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商城欲實現2%利潤率 B2C盈利在前行

  最近經常在京東商城購物的老用戶開始在論壇裏發帖抱怨,京東的價格越來越沒有競爭力了,甚至有的商品與國美、蘇寧店面裏的價格相當。

  高速發展了5年之後,京東商城試圖在“利潤”上做點文章的做法似乎並沒有得到用戶的認可,另一方面,來自新蛋等競爭對手卻又拿出了更鋒利的價格屠刀,並且也在重複着京東商場過去的發展路徑。賠本賺吆喝,B2C電子商務企業還能支撐多久?

  規模效應

  儘管今天的京東商城已經成爲3C類B2C企業的第一名,2008年營業額達到13.2億元,並且在過去4年連續保持了300%以上的增長率,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最不願詳談的一個數字,就是利潤率。

  如今,新蛋正以更“激烈”的價格戰姿態切入這個市場,同樣換來了用戶和收入的迅速增長。

  雖然沒有對外透露具體的收入數據,但新蛋中國總裁Anthony Chow(鄒果慶)對媒體表示:“新蛋中國2008年獲得數倍的驚人增長,從2009年1月到現在,大約每月都有近兩位數的成長。”

  不過,相當一部分業內人士並不看好這種模式。由於“低價”意味着“低利潤”,噹噹網CEO俞渝就指出,(京東實際在)虧錢投入市場,培養用戶,虧錢建物流,但這種虧錢的生意誰都能做。

  如果用戶和營業額的增長,不能帶來利潤的增長,那這種增長是否還有意義?這些B2C企業圖的是什麼?劉強東給出的答案是:規模。

  時至今日,已經不會再有誰去懷疑國美、蘇寧的連鎖賣場模式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但在幾年前,它們也同樣面臨同樣的疑問,最終國美、蘇寧都通過跑馬圈地式的快速發展,超越了所有的競爭對手,同時也確立了在渠道上近乎壟斷的話語權。

  由於B2C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複製門檻也不高,如果新進入者打出更低的價格,原有競爭者的優勢將會很快消失,在物流、配送、售後等管理成本不相上下的前提下,誰最先確立起規模優勢誰就有更大勝出的可能。

  就零售行業而言,規模與話語權、定價權以及談判權都息息相關。國美、蘇寧“挾用戶以令廠商”的模式即使換了電子商務這個平臺,也仍然適用。

  劉強東坦言,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纔打通與供應商的關係,而關鍵就在於自己手中的用戶,而這個用戶還在以每年3倍以上的速度增長。

  比如聲卡企業創新科技以及LG最初都採取了與京東不合作的態度,但最終都選擇了京東作爲其渠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還會爲京東專門定製某款產品。今年以來,包括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運營商也主動找到京東,與其在WCDMA手機和CDMA EVDO上網卡的分銷上展開合作。

  正如國美、蘇寧的成功雖然引來了大批效仿者,但哪怕是排名第三的大中電器也難逃被收購的命運,如今B2C電子商務企業也是一樣,哪怕跑得慢一點都有可能被其他的優勢者“吞掉”,這讓現有企業的用戶之爭更爲關鍵,價格戰也更爲激烈。

  考驗現金流

  值得注意的是,高額的收入以及快速的流通速度將對企業的現金流造成重大考驗。目前,京東商城經過兩輪融資,手上的現金約3100萬美元,但其二期融資的2100億美元的70%都被用來建設其自有的物流平臺。

  此外,京東商城等這些尚屬於興起狀態的B2C企業與供應商的關係是現貨現結,而不是像國美一樣,與供應商有120天左右的賒賬期,這對B2C企業的現金流形成的壓力更大,隨着企業規模和銷售額的增大,這種壓力越來越明顯。一旦現金流斷裂,後果不堪設想。

  京東商城在運作模式上採取了毛利率與費用持平的方式,這意味着京東註定是微利甚至“不賺錢”的。但劉東強認爲,京東雖然比國美、蘇寧小很多,但只要成本比它們低,週轉率比它們快,就有競爭優勢。

  實際上,由於京東、新蛋等目前的價格比傳統渠道便宜了10%~20%,如果在足夠大的用戶基礎和收入規模之上,京東和新蛋將產品價格哪怕提高1%,價格優勢仍然存在,但會對現金流和利潤的改觀形成重大影響。

  不過,規模的擴大需要現金流的支撐,在規模沒有達到一定程度之前,任何的提價都會給競爭對手帶來可乘之機,甚至有可能使之前所有積累的優勢都功虧一簣,這正是B2C企業面臨的“悖論”。

  但是電子商務企業與實體零售企業相比,優勢在於更高的庫存週轉率所帶來的資金利用率的提高。以京東商城爲例,其庫存週轉率爲12天,而國美、蘇寧需要47~60天,但這最終對效益產生有利影響還需要電子商務企業較好的成本和費用控制水平才能產生作用。

  雖然京東沒有透露其現在的利潤率水平,但據劉強東透露,其發展目標是在2~3年使京東商城的銷售額突破100億元,淨利潤2億元,這意味着京東商城的利潤率約爲2%.這與國美目前的利潤率水平相當,2008年國美收入458.9億元,淨利潤10.48億元,利潤率爲2.28%.

  如果國美在如此低的利潤率水平上能保持良好發展,京東商場之類的B2C電子商務企業爲什麼不能複製?特別是在這類企業能提供比國美、蘇寧更低價格產品的情況下。當然前提仍然是一定的規模效應以及較好的成本、費用管理控制水平。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