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讀懂 可轉債

可轉債興起的原因

可轉債是1992年底開始進入中國證券市場的,到現在已經27個年頭了。可以說,以前可轉債在中國證券市場一直不是市場的焦點和幸運兒,始終沒能成爲一個上規模的可配置的投資品種——其原因很簡單,因爲相對而言企業發可轉債融資不容易。

我國上市企業要融資,按照大類分法可以分爲債權融資和股權融資。

債券融資包括銀行貸款、發行債券和應付票據等,而股權融資的主要方式包括配股、公開增發、非公開發行(在市場中又常被稱爲“定向增發”或者“定增”)、可轉換公司債券(簡稱爲“可轉債”,就是我們今天聊的東東)等。

要進行股權融資,須經發審委審覈。根據我國的《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中股權再融資方式的要求,發行可轉債融資要求較多,門檻較高。相比之下,定向增發(非公開發行股票)約束較少,對盈利性、發行規模都沒有要求。所以以前定向增發較多。但最近兩年由於股市暴跌,通過定增融資變得困難。時移世易,可轉債開始重新受到證券市場管理層和投資者的重視和關注,發行規模也成倍增長起來。

上面兩張圖是歷年來可轉債的發行數量和融資規模。可以看出,2017年以來,隨着行情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採用可轉債的方式融資,可轉債作爲一個投資的大類品種正在崛起,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會。

什麼是可轉債

先介紹一下如何查詢可轉債的信息。在電腦端,我常用的網站有2個:

集思錄網站(百度搜索“集思錄”,網址:https://www.jisilu.cn),其主頁面上就有可轉債欄目,點進去就能看到各個可轉債的數據。

東方財富網站(http://www.eastmoney.com),點擊主業上的轉債申購,就直接跳轉到可轉債數據頁面。

在手機端,一般用的是集思錄APP,點進去到數據那一欄裏,就有可轉債的選項。好了,開始正兒八經介紹可轉債了。

可轉債,全稱是可轉換債券(Convertible Bond),是債券持有人可按照發行時約定的價格將債券轉換成公司的普通股票的債券。簡單而言,其本質上是一種債券,與一般債券的區別是:正常的債券借債還錢,約定每年的利息。但可轉債多了一個將債券轉換成發行公司股票的期權。正因爲多了這麼一個期權,所以通常其票面利率很低。因此,我們可以把可轉債理解成一張普通的債券,然後拿利息去購買了一份期權

下面,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簡單分析一下可轉債。

可轉債首先是一張債券,不考慮其附加的期權,單從債券的角度來講,如何投資可轉債呢?

要計算可轉債的純債價值,我們看下每年的利息和到期贖回的價格就可以了。

以上圖爲例,每年利率如上圖紅色框中所示。到期贖回價格爲108元(到期贖回價格包含了第六年的利息)。即,今年發行時我們以100元的價格買入一張一心轉債,每年到期可以拿回的錢分別是0.3元、0.6元、1元、1.5元、1.8元、108元。

但我們知道,貨幣具有時間價值。今年的100元和明年的100元價值不等。那麼這個債券的價值是多少?這時我們需要找一個折現率,計算出該債券的現值。

折現率最簡單的定法,是按目前市場上無風險投資品種的利率而定。具體值可以參考餘額寶或微信裏面零錢的活期利率。我們以3%爲例,今年的100元相當於次年的103元。那麼一心轉債的價值爲:

也就是說,若取折現率爲3%,一心轉債的現值爲95.11元。當然,折現率取值不同,得出的結果也不同。折現率越大,現值越低;反之,折現率越小,現值越高。

可能你要說了,每個轉債都需要自己計算純債價值,太麻煩了。這個時候,網站上的數據就有用了。東方財富里面純債價值這一欄是免費的。

粗略計算了一下,東方財富網站上折現率採用的是5%,是按照一般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來折算的。

談到這裏,可轉債的債券價值就聊得差不多了,純債價值可以看作可轉債的保底價。一般而言,可轉債很少會跌破純債價值,某種意義上講,純債價值可以看作可轉債的底(下面我們均採用東方財富網的數據,折現率取5%)。

但是(“但是”之前的話都是廢話),特殊情況下也會出現可轉債大面積跌破純債價值的情況。而且離我們還很近。2018年9、10月份,中國股市跌得慘不忍睹,一片哀鳴。市場上可轉債不僅大面積跌破發行價(發行價是100元一張),甚至許多可轉債跌破純債價值。

比如輝豐轉債(128012),去年10月份最悲催的時候價格只有將近70元,而其純債價值是95.27元;

比如亞太轉債(128023),去年10月份悲催的時候價格只有84元,但其純債價值卻有94.77元;

比如岩土轉債(128037),去年10月份結果也是84元左右,但其純債價值卻有93.72元……

許多轉債都跌破了純債價值。什麼意思?就是不算可轉債自帶的那份期權,單考慮其債券,大家覺得公司要出事了,不能保證到時候按期還本付息,這份債券不保險了。

理論上講,可轉債是一種債券,是債券就有可能因企業經營不善違約。但是,我國的可轉債發行審批相對嚴格,發行時對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ROE)、發行規模、近三年年均可分配利潤都有要求。也就是說,能通過可轉債發行的公司還是有保障的。

截至目前,我國可轉債歷史上沒有出現過違約事件,可轉債大面積跌破純債價值,這到底是公司基本面出了問題,還是市場上恐慌了呢?還記得開頭講的那個搖骰子的故事嗎?這個時候,就像搖骰子一樣,搖到1,這些上市公司大面積破產,債務違約,你自認倒黴;搖到2,個別公司違約,其他正常經營,總體而言不贏不輸;搖到3、4、5、6,公司正常經營,就是賺多賺少的問題。那麼,你,敢不敢上去賭一把?還是站在一邊就這麼看着?

可轉債的條款

我們先前說過,可以將可轉債視作一份純債加一份期權。聊完了可轉債作爲債券的一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怎麼看待這份期權。

期權,是指一種合約,該合約賦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該日之前的任何時間以固定價格購進或售出一種資產的權利。

現實生活中有一種與期權類似的東西:定金。打個比方,老張向老王買套房子,交了5萬元的定金,定了一份合同,約定6個月後有權以100萬的價格買下房子(也就是6個月後再交95萬就能買房了)。如果6個月後,房子暴漲到150萬,那這份合同就值錢了,市價就值55萬(150萬-95萬=55萬);如果6個月後房子暴跌到50萬,那這份合同一毛不值,沒有誰傻傻地拿着這份合同再花95萬去買房子,不如直接花50萬去市場上買房子了。

可轉債中的期權同這個類似。他和你約定的是將來某個時間段內將債券轉換成公司股票的價格,當股票將來的價格高於約定的轉股價,期權就值錢;若低於轉股價,那期權就暫時不值錢。只不過爲了同時保護上市公司和可轉債投資人雙方的利益,又加了一些條款,包括向下修正轉股價條款、強制贖回條款、回售條款。轉股價和這些條款組成了可轉債期權的內容。下面我來詳細談談轉股價和這幾項條款。

可轉債期權這一塊最核心的數據是轉股價,轉股價是公司和你約定的以什麼樣的價格把債券轉成股票。我們仍以上面一心轉債爲例。

一心轉債約定的轉股價爲27.28元,而5月30日一心堂當天的收盤價格爲28.16元。意思是你買了一張100元面值的一心轉債後,能以27.28元的價格將債券轉成3.66股(100/27.28=3.66),而這3.66股當天的市值是3.66*28.16=103.2元,一心轉債的轉股價值就是103.2元。

算完之後是不是很激動,發現了一個賺錢的方法,對不對?別激動,冷靜下,事實並沒有那麼美好,一是一心轉債當天的收盤價格是112.91,高於實際的轉股價值;二是轉債發行以後一般要六個月後才能轉股。一心債的起始轉股日期是2019年10月25日,還沒到可以轉股的時候,現在看重轉股價值的高低意義不大,這一點一定要牢記。

能理解轉股價是轉債的核心後就對可轉債的本質瞭解一大半了。當你非常看好一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時,此時你發現可轉債轉股溢價率又不高(轉股溢價率指將可轉債轉換成股票後,其成本相比股票的市場價格高估的幅度,數據直接在集思錄或者東方財富上可以查到),相比於買股票,此時更好的辦法就是買可轉。因爲當股價上漲時你能享受轉債價格跟隨上漲,當股價下跌時,因爲有純債價值的保護,下跌幅度不會太深,比買股票安全多了。

瞭解完轉股價後,再來談下向下修正轉股價條款、回售條款、強制贖回條款。這三個條款都是圍繞着轉股價來的。從某種方面來講,回售條款是保護可轉債投資人的利益;強制贖回條款是保護上市公司原股東的利益;向下修正轉股價條款對雙方都有照顧,我們分別看下。

向下修正轉股價條款

還是以一心轉債爲例。如上圖所示,向下修正轉股價的核心就是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個交易日收盤價低於當期轉股價價格的80%時(有的可轉債是90%,具體內容看募集說明書),上市公司有權下調轉股價。這裏要注意的是,是公司有權下調轉股價,並不是必須

爲什麼說這個條款對可轉債投資者有利呢?如果公司股票價格長期低於轉股價,投資者自然沒有動力去把債券轉換成股票,因爲換成股票就虧損了嘛。但如果投資者不換成股票,公司到時候就要還本付息。雖然相比普通債券而言,可轉債利息很低,對公司很友好,但是還有更友好的事情,比如借錢不還對不對?如何借錢之後就不用還了?把債權人變成股東啊。從這個角度而言,公司有極大的動力去下調轉股價促使你把可轉債轉換成股票。據統計,90%以上的可轉債都是以轉股的方式退出的。

所以你要相信,雖然只是有權下調,但如果股價長時間低於轉股價,公司有很大的動力下調轉股價

但下調轉股價會傷害原來股東的利益。舉個栗子:

原來公司股票份額80萬股,發行了面值100萬的可轉債,對應的轉股價爲10元/股。若全部換成股票能轉100/10=10萬股,原股東在轉股後所佔的比例爲80/(80+10)=88.8%;

若後來下調轉股價到5元,全部轉換成股票是100/5=20萬股,那原股東所佔的比例只有80/(80+20)=80%;

更極端一點,轉股價變爲1元,可轉債能轉換成100萬股,原股東只佔80/(80+100)=44.4%。

所以爲了保護原股東的利益,防止新來的吃相太難看,條款中對下調轉股價又提出了一些要求,比如有投票權的三分之二以上的通過,比如修正之後轉股價不低於該次股東大會召開日前20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價和前一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價,比如修正後轉股價不得低於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值和股票面值。吧啦吧啦講了一堆,核心就是保護原股東的利益,一定情況下下調轉股價是必須下調的,但是不要下調太狠。

這裏必須注意的一點是修正後:轉股價不得低於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淨資產值和股票面值,我解釋一下這句話,先引入個指標:

轉股市淨率 = 轉股價格/正股每股淨資產

若目前的轉股市淨率 <= 1,就意味着轉股價沒有下調空間了(當然以後由於分紅轉送股等原因造成的轉股價被動下調不受此影響).這一點一定要關注下,別看到股價長時間低於轉股價就傻傻地等,你要知道,這種情況下,你要等的那個 TA 永遠不會來了。

回售條款

看下一心轉債的回售條款,所有可轉債回售條款都是類似的,就是在最後一段時間內,股票在任何連續三十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格低於當期轉股價的70%時,可轉債持有人有權將其持有的可轉債回售給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下調轉股價是可下調也可不下調,可轉債持有人不做主,公司做主。但回售條款做主的是可轉債持有人,投資者可以回售給公司,也可以繼續拿着不回售。也就是說,如果股價跌得太厲害,滿足回售條款了,公司就必須認真考慮了,如果不想還錢,就必須下調轉股價,或者使用更簡單粗暴的方法直接做高股價,否則就會觸發回售條款。無論哪一條,對可轉債持有人都是實打實的利好,會促進可轉債價格上漲。從這個角度講,回售條款類似一個安全底,不管股票怎麼跌,投資者表面上都不虧。

另外必須要注意的一點是回售條款的時間,一心轉債可以回售的時間是最後兩年,有的可轉債是最後一年。別看到可轉債價格很低,貌似又滿足回售條件,興沖沖地進去以爲能回售給公司賺個差價,然後,就套着慢慢等吧。

強制贖回條款

贖回條款分兩條,前面是到期贖回的內容,這個不是我們討論的內容。第二條就是強制贖回條款,有兩個條件會觸發贖回條款,一個是股票在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個交易日收盤價格不低於當期轉股價的130%,另外一個是可轉債未轉股餘額不足3000萬元。一心轉債的強制贖回價格在募集說明書裏面有個比較複雜的計算公式(我就不帖出來了),經計算,強制贖回價格100元多一點,很低。必須注意的是,滿足強制贖回條款後公司有權贖回,可轉債投資人做不了主。

我們依次看下兩個強制贖回條款:股票在連續三十個交易日中至少有十五個交易日收盤價格不低於當期轉股價的130%。這意味着什麼?說明可轉債的價格至少130元以上。注意,是至少,有可能更高。如果碰到正股一直漲,可轉債也會跟着一直漲,價格超過150元甚至200、300都很正常。

那麼這個時候,潛臺詞來了:

“老鐵,你看我們公司股票形勢這麼好,錢我就不還了,你把可轉債轉換成股票大家一起玩耍唄。”

“什麼,你要考慮考慮?好,給你15天左右的考慮時間。”

“15天后還沒考慮好,兄弟,你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啊,可轉債我差不多原價收回了,你自己一邊玩去吧。”

強制轉股的第二個條款是可轉債餘量很少的時候就會強制贖回。一心轉債的發行規模是6億元,當轉股餘額不足3000萬元時,說明95%的投資者都轉股了,剩下的5%公司沒耐心陪你們玩了,要麼轉股,要麼拿點錢意思一下走人吧。這個是掃尾的條款,主要還是看第一條。

設置這個條款,就是讓投資者在獲利的情況下見好就收,同時還給了一般15到20天左右的考慮時間。投資者發現可轉債已經上漲超過130元后,一定要注意了,要麼賣要麼轉股,否則被公司以100多一點的價格收回,到頭來空歡喜一場。

也因爲有這個條款,導致可轉債中超過130元溢價率一般很小甚至爲負。平時可轉債溢價率爲負是投資的好時機,但這個時候溢價率爲負一定要認真看下,除非你對正股相當瞭解,投資之前慎重想想,別光看指標就衝進去了。

到這裏,可轉債期權方面的幾個指標介紹得差不多了,列個表格彙總下:

聊到這裏,可轉債就介紹得差不多了。是不是很簡單?一份純債加一份期權,就是這麼個玩意。那可轉債怎麼投資呢,一般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呢?來,繼續往下走。

如何投資可轉債

聊完了可轉債的幾個重要條款,對可轉債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瞭解,至少清楚了可轉債是怎麼回事,下面我們再來聊聊可轉債的歷史統計和其他特點。

1、可轉債的歷史數據

這兩年可轉債發行較快,我個人沒有統計到最新的可轉債數據。這裏引用下別人統計的歷史數據,反應的情況和結論都差不多。

截至2018年10月31日,滬、深兩市共發行過可轉債229只,不包含21只分離式可轉債(認股權和債券分離交易的可轉換公司債券),退市可轉債的有113家。

在退市的113只可轉債中,這些轉債最低價之中的價格最高的是絲綢轉債(125301,絲綢轉債是我國歷史上少數幾隻先發轉債,再發新股的可轉債,當時的機制不成熟,價格較高,和今天的可轉債不在一個層次上),價格達到194.30元;價格最低的是寶安轉債(125009),價格爲72.00元。這些轉債最低價的平均價格爲102.25元,價格中位數是100.29元。

轉債交易價格最高價中價格最高的是通鼎轉債(128007),價格高達665.99元;價格最低的是山鷹轉債(100567),價格是123.00元;113只可轉債交易價格平均數爲203.78元,中位數爲177元。

113只已退市的可轉債生存期限平均爲2.52年。

生存期限最長的是5年,共有14只,佔比爲12.39%;

生存期限最短的是洛鉬轉債(113501),只有0.603年(220自然天);

生存期限不足1年的有24只,佔比爲21.24%;

生存期限在1年-2年之間的有25只,佔比爲22.12%;

生存期限在2-3年的有20只,佔比爲17.7%;

生存期限在3年及以上的有44只,佔比爲38.94%。

從這些歷史數據可以看出:

1)可轉債最低價格的中位數是100.29元,以可轉債面值附近(100元)買入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2)如果在面值附近買入,最高價格的中位數是177元,說明絕大部分還是有不錯的收益的;

3)雖然一般可轉債發行時間是6年,但平均存在時限只有2.52年,說明絕大部分並不需要等太久就能盈利。

綜上,可轉債的“下有保底,上不封頂”的特徵就很明顯了,投資可轉債可以簡單歸爲一句話:以面值附近的價格買入並耐心持有,如果能在純債價值附近買入更好

2、漲跌幅和另外一條渠道

我們知道股票是T+1交易,今天買了明天才能賣,有漲跌幅限制,一般股票是以10%爲漲跌幅限制,st股票爲5%,新股上市首日漲跌幅爲44%。但是可轉債不一樣,可轉債是T+0交易,可以當日買入後當日賣出,但是買了可轉債後轉成股票是T+1才能賣出,另外可轉債沒有漲跌停限制

歷史上比較有名的通鼎轉債(128007),其正股是通鼎互聯(002491),原名通鼎光電,傳統業務屬於光通信行業。通鼎光電於2015年1月19日開始停牌,可轉債也跟隨停牌。4月28日,通鼎互聯發佈重組方案並復牌,可轉債也復牌。復牌後的通鼎互聯連續17個交易日漲停,由於正股通鼎互聯在漲停板上無人賣出,相較於二級市場上正股的一股難求,投資者借道轉債間接持股。於是通鼎轉債復牌當天漲幅爲35%,隨後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漲幅超過400%,創出了665.99元的歷史紀錄。

同樣的情況最近也發生過,前一段時間由於鹽城化工廠爆炸導致出現了一波化工股炒作。今年4月4日炒作的龍頭之一金禾實業(002597)漲停,正股一票難求,但似乎想到借金禾轉債(128017)買入正股的人不多,第一天金禾轉債漲幅只有7%。到了第二天,金禾實業繼續漲停,大家都反應過來後,金禾轉債遭到爆炒,盤中最高漲幅38%。雖然過後回落一地雞毛,但這也提醒大家有這麼一個渠道:當正股漲停買不到時,如果有轉債,不失爲一種選擇。只是這到底是炒作還是價值迴歸,什麼時候該退出,就需要投資者自己作出判斷了。

可轉債打新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參與可轉債掙錢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打新。

2017年,證監會正式發佈修訂後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對可轉債、可交換債發行方式進行了調整,將資金申購改爲信用申購,現在的打新債規則就是先申購。不管賬戶上有沒有錢,只要有股票賬戶,就可以申購新發行的可轉債,中籤之後再繳款。和科創版打新需要50萬資產,普通股票打新需要持有股票相比,打新可轉債真是給窮人的福利了,打中了再交錢,打不中沒關係。

可轉債的打新額度和賬戶有關,每個賬戶的額度都是一樣的,所以多開一個賬戶就多一份中獎的機率。因此,可以用自己親人朋友的身份證多開幾個賬戶,打中機率會大很多。

打新債和打新股類似,一般券商的APP中都有。每次最高限額100萬,中一簽是1手,10張,1000元的面值。不用擔心如果中了100萬怎麼辦,因爲你能中一手就不錯了。申購時直接滿格申購就是了。

打新股中籤概率很小,收益很可觀。不同於打新股,打新債中籤率還算可以,個人經驗,目前申購2-3次中一手,去年股市行情不好的時候,申購的人少,打新債中籤率非常高,申購一次甚至能中3-4手。打中新債並不是穩賺不賠的,也可能第一天直接破發虧錢,尤其是在熊市,虧損的概率大,但也不會虧太多。

市場行情整體較好時可以無腦打,因爲市場行情較好時整體還是賺多虧少。今年一共上市了29只可轉債,上半年市場行情不錯,新債上市第一天只有3只是虧損的。我用幾個賬戶打新,打中之後新債上市當天不論盈虧直接賣出,操作簡單粗暴,一個賬戶平均收益在1000元左右,幾個賬戶的總收益金額雖然不高,但換個新手機基本夠了,再說這個收益是建立在低風險的前提下,還不佔用資金。

當然,如果有能力進一步選擇,那收益率會更高一點,比如說今年的大豐轉債,級別不高,而且嚴重溢價,當時就放棄了。

可轉債投資注意事項

除了打新,投資可轉債還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1)價格不要過高,投資的時候最好在100元左右,甚至更低,跌破純債價值更好;對照前面講的可轉債的歷史,我們知道在100附近買入大概率不會虧。

2)轉股溢價率越低越好。轉股溢價率反應的是轉債的價格和轉股價值之間的關係。大多數情況下,轉股溢價率都是正的,它反映的是股價還要上漲多少,轉債投資者才能獲益。如果轉股溢價率爲負,大部分情況是股價超過130元(可能觸發強制贖回條款),或者可轉債剛剛發行沒多久,還沒到轉股期,轉不了股,這個時候轉股溢價率沒意義。網上有講利用轉股溢價率爲負的時候做套利,現在機構用程序盯盤,留給個人投資者的這種機會很少,同時還面臨第二天股票下跌幅度大於折價,套利投資者有虧損的可能這些風險。因此,個人不推薦做這種套利操作。

3)可轉債剩餘時間越短越好。這一點應該很好理解,如果還有比較長時間纔到期,就算股價一直低迷,公司也不着急下調轉股價,反正後面時間還比較長,看看再說。但如果到期時間不多了,股價低迷的時候公司就有很大可能性下調轉股價,否則要麼到期後還本付息,要麼觸發回售條件。因此,股價低迷的情況下,可轉債剩餘的時間越短,公司下調轉股價的可能性越大。

4)正股波動性越大越好。可轉債背後對應的是每一隻股票,正股波動性指的是對應股票歷史上的波動情況。因爲可轉債的漲跌和正股有很大的相關性,正股波動越大,對可轉債的持有者就越有利,因爲正股上漲,對應的可轉債也兌現期權的收益,跟着正股上漲;如果正股下跌,可轉債由於有純債價值的保護,跌幅不會很大,正股的波動越大,投資者可做的選擇就越多,獲得超額收益的可能性就越大。

5)可轉債也是有風險的。可轉債是債券,是債券就有違約風險,只是在可轉債歷史上,目前還沒有發生過違約,但不排除將來有發生的可能性。和其他債券一樣,可轉債也有評級,評級越高違約風險就越低。因此,選可轉債的時候,最好選那些評級較高的。

6)可轉債還不是一個主流的市場。在日常交易中,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大部分可轉債一般成交也不太活躍,日內波動往往比較小,但是價格走勢與正股價格的漲跌高度正相關。許多新手剛剛開始交易的時候會發現怎麼幾手可轉債掛了半天都沒成交,不要擔心,可轉債市場就是這樣。不過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可轉債的流動性還是能夠滿足要求的,僅僅是不太活躍而已。

7)價格不高、溢價率低、剩餘時間短、正股波動性大、評級較高這些特徵一般很難同時出現在同一只可轉債上。最好的情況是我們能等到那麼一個美好的時刻,大部分指標都滿足要求。但如果沒有,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優先考慮價格:價格在100元附近。在此基礎上,再滿足其他條件最好不過。

8)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如果不能深入研究,那麼選擇低價的可轉債分散投資,定期輪動也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可交換債

再來說下可轉債的兄弟吧,因爲發現打新債時,經常有人把兩者混起來。

可轉債(convertible bond,簡稱CB)還有一個兄弟名字叫可交換債(exchangeable bond,簡稱EB)。

可交債是指發行人通過質押其持有的股票給託管機構,進而發行的公司債券。可交債的發行人,一般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大股東用自己持有的股票作爲質押物換取融資,可交債利率也很低,發行前,會事先和投資者約定好一個股票轉讓價格,所以發行可交債是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融資的一個手段。

對投資者來說,可交換債券的要素與可轉換債差不多,同樣包括票面利率、期限、換股價和換股比率、換股期等,但我們還是要注意可轉債和可交債兩者的區別。

1)最大的區別是發行主體不同

可轉債的發行主體是上市公司本身,可交債的發行主體是上市公司的股東,一般只有大股東纔可以發行可交債,例如未上市的集團公司發行可交換當前上市子公司股份的可交換債。

2)用於交換的股份來源不同,對上市公司總股本影響不同

可轉債用來轉換的股份,一般是新增的股票,所以可轉債轉股時,會使得股本增加,攤薄稀釋現有的股權收益,但由於新增的股份不需要額外付出真金白銀,所以上市公司還是很樂意促成債轉股。但是,可交換債轉換的股票,是債券發行人現在所持有的股份,不會影響總股本數量,也不會攤薄正股收益,所以可交換債發行對於上市公司的影響是中性的,通常是大股東不想減持股票,但又想通過較低的利息來發債獲得融資的情況。

可轉債的轉股溢價率

轉股溢價率是可轉債投資者進行價值分析和投資決策時永遠繞不過去的一個概念,聽起來晦澀難懂,其實只要投資者把定義揣摩清楚,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要了解轉股溢價率,就得先說說轉股價值。

轉股價值又稱平價或者平價水平,意思即如果把可轉債面值100元的可轉債按照當期轉股價轉成股票後值多少錢?這就是平價。如果不考慮看漲期權的價值,本來面值100元的可轉債就只值相當於平價的價值。轉股價值實際上反映的是面值100元的可轉債按當期轉股價轉股後可以得到的股票數量按照當時市場股票的交易價格計算的價值金額。轉股價值的定義如下:

轉股價值 = (100元/當期轉股價)* 正股價

理論上講,如果不考慮國內證券市場可轉債轉股的T+1交易制度所形成時間延遲效應,如果每張(面值爲100元)可轉債以轉股價值的金額買入可轉債,然後按照當期轉股價轉成股票後在二級市場賣出,不應該出現虧損,所以轉股價值又叫平價。

但現實的市場情況是,可轉債的交易價格可能會高於轉股價值,也可能低於或等於轉股價值。但考慮到可轉債還附帶看漲期權價值,所以大多數情況下,可轉債的交易價格都會高於轉股價值(平價),形成溢價交易

可轉債的交易價格就是每天我們在券商的行情交易軟件中現實的價格,它反映的是面值100元的可轉債在市場上的交易價格。這個交易價格是市場上買賣雙方討價還價的結果,又叫做轉債現價。

前面提到,一般可轉債現價會高於可轉債的轉股價值,形成溢價交易。這個高出的比例就叫做轉股溢價率。用公式表示就是:

轉股溢價率=(轉債現價/ 轉股價值-1)* 100%=(轉債現價/100*當期轉股價/正股價-1)*100%

比如我們舉個例子

當日可轉債的收盤價97.200元,對應的正股收盤價爲3.17元,當期轉股價爲9.98元。當日的轉股價值(平價)=100/9.98*3.17=31.764元,而可轉債的交易價格高達97.200元,明顯是溢價交易。轉股溢價率=(97.200/100*9.98/3.17-1)*100%=206.01%。

當日正股(冰輪環境000811)收盤價爲8.45元,當期轉股價爲5.52元,當日收市時的轉股價值=100/5.52*8.45=153.08元,當日可轉債的收盤價只有133.999元,明顯屬於折價交易。轉股溢價率=(133.999/100*5.52/8.45-1)*100%=-12.46%

敏銳的投資者立馬可能想到,第一個轉債 明顯屬於折價交易,應該有套利空間。可是,第一個轉債的轉股起始日是2019年7月18號,2019年5月23日還未進入轉股期,無法轉股,所以套利行動無法實施。另外,即使在轉股期,由於目前中國證券市場特殊的交易機制,可轉債實行T+0交易,股票實行T+1交易,即當日買入的轉債當日可以賣出;但如果轉換成股票,則要等到第2個交易日才能賣出,無法實現瞬間套利,要面臨第二個交易日正股股價波動的風險。

如果單從字面上看,轉股溢價率這個概念特別容易引起誤解,好像說的是可轉債轉股後的溢價收益率。其實意思正好相反。它反映的是可轉債目前在市場上的交易價格高出其真實的轉股價值多大比例?個人認爲,如果把整個公式叫做轉債交易價格溢價率(相對於轉股價值而言)可能更恰當一些。

如果轉股溢價率大於零,說明可轉債交易價格偏高,高出了其真實的轉股價值,如果轉成股票就面臨虧損,不存在轉股的套利空間

(1)轉股溢價率越高說明債性越強,股性越弱。多數情況是可轉債價格以比較低,正股價格經歷大幅下跌後已嚴重低於其當期轉股價,而上市公司卻不願意即使下修轉股價。此時投資者更多的是看上它的債券收益率,或許還希望博弈上市公司在未來某個時候下修轉股價的額外收益。

(2)轉股溢價率越低,說明股性越強,一旦市場行情好轉,可轉債持有者的收益會很快得到體現,可轉債價格上漲的彈性較大。

如果轉股溢價率小於零,而且絕對數字還較大,就說明可轉債交易價格偏低。如果可轉債已經進入轉股期,套利資金就可以在當日買入可轉債後轉換成股票,下一個交易日賣出可以獲利,存在套利空間。但是,由於市場套利資金(比如量化對衝基金)衆多,套利競爭十分激烈,最終會抹平這種套利缺口。所以,進入轉股期的可轉債,很少會出現長期轉股溢價率明顯小於零的情況。

總之,在以後的分析中我們將會看到,轉股溢價率是可轉債投資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投資者務必花點時間好好研究一番。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