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端午節“客家之歌”大型電視晚會

2010端午節“客家之歌”大型電視晚會

 

播放鏈接:2010端午節“客家之歌”大型電視晚會 [完整視頻] | 『客家影視』 - 中國客家堂網站

溫馨提示 :播放之前請升級Windows Media Player版本至11 。
Windows media player 11 官方下載:

http://www.microsoft.com/windows/windowsmedia/player/11/default.aspx
千年的遷徙,抹不去祖先的印記,世代的流轉,揮不去古早的傳奇,今年6月16日端午佳節,世上首度客家大型電視晚會將於臺北新莊體育館上演,精彩不容錯過。
      
    晚會節目單
    主持人:胡瓜(臺灣)、薛晗喆(大陸)、陳海茵(臺灣)
    1.大型舞蹈詩《遷徙》 表演:北京舞蹈學院、龍巖漢劇團、福建省藝術職業學院(中國大陸)、臺灣元智大學(臺灣)。
    2.《金蛇狂舞》 演奏:中華國樂團(臺灣)
    3.《山歌風情》 演唱:龍巖漢劇團(中國大陸)
    4.大型舞蹈詩《勤儉布娘》 表演:龍巖漢劇團(中國大陸)
    5.舞蹈《生命之光》 表演: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大陸)
    6.客家戲曲《乙未丹心》 表演:榮興客家採茶劇團(臺灣)
    7.大型舞蹈詩《家譜尋夢》 表演:龍巖漢劇團(中國大陸)
    8.評書老師講述客家故事:4分鐘
    
   千年的遷徙,抹不去祖先的印記,世代的流轉,揮不去古早的傳奇,今年6月16日端午佳節,世上首度客家大型電視晚會將於臺北新莊體育館上演,精彩不容錯過。

           
2010客家之歌大型電視晚會簡介  
        1、晚會名稱:2010“客家之歌”大型電視晚會  
        2、晚會日期:2010年6月16日(週三)  
        3、晚會地點:臺北縣立新莊體育館  
        導演闡述  
        緣起
  客家人在一千七百年的跋涉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精神。是對優秀中華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吸取了所居地的地域因素,使得客家精神鮮明而內容豐富。崇先報本,愛國愛鄉;崇文重教,耕讀傳家;艱苦奮鬥,銳意進取;窮則思變,勇於開創;團結協作,海納百川,就是客家精神的高度概括和靈魂所在。“遷徙、僑居、融合;再遷徙、再僑居、再融合”——客家人一直沒有停下足跡,這一串足跡深深地鐫刻在中華大地上。而這種精神,正是需要去大力弘揚和傳播的。基於這種理念,激發我們去打造一個屬於全球客家人的文化品牌,這場晚會便將應運而生。  
        節目理念
   晚會以弘揚客家文化、增進客屬鄉誼,搭建兩岸溝通橋樑爲宗旨,分爲《遷徙之旅》、《生命之光》、《鄉祖之源》三個篇章。第一篇章講述客家人的遷徙之旅,展現客家人在漫長歲月裏,顛沛流離,歷盡艱辛的旅程;第二篇章講述客家人篳路藍縷,艱苦奮鬥的歷程;第三篇章講述兩岸客家源流故事。節目形式以舞蹈和歌曲爲主,每個篇章均以大型舞蹈詩作爲開篇,具有濃郁客家特色的節目將集中展現客家文化,凸顯晚會“海峽緣客家歡”的主題。  
        舞美設計
  本場晚會的舞美設計將是很大的亮點,運用享有“世界文化遺產“美譽的土樓作爲舞臺的設計理念,圓形舞臺爲中心四面臺,向四個方向放射狀延伸。舞美還將根據晚會的內容需求,充分運用可升降的圓形投影幕、場地環形彩幕,配合現代手法的聲光電,營造多層次的夢幻土樓氛圍,完成多元需求的舞臺效果。  
        晚會開場短片——客家人綜述
   他們是世界上最善於跋涉的族羣,在人跡罕至的窮山惡水之間穿行了一千七百多年,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條又一條康莊大道,苦難與輝煌並行,始終沒有停下前行的步伐;
   他們是世界上最富有責任感的族羣,在漢民族岌岌可危之時,在與追兵、猛獸、貧窮、死亡作戰的同時,輾轉南遷,將中原文明的聖火高高舉起,使古老的華夏文明沒有因異族入侵而中斷;
  他們是世界上最擁有創造力的族羣,在危機四伏的大遷徙中,勵精圖治,在尋找家園的同時創造家園,在荒巒山野建起村莊城鎮,讓不毛之地花果爛漫;
  他們是世界上最擅長與人相處的族羣,他們用寬厚、善良、克已、助人化解所有的水土不服,處處皆能安身立命,處處都可安居樂業;
  他們是世界上最具有堅持精神的人。背井離鄉一千七百年,鄉音依舊,習俗依存,仍以忠孝節義傳家,仍以捨生取義爲榮。
  他們同屬於漢民族第七大民系:客家民系!
  他們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客家人!
        晚會重點節目說明
        大型舞蹈詩《遷徙》
  此節目意在向觀衆展示客家人的遷徙歷史,以及客家民系的形成:戰亂不斷的烽火年代,他們從遙遠的中原向南遷徙,在漫長歲月裏,篳路藍縷,歷盡艱辛找到了可以棲居的地方後,用智慧勤勞創造出新的家園,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在表現形式上,將有140位演員分成四組從舞臺的四面向舞臺中央做遷徙表演,最終到達心中的家園。
中華國樂團《金蛇狂舞》
  以客家歌謠“天空落水”爲寫作素材的民樂合奏曲,共分三段。全曲節奏活潑生動,旋律優美抒情,樂曲呈現出歡慶熱鬧的氣氛。
龍巖漢劇團《山歌風情》
           歌舞《山歌風情》主要是以男女主人公山歌對唱的方式,描述男主人公下南洋前與妻子依依惜別的情景。舞蹈汲取了客家人生活習慣中的“槳棰”等典型細節,通過客家男女日常勞作及思想感情提煉出的舞蹈語彙,反映客家男女純潔深厚的愛情,以及勤勞持家、追求美好新生活的美德。著名口技演員詹晶晶將以吹樹葉的表演方式融入到歌舞表演中         。
大型舞蹈詩《勤儉布娘》
  以一個客家女起牀梳頭作爲故事敘述的開篇,接着16位女演員用舞蹈詩的方式表現勤儉布孃的日常生活。客家婦女以賢惠、勤儉著稱於世,這個大型舞蹈詩要讓觀衆感受到尋常人家的客家女勤勞、樸實、節儉、善良、勤學上進、獨立自主、熱情好客等人格魅力。
客家戲曲《乙未丹心》
   主要依據2008年榮興客家採劇團所製作的《乙未丹心-吳湯興》與《大隘風雲》這兩出大戲所結合改編。融合客家族羣在日治時期所經歷的幾次起義活動作爲演出主題,透過《客家採茶大戲》傳統戲曲的表演模式,展現出客家人對國家與人民的忠、義、勇精神,並以此節目感念客家先民爲了臺灣這塊土地的奮鬥與努力。
舞蹈《生命之光》、《故鄉》
  《生命之光》和《故鄉》是全國舞蹈大賽“桃李杯”金獎獲得者爲本場晚會精心創作的舞蹈。《生命之光》表現了客家人經過漫長的遷徙後,過上了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客家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而《故鄉》則通過優美的舞蹈語言,向觀衆表達在外遊子對故鄉的深情:客家人雖然因爲歷史的原因被迫離開故鄉,以客爲家,但是他們從來不曾忘記故鄉的方向,時刻心繫文化和血脈傳承的地方。
大型舞蹈詩《家譜尋夢》
  邀請福建省人民藝術劇院姚壯飛老師以說書的方式,講述客家的歷史、變遷和發展;與此同時20位舞蹈演員推着二十個巨大的寫有客家人姓氏的族譜牌,從四周向舞臺中央做舞蹈編排;同時在舞臺一側,李明卿老師將用提線木偶書寫“天下客家”四個大字。這個節目將主題與藝術性完美結合,讓天下客家人更加了解自己走過的足跡,更讓全球觀衆瞭解和感知客家歷史;而“天下客家”四個大字的出現將把這個節目推向高潮,這四個字充滿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客家人心中產生共鳴,體現“海峽緣客家歡”的晚會主題。
  評書老師講述客家故事:4分鐘
  我們的祖先,原居於中華文明的搖籃——黃河以南、長江以北、淮河以西、漢水以東。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五胡亂華,異族鐵騎踏破中原,史載入侵者行軍作戰不備糧草,專掠漢族婦女作軍糧,夜姦淫,晝食用,曾把吃不完的八千漢族少女全部投入易水,易水爲之斷流,大地爲之痛泣。緊接着,晉軍被殲,洛陽城破,懷帝被俘,三萬王公士民人頭落地。曾創造了雄秦盛漢的漢民族到了亡族的邊緣,絕不屈服的衣冠仕族,踏上了南遷之路,其中最具韌勁的堅強者歷盡艱辛,走進了閩、贛、粵交界的大山深處,用中原的文明之光點亮了這片野獸出沒的荒巒山野。
  他們心中始終以中原爲家,做客他鄉,並以之爲家。寬厚的汀江兩岸成了客家大本營,形成了語言、民情、風俗、文化等與中原漢族既有割捨不斷的淵源而又相對獨立的具有顯著特徵的漢民族客家民系。勇於進取的客家人從這裏再出發,向西、向南、向世界所有待開發之地進發,走進的是荒漠,留下的是繁華。
   跋涉中,客家人有兩件寶貝是不離身的,一是倒在前行路上的先人遺骨,一是厚重的祖譜。
  黃峭,黃帝第一百一十八世孫,自幼沉宏有智。峭公有三妻二十一子。八十大壽時,對衆子說:我過去戎伍,走遍半個天下,今日起,三妻名下各留長子以奉侍父母,其餘一十八人不得戀此故土,各自信步天下,打拼世界。諸子大驚,齊聲說:父親已到八十高齡,我們正在爲不能日日奉侍左右而憂慮,你反叫我們遠走他鄉,你養男何用?”峭公慨然長嘆說:“誰說散不如聚!你們沒有聽說,‘燕雀怡堂而殆,鷦鷯巢林而安’,我的憂慮恐懼,就是爲此。”隨即作遣子詩送子遠行:  駿馬登程往異方,任從勝地立綱常。
  吾思異境猶吾境,汝在他鄉則故鄉。
  朝夕莫忘親命語,春秋須薦祖宗香。
  漫雲富貴由天定,三七男兒當自強。
  他給每位孩子一部家譜,一匹白馬,要十八個兒子信馬由疆,馬停而居,隨地作名,開創家業,建立功名。日後子孫之間以家族的譜牒和這首詩作相認憑據。
  家譜是黃家的,而遣子詩則是客家精神的標誌。客家人忠孝節義,薪火相傳,念念不忘自已血脈所歸,始終珍藏家譜族譜,不斷修訂完善,記錄家族繁衍,宏揚家族歷史。如今,客家譜牒、卷帙浩繁、燦若星辰,每個譜牒,都是一部家族歷史。子子孫孫,無論散落何處,都能依靠族譜記載,認祖歸宗。讓遊子們漂泊的心,有了小船靠岸的踏實和溫馨!
   客家民系,現已發展成爲擁有人口數量近億、遍佈全國各地及世界百多個國家的龐大族羣。客家人,以堅忍的腳步和自由的心,將最悲壯的遷徙行走成最壯闊的世界之旅。他們始終嚮往着比遠方更遠的風景,而他們從不停歇的背影成爲了風景中最明亮的點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