)以前,有二十三位后妃爲皇帝生下四十四名子女,其中滿洲籍的妻妾十八人,生育子女三十七人。漢族籍的五人,生子女七人。若按百分比言,前者佔有百分之七十八點三,後者佔十五點九。康熙四十年以後,又有九位妃嬪爲康熙帝生下子女十一人,其中滿洲籍的妃嬪三人,佔百分之三十三點四,生育子女三人,佔百分之二十七點八;漢人妃嬪六人,佔百分之六十六點六,生育子女八人,佔百分之七十二點九強。據上可見:康熙當時已對漢籍妃嬪有「寵幸」高的趨勢了。

  若再看看康熙五十年(1711年)以後宮中生育情況,竟發現只有五位妃嬪爲皇帝生下子女五人,而其中漢籍妃嬪佔四人,生子女亦有四人,百分比高達八成,楊珍教授更強調說,「可見,這一階段和康熙有性關係的妃嬪,漢人已經處於優勢,她們並非漢軍八旗,而是清一色的江南女子」。

  康熙教訓他的兒孫時,一再的提到要「清心寡慾」與「寡嗜慾所以養精」,這些養生之道似乎他自己根本沒有實行。直到晚年仍不斷的召江南年輕貌美女子入宮,併爲他生下子女,可見他的反而性慾不減,誰又能說他不好色呢?

  說起江南女子入宮,本文前面曾說到法國傳教士白晉讚美康熙帝拒不接受地方官進獻美女之事,甚至形容這位“聖人天子”似乎「連看都不看一眼」。事實上真實情形並非如此,因爲我們在宮中珍藏的祕檔中發現了一些可信的資料,足以證明白晉所言大有問題。

  康熙四十八年七月間,皇帝的親信之一,當時任職蘇州織造的李煦,突然進呈一份祕密奏摺,折中報告「王嬪娘娘之母黃氏,七月初二忽患痢疾,醫治不痊,於七月十四日午時病故,年七十歲,理合奏聞」。康熙帝看到這份祕折之後,只批寫了:「知道了,家書留下了,隨便再叫知道吧!」意思是說:「你李煦呈上的祕報知道了,王家的家書暫時留下,等以後再讓她(王嬪)知道吧!」王娘娘的生母家姓黃,住蘇州境內,這件事又有關宮闈祕聞,只有由李煦這樣的親信官員向皇帝報告了。

  另外從康熙朝宮中所藏皇帝后妃妻妾的資料可知:這位王娘娘曾爲康熙帝生過兒子,即胤禑、胤祿、胤祄。年長的胤禑生於康熙三十二年,王娘娘當時約二十歲。康熙帝曾在一六八四年與一六八九年,即康熙二十三年與二十八年南巡江浙,是他六次遊玩江南的頭兩次。他每次南巡都經過蘇州等江南名城,從胤禑的出生時日看,王娘娘可能是第二次南巡時帶回宮中的。楊珍教授所說康熙晚年在宮中得寵的妃嬪多是漢人,而且「是清一色的江南女子」。這一看法確非臆測,因爲從皇家《玉牒》、《愛新覺羅宗譜》、《清史稿?后妃傳》、《清皇室四譜》等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相關的史實,如 :

  漢人高氏,於康熙四十一年九月生皇子胤,第二年生一女,四十五年又生下皇子胤禕。四年間連生三個子女,足以顯示她的得到寵愛一斑了。漢人陳氏,於康熙五十年生皇子胤禧。漢人石氏,於康熙五十二年生皇子胤祁。漢人陳氏,於康熙五十五年生皇胤祕。

  漢人陳氏,於康熙五十七年生下皇子胤禐。另外白氏漢人爲康熙生子說,有些疑點,尚待考證。

  康熙五十年代以後,有如此多的漢人女子爲皇帝生兒育女,顯見她們是得寵的一羣。在《玉牒》中有關這些漢籍女子的記錄只書寫她們父家的姓氏,而未記官職,表明她們不是來自漢軍旗,而是出自一般普通的平民之家。由此可見:康熙南巡時確曾多次帶漢人女子入宮,白晉的話不足爲據。同時皇帝晚年偏寵江南佳麗,忘卻了「首崇滿洲」的祖訓,也足以證明他好色享樂的一面。

  年近古稀仍放浪形骸:

  儘管白晉與李光地有文字記述康熙皇帝不好色;但是我們也看到當時的其它中外人士談到這位皇帝欣賞女子的若干情形。康熙四十二年春天,皇帝作了第五次的遊玩江南之行,迴鑾時他命令曾在南書房服務多年但已退休的高士奇從杭州一同陪他返回京城。高士奇在北京得到特別待遇,並很榮幸的在京郊行宮暢春園中與皇帝度過一陣吃喝玩樂的快樂時光。

  有一天高士奇被「召近膝前,許久言及西洋人寫像」事,並出示了兩幅畫像,對高士奇說:「有兩貴嬪像,寫得逼真,爾年老,久在供奉,看亦無妨。」皇帝顯然向他忠心的老部屬炫耀嬌美貴嬪像的。高士奇年紀既老,又多年在皇帝面前服侍過,給他看看是無妨的。當然這裏也透現出了康熙的僞君子形象。 另外還有一位在康熙末年來華的意大利傳教士馬國賢(Matteo Ripa),他的寫實畫畫得很好,得到康熙的賞識,因而命他在內廷服務,後來更叫他到熱河避暑山莊去實地畫三十六景圖。馬國賢在雍正初年回歐洲,着有《清宮廷十三年回憶》一書,書中有一處記述康熙與妃嬪們在熱河玩樂的情形,甚爲逼真,茲摘錄如下:

  在熱河避暑山莊,我(作者)住在一處帶有小花園的臨湖房屋中,湖的對岸是座別墅,陛下經常由一些妃嬪們陪同,在那裏讀書學習。…… 通過紙窗的孔眼,我看見陛下在閱讀寫字,……有時候,陛下高高的坐在一個形同寶座的位子上,觀看他所喜愛的遊戲。幾個太監侍立於側,寶座前方地毯上,聚集着一羣妃嬪。突然,陛下將假造的蛇、癩蛤蟆及其它令人憎惡的小動物拋向妃嬪中間,她們跛腳疾跑,以求躲避,陛下看了十分開心。……還有的時候,陛下佯裝想得到長在樹上的果實,於是讓妃嬪們到附近小山上摘取,在他的催促下,可憐的跛子們爭先恐後,叫嚷着朝山上奔去,以致有人摔倒在地,引起他的開懷大笑。陛下不斷創造出這樣的遊戲,在夏日涼爽的傍晚,尤爲常見。無論在山莊或住京城,陪伴他的只有妃嬪與太監。依照世俗的觀點,這種生活無疑最爲幸福,但在我看來,卻是最淫猥的生活方式之一。

  馬國賢是天主教徒,他認爲康熙的某些生活方式是「可鄙的」,我們可以理解。但是康熙的這些行徑,顯然說明了他離開京城之外,離開了文武百官,在偏遠的行宮中放浪形骸的與小妾們痛快玩耍。一個年近古稀的老人,如不好色,哪有如此的興趣?另外附帶的要一提的,楊珍教授認爲馬國賢筆下的「跛子」應指當時纏足的小腳漢人女子,這種解釋應是正確的,由此更可證明康熙晚年確實寵愛了一羣漢族女子,可能是一羣江南佳麗。

  縱慾導致健康情況惡化:

  康熙的好色似乎也可從他的身體狀況方面看出一些端倪。《清史》中描述說康熙年輕時「筋力頗佳,能挽十五力弓,發十三握箭」;「天稟甚壯,從未知有疾病」(當然有誇張的成份)。不過到他五十五歲的康熙四十七年以後,情形大有不同了。

  在該年的十一月中他在川陝總督齊世武的一份請安摺子上批道:「自爾去後,朕體漸弱,心跳加增甚重。……目下想是無妨,只是虛弱。」同年十二月,他在直隸總督趙弘燮的奏摺上也透露了類似的消息,說他「氣血不能全復,甚弱」、「氣血尚弱」。

  第二年初病體似乎恢復了一點,但「還瘦弱些」。而且這一年康熙皇帝一反常規,大喝西洋葡萄酒,因爲他聽了歐洲傳教士的建議,「每日進葡萄酒數次」,相信洋酒「乃大補之物」,可見皇帝爲治病才大飲酒的。據說日飲葡萄酒後,皇帝「甚覺有益,飲膳亦加」;不過到康熙五十年底,清廷按例舉行每年一度的天壇大祭時,他的身體又有問題了,大臣們再三奏阻皇帝親自主持。皇帝卻認爲如此重要大祭典,「必親祭方展誠心」,堅持要「親詣行禮」,但也說出「行禮時兩旁少爲扶助亦可」。

  當年康熙皇帝剛滿六十歲,體弱情形已可見一斑了。

  康熙五十六年皇帝的身體愈見衰弱,五月間他說:「至今朕體未見甚子,行走需人攙扶,甚虛弱。」十月他更坦誠的告訴大臣:「朕近月精神漸不如前,凡事易忘,間有怔忡之疾,每一舉發,愈覺暈迷。」不久以後,皇太后病逝,康熙皇帝的病情更加重了,他到內宮向皇太后棺木行禮時,「乘軟輿,腳背浮腫,不能轉移,用手帕纏裹,才能轉動」。第二年春間,他也不否認他的身體已「羸弱已極,僅存皮骨,未覺全復,足痛較前稍愈,步履猶艱」。他又提到他當時「手顫頭搖,觀瞻不雅,或遇心跳之時,容顏頓改。驟見之人,必致妄起猜疑」。

  儘管康熙皇帝病重如此,他的性生活似乎一如往常,因爲第二年二月貴人陳氏還爲他生下最後一個男嬰,排行第三十五的皇子胤禐,可惜這位皇子出生後即夭折,可能與皇帝年高體衰有關。

  總之,康熙皇帝低婚齡、多妻妾,對身體本來就是不太好。尤其到了晚年健康情況變壞時,若再貪戀情慾,對身體必然會產生不良影響。

  晚年他手顫、頭暈、目眩,照中醫理論的解釋,絕對是腎虛陽衰之徵,也是一個好色之人的通常遭遇。康熙是一位略曉中西醫理醫藥,他又從儒佛道三家中汲取了很多養生之道,可惜「知易行難」,否則的他的壽命必然會更高些,不致在六十九歲就辭世。

  現代的學者寫作的康熙皇帝專書、專論確實很多;但揭示他是一個好色的君主的似乎還少見。(世界經理博客http://blog.icxo.com)這篇小文只是想真實的描述這位着名帝王真實生活一面。

發佈了198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0 · 訪問量 2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