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筆記】二:想做精品的創業爲什麼還會失敗?

 

引言:小W從事互聯網創業。小W的運氣算是比較好的,在創業的時候拿到了朋友的一筆天使投資,然後就招兵買馬開始網站開發。投資人是朋友,對產品只有一個要求,就是要做就做好,做精品。小W認同這個理念,於是在開發過程中,大家都很用心的仔細斟酌每一個頁面怎麼配色,每一個按鈕怎麼搭配、、、

開發了接近半年,網站還沒有開發出來,還停留在添加什麼功能這樣的討論之中,公司賬面上的錢也快沒了、、、最後,整個項目在大家的共同參與下,耗盡了幾萬塊錢,不得不關停。

很多創業專家再給我們做創業輔導的時候都說,要做就做精品,要仔細打磨產品,爲什麼笑W和他的投資人以及團隊做精品產品的創業會走到那個地步呢?

 

一,完美主義情節

說到創業,不可避免的需要說到“完美主義情節“,完美主義情節是這樣的:總是想着讓自己的產品做到沒有人可以模仿,總是想着自己的產品好多好多有趣的功能,總是想着自己的產品有着炫麗的色彩無意挑剔的頁面排版、、、我相信作爲創始人的朋友一定有過這樣的經歷:睡覺到半夜,一想起一個有趣的功能,馬上爬起來記錄下來,然後第二天給團隊的兄弟們說增加這個功能、、、有木有?

很多時候,我們認爲這樣的我們很認真負責,是做事的正確態度。是的,我們不否認,但是,像這樣想一出是一出的做法,個人覺得極有可能將項目弄死,想得越多,死得越快,想出來的辦法公佈得越快,死得越快;爲什麼?從創業的角度來說,開始創業的時候,基本上就將產品的脈絡給整理了,而這時候就應該在堅持原有框架設計的基礎上,快步做出樣品然後調試,而不是在中途不斷修改原有思路,不斷調整需求、、、這樣子開發人員會受不了,而且作爲創始人自己也會越來越亂,產品的重心也會逐漸模糊,開發也會越來越疲憊,時間也花費得越來越多,創業成本越來越高、、、老實說,咱們有那麼多的財力、精力來耗嗎?

古語說:多則惑,少則得。創業,就是一個簡單操作輕裝上陣的過程,千萬不要像海底的王魚一樣,不斷的給自己增加負擔增加再增加,最後把自己給累死、、、

 

二,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

其實,那些創業導師說要做精品創業這個說法也是對的。很多人不明白,這和你上面說的完美主義情節不是相矛盾了嗎?其實並不矛盾。這中間涉及到一個尺度和細節的把握問題。打造精品,自然要涉及到頭腦風暴涉及到有關於產品的各種討論。那麼,該討論什麼?是不是有關產品的所有方面都需要拿出來討論?這就是一個該做什麼和不該做什麼的問題了。

比如:開發一個APP,功能已經定下來了,這時候進來一個合夥人,提出增加一些比較創新的功能,團隊比較多的人也贊同:這樣做是可以讓產品不容易被模仿。那麼,有關這樣的建議需要採納嗎?需要討論嗎?不行!這是涉及到產品根本的,如果要討論這個,就會拖入無休無止的“能不能被模仿”的討論中,大家注意:我們開發的核心是什麼?是快速做出產品對不對?而這時候這個問題已經將我們開發的核心問題改變了,改變成了“如何增加功能防止被模仿”,那麼,在這個思路上面需要做的需要思考的地方太多了,而一旦陷入了這個思考,那麼,開發一定是無止境的;並且,有關於這種思考所做的事情,其實非但毫無意義,而且做得越多,項目死亡的機率越大。

那些可以討論呢?大框架不變的情況下,小的調整是可以的,比如測試軟件在各種類型的手機上的兼容或者色差,諸如此類,但這樣的調整重點並不在於調整本身,而在於時間的把握。作爲一個創業人,時刻要記得:時間就是生命。無論什麼樣的調整,都不能在傷害大局的情況下發生,如果傷害了創業部署,那這樣的調整或者修訂,都是意義不大的。

而在大框架不變的情況下所作出的各種細節調整測試,這纔是“精品”策略。所謂的“精品”,並不是像“打補丁”一樣在產品上添加,而是在產品性能上的極致追求。這也是大多數創業人所誤會的地方。

 

分不清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一味的想做個好產品出來,於是就隨着自己的性子不斷的增加增加,而且還天真的以爲這樣就是在“打造”精品,這樣的思路和做法,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將自己引入死路,如同上文的小W一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