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豪收評--從美元美股和大宗商品到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之路

美元不會真的見底,只會階段性見底,只會反彈。因爲美經濟在走弱,美國正在利用貶值來化解它本身的衰退週期(這樣的觀點是不被主流接受的,箇中原理說起來很複雜,以後有機會再說)。長期看,美元仍然會持續貶值,走軟長期會持續下去,直到美國經濟走出衰退週期或在衰退期結束前徹底控制其它國際勢力對美國世界領導地位的撼動。以十年的眼光去看,美元在未來十年貶值幅度還將達40%-60%。所以美元總體上是不可能長期升值,只可能長期貶值,這是美國的戰略利益。但,長期貶值並不代表美元不會階段性升值,如此做的目就是吸引世界資本流入美國從而支撐美國經濟。美國當前的經濟結構,一旦失去資本的支撐,整個經濟系統必然垮塌,爲了吸引國際資本必然會選擇階段性升值。

      根據如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未來國際大宗商品會持續走高,黃金會繼續創新高。但這裏投資者同樣需要注意,當美元階段性反彈時就是大宗商品階段性見頂時(調整)。所以筆者說:美元反彈,美股和大宗商品階段性見頂。美元反彈,大宗商品階段性見頂好理解,因爲它們都是美元計價,但爲什麼美股也會見頂呢?

      這裏有很大的奧妙。

      由於美國經濟進入了長時間的衰退期,這是全世界都能根據經濟規律預料到的,這必然影響資本向美國的流入,同時原有獲利資本還有流出美國的衝動。爲了避免資本流出,就必須在這些資本沒有離開之前將幣值相對其它貨幣貶到一定位置。貶值後,持有美元資本的投資資金如若想逃離美國市場就要付出高昂的兌換成本。實際上,美元貶值的最大目的就是控制資本流出美國。即使這樣,還是有一些先見之名的資本會流出美國市場,一些資本爲了分散風險也會投入到如歐盟和中國這樣的市場。這樣一來,美國就需要新的資本流入以維持經濟繼續保持相應的“繁榮”,這就是爲什麼要要階段性升值。在美元階段性升值時期,爲了避免升值時資本逃離美國市場,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壓股市,使得資本在高位套牢。如此,美元階段性升值預期吸引新入資本,美股下跌鎖定原有資本,這樣就可以最大程度上讓美國市場保持相應的流動性。

      如此一來,就有了美元與美股的反相關。美元階段性見底,美股也必然階段性見頂。如下圖1爲道指去年八月份以來走勢,圖2爲美元指數去年八月份以來的走勢。美股跌,美元升,美元今年三月份見頂,美股今年三月份見底。這就是資本市場和匯率之間的遊戲。對於這種遊戲,美國人玩得最爐火純青,也最值得人佩服和學習。坐莊世界做到這種地步,歷史不曾有過。

 

                                                     圖1

 

                                                    圖2

      這裏投資者也要明白一點,那就是美元指數和美股並非任何時候都是反對等關係。當他們認爲風險階段性過去後,當他們階段性目的達到後,這種反相關性會降低甚至暫時脫離。但現階段,這種關係仍然很密切。

      最近幾天,美元有階段性見底態勢,美股有階段性見頂態勢。止於此,這裏實際上存在着美國的戰略考慮。美國當下正需要資本流入來協助經濟復甦,復甦預期早在幾個月前就通過各種媒體和報告將引線埋下,現今基本醞釀成熟。醞釀步驟也很有趣,先推高股市,顯示晴雨表作用,吸引國際資本;但股市不可能在沒有經濟支撐的情況下無休止上漲,所以第二步就是在股市休整時由美元接棒。美元的推動力來自於對美國經濟的復甦預期。通過美元升值美國可繼續吸引國際資本,同時股市下跌可最大程度上繼續鎖定資本流出。一方面是吸引資本流入,一方面是阻止資本流出,只要能夠忽悠夠足夠多的資金,美國經濟就能快速復甦。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爲什麼美國經濟跌幅收窄但失業率卻大幅上升的部分原因之一。從最近幾天美股和美元走勢上看,美股看起來要見頂了,而美元則看起來要見底了。

      這些內容也涉及到A股。個人認爲,當美股見頂後一定會帶動港股下跌,那麼對A股心理上當然也是拖累。但是,由於A股之前已經出現大幅調整,繼續跟隨美股繼續大幅調整的可能性很低,但對A股有壓抑作用是必然的。當A股在美股調整時逐漸夯實底部,那麼必然會走出新的上漲行情。所以,個人認爲近期A股將是震盪盤底走勢,出現主升浪的可能性較低。但這個階段投資者卻是擇機考慮戰略建倉的時機。而且,從國家戰略上考慮,當美股調整A股走強時恰好可分流流入美國的資金,這是對美國最好的打擊。因此,近階段人民幣的匯率有必要盯緊美元,然後通過資本市場與美國玩分流資金的遊戲。從經濟上說中國有這樣的優勢,因爲中國經濟處於良好的上升期,還有很大潛力,對世界資本有天然的吸引能力。未來中國,只有在資本市場上展開與美國競爭才能真正讓自己強大從而擺脫美國的霸權經濟模式。

    針對A股,主流輿論基本上都反對擴容,但筆者支持擴容。因爲,從戰略上考慮只有足夠大的資本市場才能容納足夠多的國際資本。否則,怎麼可能在今年六七月份出現月度上千億美元的資本流入,這在三四年前根本不具備條件。加速將中國資本市場擴容爲可以容納大量國際資本的國際市場是戰略必要。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只有世界足夠大的資本大量流入中國的市場,中國的市場才能逐漸成爲一個穩定的市場,那種純粹赤裸裸的剝奪纔會相對減少,投資回報率也才能穩步提高。從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角度考慮,也只有這樣才能繼續維持國家經濟繼續強勁增長,也才能盤活國家經濟的實物資本,將實物資本盤成證券資本後就更有錢來解決國內的很多問題,也才能將中國經濟的影響力擴展到全世界。

     筆者之所以看好中國股市,其實根本原因是看好中國。中國當前問題很多,但中國的國運仍盛,中國的經濟基礎非常紮實,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一個走上坡路的中國和一個走下坡路的美國,其實誰最終能夠勝出,取決於是美國結束衰退來得快還是中國持續高速增長的時間長,這是比戰略耐力。根據筆者推算,只要不出大的問題,中國經濟還有三十年左右的高速增長期,而美國的衰退則至少還要持續一二十年。因此,對中國來說未來十年將是關鍵中的關鍵,未來二十年將決定中國的命運。這是筆者爲什麼倡議我們這一代人要負起歷史責任,堅決不能讓我們的兒孫將來在歷史上對我們這一代搖頭,抱怨我們荒廢了這歷史賦予的機遇。

      筆者一直認爲,對那些被美國等西方包養的輿論發佈者要予以嚴厲駁斥。就像前幾天某一位香港的所謂經濟學家倡導中國應該閉關自守,應該在美國提高進口我國產品關稅時免除美出口我國商品之關稅。這是什麼行爲?這是自閹的受虐行爲,是無恥的賣國行爲。美國這樣進行貿易保護會帶來示範效應,全世界都會對中國商品提高關稅(即使中國反擊,巴西、阿根廷、歐盟等不少國家都開始效仿美國),中國的工廠將會大量失業和倒閉,中國經濟復甦的大好局面就會瞬間崩潰。而由於大量失業,社會必然出現不穩定因素,而內部消費更不可能激活。此時所謂的靠內需就可拉動經濟將成爲空中樓閣不可能實現,這種論點完全自相矛盾。這種誤導輿論的論點由於發表論點的人很有名氣,所以消息被放在各大網站前排來推薦,這種輿論誤導影響很不好,完全沒有一點科學發展的概念。

    對於中國經濟,正確的作法是:

    一、繼續保持出口的穩健增長,繼續讓中國商品席捲全球,這樣做的目的是加速完成我國的工業化,完成我國的科技創新追趕步伐;同時,這麼做還是爲人民幣國際化繼續鋪路,只有貿易的繼續延伸纔有人民幣的國際化,否則人民幣在國際化之前必被扼殺。

    二、創造性的將中國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與中國資本市場對接,同時加速挖深、挖大我國資本市場,以中國未來的發展空間預期吸引國際資本流入中國。這種步子邁得應該大一些,因爲美國當下正處於從虛弱狀態的恢復期,讓它恢復過來這種資本發展進行必受遏制,對我不利。所以,戰略上應該爲近期的快速擴容叫好。但中國應該大力發展債券市場,特別是將欠發達地區的未來發展用債券的方式通過打包發出去,通過金融市場向外發出去,這些美國次級貸款就是最好的教程。別被次貸嚇到,真實點說美國在次級貸中是受益的,更何況我們是拿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空間作標底,比美國拿無購房能力的人的信用要堅實得多也安全得多。這種債券真的創造出來,一定會受到中東資本和歐洲資本的歡迎。這應該是我們金融創新的點,至於那些如股指期貨等等可以拖後。

    這樣一來,中國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將會進入高速發展通道,這給GDP的貢獻將比當下房地產這種畸形發展的行業好的多得多,也堅實得多。通過這樣的調整,我國自我消化工業化產能的能力將會大大提高,個人認爲當下如鋼鐵等工業的產能未來不但不會過剩還會欠缺,這樣企業就可以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順利完成落後產能淘汰和產業升級。中國工業化的速度將會大大加快。而相對發達的東部,則可以加大服務業的發展,同時加大科技方面的創新。這樣,在整個過程中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將會加速。

    三、加快調整我國的財富分配模式。這一點包括社保方面的完善,其目的主要是爲了刺激消費內需,加速經濟結構調整。從某種意義上說,只要養老、醫療、教育、住房這些後顧之憂解決,同時加大向普通百姓的財富分配力度,中國的消費能力必然被激發,而這又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重要一極,是戰略上長期發展的需要。中華民族能否崛起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讓人民富裕,民富是國強的必由之路。其實,調整分配製度是多贏。對於國家,由於激發了消費,中國經濟快速膨脹,國家財政必然從額度上大幅增長。對於富人,雖然短期看會被切掉一部分利益,但長遠上看只要民間消費能力被激發,那麼後面賺錢的機會大把,富人的財富級別必然上新臺階。對於普通百姓,一切後顧之憂解決後人民將安居樂業,距離理想的和諧社會就會更近一點。對於這樣的政策規劃,我們應該再加快一些速度。

     作爲一個國家,國民經濟問題實際上就是國家戰略問題,由筆者提出的“國家戰略經濟學”應該成爲一門學科,國家也應該有一個副元首率領的國家戰略局這樣的團隊(日本就有一個國家戰略局,由日本副首相擔綱)。只有這樣,未來中國的政治經濟戰略纔是更長遠的,纔是無往而不利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如果由國家戰略上的佈局,如鐵礦石不會那麼受制於人,稀土也不會賣成土豆價。

      對於中國的未來,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充滿信心而不是因爲中國存在的問題而裹足不前。問題多因爲國家大,問題多不能成爲我們裹足不前的理由,問題多需要我們通過發展來解決。

    最後,我想用央視記者柴靜小姐在首都女記協大賽上演講的最後一段作爲結尾。

    “一個國家是由一個個具體的人構成的,它由這些人創造並且決定。只有一個國家能夠擁有那些尋求真理的人,能夠獨立思考的人,能夠記錄真實的人,能夠不計利害爲這些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夠捍衛自己憲法權力的人,能夠知道世界並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棄的人,只有一個國家擁有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爲祖國驕傲,只有一個國家能夠尊重這樣的頭腦和靈魂,我們才能說,我們有信心讓明天更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