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

        工作了十年,一直從事着軟件研發的工作。這十年來,經歷過很多行業,也接觸過很多技術,從最初的編寫一個函數到現如今整合框架、設計解決方案,期間的酸甜苦辣總想記錄下來,留給若干年後的自己慢慢品味,但每每都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最近公司進行整合,研發部門的整體集於北京,註定了不久之後我將要離開這裏,離開之後去哪,做什麼,我也不知道做。想的挺多,也只能是自我的安慰。前些日子和同學聚了聚,結果發現他們的想法也挺多,想法多了其實也就代表着沒想法,最終結尾就是大家都在混着。

       從第一家企業開始,到現如今,共經歷了四家企業。四家企業,四種性質:私企,外資,國企,民企,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不論哪種文化,只要能靜下心來融入進去,就會除了技能之外,還有一份不錯的額外收穫。

       第一家企業做儀表行業,這是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剛進入時企業規模很小,也沒有所謂的老員工,面對的直接領導就是老闆,做的項目軟件就是一個人從頭到尾的全方面負責到底。當時自己並不懂軟件,老闆也不懂,但有一個共同的理解就是實現功能就行。從管理軟件,到串口通訊軟件,再到掌上機的紅外軟件,都是在摸索中前進,很忙碌,一直不停的寫,不停的學,沒有章法的度過了一年,第一年總結時就感慨到,總算入行了,不怕寫軟件了。一年中,公司的規模變化很大,不停的在動,從漢中門,到北河口,再到大明路,在2005年的年終,公司決定搬往江寧的之時,我離開了這裏。

       第二家企業是法企外資,公司規模也不大,但很有技術底蘊,入職後老員工給培訓一週,講了框架,模式,重構等,一直沒有過這樣的經歷,當時就被衝蒙了,這樣培訓的結果讓自己又是像機器一樣不停的在運轉着,除了忙工作,還要不停的在整理自己在第一家單位編寫的那些糟糕的代碼。有多少忙碌,就有多少收穫,我一直都有這種認識,但在這裏,我才發現,如果不進行思想上的變遷,這些都是白忙。

       第三家企業是國企,主要做稅務軟件,在這裏我經歷了代碼的重構,經歷了框架的編寫,經歷了帶隊完成各種項目軟件。時間在流逝,企業也在變化,到了08年時,現有公司被第四家單位給收購了。

       第四家單位,經歷了6年時光,6年是時光裏,有了家,有了小孩,經歷了技術轉型,有收穫,有遺憾,以後的路繼續走。


       公司鉅變想到了: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風水輪流轉,今年到他家。人生坎坷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