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七樣羹”,吃了變後生

qyg3
         在潮汕地區有着吃“七樣羹”的年俗。一大早,汕頭市區的各大農貿市場異常熱鬧,家庭主婦們都忙着在這裏購買至少七樣蔬菜,回家後把這七樣蔬菜放在一起烹飪,就是家家必吃的“七樣羹”。
  “七樣羹,七樣羹,大人吃了變後生(年輕),奴仔(孩子)吃了臉紅潤,姿娘(小女孩)吃了像朵花。”這是潮汕民間廣泛流傳的俗語,它寄託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祈望。據潮汕民俗史料記載,“七樣羹”是指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蘭等蔬菜同煮。“七樣羹”取蔬菜的諧音,每種蔬菜都有美好寓意:大(芥)菜意喻發大財,厚合是閤家平安,芹菜是勤快、勤勞致富,青蒜表示會算數、有錢藏,春菜代表春回大地,韭菜象徵長長久久。如今,市民煮“七樣羹”並不侷限於這七種蔬菜,不少人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搭配。
  潮汕“七樣羹”
  “七樣羹”又稱“七樣菜”、“七寶羹”或“七種粥”,是閩南地區春節時獨具特色的一種飲食風俗。
  “七樣羹”是指:“大(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蘭”等蔬菜同煮,寄寓“新(芹)春發(蒜)大財(大菜),久(韭)合各人(芥蘭)”
  “七樣羹”是潮汕地區一體化區民間頗具特色的一種食俗。“七樣羹”即由7個不同品種的蔬菜煮成一鍋吃,作爲潮汕地區民間食俗,由來已久。相傳,宋朝有一京官遭到奸臣陷害,被貶江南。正月初七這天,他來到榕江邊一個偏僻荒野,頓覺頭暈眼花,飢餓難忍,只好就地採摘了幾樣野菜,煮成雜菜湯聊以充飢,剛吃完,頓覺眼睛明亮,渾身有了力氣,後來該官員復職高升,憶起當年在江南嘗過的救命野菜共有七種,於是讓家人每年正月初七務必隨便取七樣不同的蔬菜,煮成“七樣羹”而食。
  時人爭相仿效,食“七樣羹”,以其寄託對新的一年的祈望,陳陳相因,“七樣羹”食俗沿襲至今。“七樣羹”食俗饒有情趣。首先,在蔬菜品種的選取上,要能寓意吉祥如意,事業興旺發達的,例如:“大菜”(即芥菜 ,寓意吉祥,事業興旺,家人健康平安;“春菜”寓意春風得意;“厚合菜”寓意做事合人,希望得到貴人的提攜栽培;“韭菜”寓意仕途發達……如此種種,不一而足。“七樣羹”煮法十分隨便,各種蔬菜取適量,生菜落鍋,熱火煮熟,便成了原汁原湯的“七樣羹”。
  每年春節剛過,潮汕各地鄉村,舉凡旅居異地的遊子,歸國探親觀光的海內外僑胞,他們都興致勃勃地與親人共同品嚐清醇可口的“七樣羹”,敘鄉情,談發展,醉倒在濃濃的鄉情之中。
  農曆初七爲人日節。當天早上,婦女就會採集菠菜、芹菜、茴香、蒜、蔥、韭菜、芥菜、白菜等七樣菜共煮而食,這叫“七樣菜”。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雲:“正月初七日爲人日,以七樣菜爲羹”。客家地區對“七樣菜”的叫法不一。粵東地區稱“七樣菜”,福建寧化、江西石城等縣稱“七樣羹”,江西寧都縣則叫“七寶羹”,海南叫“全家福”,而且其菜的品種不一,有的是指蒜、芹、蔥、韭、魚、肉、米米果;有的指蒜、芹、蔥、韭、肉丸、芫荽、芥;還有說“七樣菜”應該是指芥、芹、蒜、菠、菖、蔥。“七樣菜”雖然品種略有不同,但意思都是以其諧音圖吉利、平安。芹菜喻示人勤勞,蔥使人聰明,蒜使人精於打算,韭菜使人幸福長久,魚比喻年年有餘。



發佈了2 篇原創文章 · 獲贊 1 · 訪問量 4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