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模型介紹(RFC3264)

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模型介紹

如果有哪裏描述有誤,或不準確,歡迎各位網友指正,可以及時討論並修正。

 

情態動詞術語解釋:

"MUST",必須、一定要;

"MUST NOT",禁止;

"REQUIRED",需要;

"SHALL""SHOULD",應該;

"SHALL NOT""SHOULD NOT",不應該;

"RECOMMENDED",推薦;

"MAY",可以

以上情態動詞術語可參考RFC2119[3],這些動詞要求我們在產品實現時,需要遵守或靈活變更約束。

 

術語

媒體流(Media Stream),或稱爲媒體類型(Media Type),即我們通常所說的音頻流、視頻流等,所有通信實體要進行媒體交互之前都必須進行媒體注的協商

媒體格式(Media Format),每種媒體流都有不同的編碼格式,像音頻有G711G712編碼,視頻有H261H264等,像現在所謂的高清視頻採用是720P1070P等。

單一會話(Unitcast Session

多會話(Multicast Sessions

單一媒體流(Unitcast Streams

多媒體流(Multicast Streams

 

 

SDP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SDP(會話描述協議),用於兩個會話實體之間的媒體協商,並達成一致,屬信令語言族,採用文本(字符)描述形式。rfc3264協議[1]主要概述一個請求/響應模型(offer/answer,以下敘述採用英文),包括請求/響應的實體和不同階段的操作行爲,如初始協商過程和重協商過程,並簡單介紹消息中各種參數的含義。具體各個參數的詳細說明見rfc2327協議[2]。本文主要參照3264協議,大部分爲直譯,附加自己經驗和理解。

1 SDP模型組網圖

 

1實體、消息

Offer/Answer模型包括兩個實體,一個是請求主體Offerer,另外一個是響應實體Answerer,兩個實體只是在邏輯上進行區分,在一定條件可以轉換。例如,手機A發起媒體協商請求,那麼A就是Offerer,反之如果A爲接收請求則爲Offerer

Offerer發給Answerer的請求消息稱爲請求offer,內容包括媒體流類型、各個媒體流使用的編碼集,以及將要用於接收媒體流的IP和端口。

Answerer收到offer之後,回覆給Offerer的消息稱爲響應,內容包括要使用的媒體編碼,是否接收該媒體流以及告訴Offerer其用於接收媒體流的IP和端口。

 

2 SDP各個參數簡單介紹

下面示例摘自3264協議[1]

v=0                                                                              

o=carol 28908764872 28908764872 IN IP4 100.3.6.6        //會話ID號和版本

s=-                                     //用於傳遞會話主題

t=0 0                                   //會話時間,一般由其它信令消息控制,因此填0

c=IN IP4 192.0.2.4              //描述本端將用於傳輸媒體流的IP

m=audio 0 RTP/AVP 0 1 3     //媒體類型 端口號 本端媒體使用的編碼標識(Payload)集

a=rtpmap:0 PCMU/8000 //rtpmap映射表,各種編碼詳細描述參數,包括使用帶寬(bandwidth

a=rtpmap:1 1016/8000

a=rtpmap:3 GSM/8000

a=sendonly     //說明本端媒體流的方向,取值包括sendonly/recvonly/sendrecv/inactive

a=ptime:20                           //說明媒體流打包時長

m=video 0 RTP/AVP 31 34

a=rtpmap:31 H261/90000

a=rtpmap:34 H263/90000

 

3 實體行爲、操作過程

3.1 初始協商的Offer請求

實體A <-> 實體B,實體首先發起Offer請求,內容如2節所示,對於作何一個媒體流/媒體通道,這時實體A必須:

a.       如果媒體流方向標爲recvonly/sendrecv,即a=recvonlya=sendrecv,則A必須(MUST)準備好在這個IP和端口上接收實體B發來的媒體流;

b.       如果媒體流方向標爲sendonly/inactive,即a=recvonlya=sendrecv,則A不需要進行準備。

3.2 Answer響應

實體B收到A的請求offer後,根據自身支持的媒體類型和編碼策略,回覆響應。

a. 如果實體B回覆的響應中的媒體流數量和順序必須(MUST)和請求offer一致,以便實體A進行甄別和決策。即m行的數量和順序必須一致,B不能(MUST NOT)擅自增加或刪除媒體流。如果B不支持某個媒體流,可以在對應的端口置0,但不能不帶這個m行描述。

b. 對於某種媒體,實體B必須(MUST)從請求offer中選出A支持且自己也支持的該媒體的編碼標識集,並且可以(MAY)附帶自己支持的其它類型編碼。

c. 對於響應消息中各個媒體的方向:

如果請求某媒體流的方向爲sendonly,那麼響應中對應媒體的方向必須爲recvonly

如果請求某媒體流的方向爲recvonly,那麼響應中對應媒體的方向必須爲sendonly

如果請求某媒體流的方向爲sendrecv,那麼響應中對應媒體的方向可以爲sendrecv/sendonly/recvonly/inactive中的一種;

如果請求某媒體流的方向爲inactive,那麼響應中對應媒體的方向必須爲inactive

d.       響應answer裏提供IP和端口,指示Offerer本端期望用於接收媒體流的IP和端口,一旦響應發出之後,Offerer必須(MUST)準備好在這個IP和端口上接收實體A發來的媒體流。

e.       如果請求offer中帶了ptime(媒體流打包間隔)的a行或帶寬的a行,則響應answer也應該(SHOULD)相應的攜帶。

f.        實體B Offerer應該(SHOULD)使用實體A比較期望的編碼生成媒體流發送。一般來說對於m行,如m=video 0 RTP/AVP 31 34,排充越靠前的編碼表示該實體越希望以這個編碼作爲載體,這裏示例31(H261)34H263)中H261A更期望使用的編碼類型。同理,當實體A收到響應answer後也是這樣理解的。

 

3.3 實體收到響應後的處理

當實體A收到B回覆的響應後,可以(MAY)開始發送媒體流,如果媒體流方向爲sendonly/sendrecv

a.       必須(MUST)使用answer列舉的媒體類型/編碼生成媒體發送;

b.       應該(SHOULD)使用answer中的ptimebandwidth來打包發送媒體流;

c.       可以(MAY)立即停止監聽端口,該端口爲offer支持answer不支持的媒體所使用的端口。

4 修改媒體流(會話)

修改媒體流的offer-answer操作必須基於之前協商的媒體形式(音頻、視頻等),不能(MUST NOT)對已有媒體流進行刪減。

4.1 刪除媒體流

如果實體認定新的會話不支持之前媒商的某個媒體,新的offer只須對這種媒體所在m行的端口置0,但不能不描述這種媒體,即不帶對應m行。當answerer收到響應之後,處理同初始協商一樣。

 

4.2 增加媒體流

如果實體打算新增媒體流,在offer裏只須加上描述即可或者佔用之前端口被置0的媒體流,即用新的媒體描述m行替換舊的。當answerer收到offer請求後,發現有新增媒體描述,或者過於端口被置0的媒體行被新的媒體描述替換,即知道當前爲新增媒體流,處理同初始協商。

 

4.3 修改媒體流

修改媒體注主要是針對初始協商結果,如果有變更即進入修改流程處理,可能的變更包括IP地址、端口,媒體格式(編碼),媒體類型(音、視頻),媒體屬性(ptimebandwidth,媒體流方向變更等)。

 

 

參考文檔

[1] RFC3264An Offer/Answer Model with the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SDP)

[2] RFC2327SDP: Session Description Protocol

[3] RFC2119Key words for use in RFCs to Indicate Requirement Levels

發佈了39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9 · 訪問量 15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