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設計的笑臉

 
    人是有情感的社會羣體。現代產品設計已成爲一種深入人心的人的造物活動。產品不再被看做是一種單純的物質形態,而是與人交流的媒介。由此可見,當今設計師應當把產品當作人類的朋友,從使用者的心理角度出發,謀合人們的慾望,滿足人們的需求。
  情感往往被看作一種人與人之間的行爲,但是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依情論點的出現,讓我們得知,人與物質是可以產生感情的,並可以把這種情感覆蓋在人類的行爲活動中,將情感賦予產品,讓產品具有“人的情感”。
   
  在15世紀到17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中,設計考慮了人的因素,體現了設計以人爲本的本質,爲工業社會的形成帶來了適宜的思想和物質土壤。18世紀下半葉發生在英國的工業革命,掀起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新紀元。形式上,這場革命是新的動力資源引起的一場工業生產的革命,是人類從手工業文明進入機械工業文明的開端,其核心是機械化的生產方式,但是它最終引發的是社會關係的一系列變革,並深刻地影響了近代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環境,從此人們開始與工業產品共同生存在同一個社會環境中,人機關係的解決成爲了設計師們要面對的首要任務。
  工業產品設計可以說是工業革命的產物。長期以來,人們生活在充滿機械化的工業產品的社會環境當中,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節奏,但是這種冷漠的人機關係沒有得到良好的處理和解決,衆多的產品設計師也在不斷地尋求產品設計的新路。在設計探索的過程當中,產生了不同的設計思想和設計流派,這些設計思想和流派的不斷相互交融,促進了設計的發展。現代主義、新現代主義、綠色設計、人性化設計等衆多的設計流派,引領了各個流派時期的工業設計潮流,其不斷地交替興起,促進了設計思想的交流。設計的不斷進步也爲設計師帶來不同的設計課題,尋求一種更加人情化的設計,成爲現代設計師們要解決的任務———讓產品這一物質的形態具有思想性和人的情感。英國設計師莫里森設計的“思想者”椅,以其簡潔的造型,獨特的幽默感,將物賦予了生命力,賦予了人類的情感因素,同時也顯示出了“非物質”設計的無窮魅力。
   
  人是有感情的,人對物產生感情的原因是產品自身充滿了情感。人們在心理層次上的滿足感不會如同物質層次上的滿足感那樣的直觀,它往往難以言說和察覺,甚至許多使用者自己也無法說清楚爲什麼會對某些產品情有獨鍾。在這裏,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產品自身充滿了情感,而人又是有情感的”。作爲產品,首先應當讓人們在看到它的第一眼時,就要喜歡上它,這是產品給人的第一印象。要讓設計的產品具有這樣的效應,就必須讓產品這一物的形態具有情感,從情感上打動人們,引起人們的購買慾望。
  產品是以物的形態存在於人們的生活當中的。如果設計師在設計產品的過程當中,將設計的情感因素融入產品中時,產品就將不再是單純的物,它就具有了人的情感,產品的親和力就會增強,很容易引起人們的情感共鳴,也會與人們產生情感交流。交流本身也是設計的過程,設計是在不斷交流的過程中完成的。在情感化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應當打破人與人之間的生理和心理差別,讓產品更加易於人們的情感交流。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弱勢羣體的情感因素,進行通用無障礙設計,將人們的多種情感因素設計在我們的產品當中,達到物與人情感交流的目的,讓人們首先從心理感受上接受產品,實現情感世界的產品設計。  設計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用設計的有效手段來引導和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這是設計對人們最大的影響。通過情感產品的設計拉近了人們之間的距離,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使其達到美化效果。現代科技的高速度發展,爲我們實現情感產品設計提供了強大和可靠的技術物質支持。高科技的通訊手段與設備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在這種高科技的通訊交流過程當中,依託的是高科技的通信媒介,而這其中,通訊媒介的產品更應當具有產品良好的“親和力”,具有較強的情感化因素,實現情感化設計,讓人們在交流時產生愉悅的心情。而設計生產那種沒有情感可言的“機械化”產品,就不會給人們的交流帶來愉快,也不可能拉進人們之間的遙遠感情距離。    
  設計的本質任務是服務人們的生活,改變人們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而產品的非物質因素是產品設計中要考慮的關鍵。實現產品設計的情感化,以產品這一物的形態來實現人們的溝通,營造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讓產品成爲情感的依託,這就是作爲當代產品設計師所追求的目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