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CMM和抗日義勇軍

(博客從51CTO搬遷過來)

抗日戰爭爆發後,燕京大學中文系學生王道全,憤而退學回家組織抗日義勇隊,剛開始的時候他招募的全是自己的自己的同學和朋友,大部分都是學生,這幫學生剛參加隊伍倒是慷慨激昂,可是漸漸王道全發現這幫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空談,整天打嘴仗,簡直毫無戰力(PCMM第一級,無組織無秩序)。後來王道全找到一個退伍軍官,讓他幫助自己,李明實際考察完隊伍情況之後告訴他,可不能這麼瞎搞了,他根據自己當兵的經驗,給了王道全一個路線圖(SCAMPI評估)。


李明加入之後,先確定了一個人員招募標準,除了學生,當過兵的,會武術的,都納入招募範圍(人事管理)。同時爲了防止那些當兵的和先期招募的大學生互相看不上,互相打小報告,制定出正式的報告制度(溝通和協調),爲了彌補各自的能力欠缺,分別開展武術教學和文化教學,讓大家各自彌補短處(培訓和發展),表現好的給予獎勵,表現差的開除部隊(績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經過半年的時間,隊伍終於有點樣子了(有了基本的管理控制,達到PCMM第二級)。


在這期間,王道全和地方的僞軍打了一仗,沒想到一敗塗地,隊伍幾乎被打殘廢了,比槍法,比軍事素質,抗日義勇軍處處不如。王道全和李明痛定思痛,開始一個點一個點提升自己部隊的戰力,搞偵查的,搞後勤的,拿重武器的,一樣一樣分析出來,制定出一個逐步提高的戰略計劃(勞動力規劃),針對每個專業開始分析,需要請什麼老師,需要提供什麼資源統統給予支持(技能分析和技能培養),不但提高個人能力,還要提高戰鬥協同,炮兵組,爆破組各自成長(團隊發展),爲了防止紙上談兵和閉門造車,部隊廣泛開展諸葛亮大會,讓所有隊員提出意見建議(參與式文化),一時間隊伍朝氣蓬勃,一派昂揚。又經過一年,隊伍的實力已經有很大提高(PCMM已定義級第三級,組織級框架已建立)。


在義勇軍整肅自身的時候,有好幾次僞軍來犯,因爲部隊訓練有素,士氣高昂,所有來犯都被打退,但是義勇軍絲毫不敢鬆懈,繼續提高自己戰力,隊伍裏已經逐步培養出神射手,神炮手,王道全鼓勵他們把經驗知識寫成小冊子,全軍研習(基於技能的資產),同時開始對打仗過程中的命中率開始統計記錄(量化績效管理),研究成功和失敗的例子,隨着越來越多高手和高戰鬥力小組的出現,王道全開始逐步放權,由基層連隊開始自己制定培養計劃(授權型團隊),他自己和李明僅僅負責總體戰力佈局,總體協同效率(組織級能力管理),諸多措施實施之後,王道全和隊員們都對自己充滿信心,鬥志昂揚。(PCMM四級可預測級)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王道全趁着銳氣正盛,迎頭痛擊一個過路的日軍小分隊,這是義勇軍第一次和真正的日軍作戰,因爲義勇軍做了充分的準備,神槍手神炮手和基層部隊配置合理,各部隊臨戰時根據實際充分發揮聰明智慧,義勇軍以全殲日軍小分隊的重大勝利結束戰鬥。成績雖然可喜,但是未來的路還很長,所有士兵和軍官都對自己提出了很高的目標,每天都學習,每天都進步(個人能力持續改進),各個戰鬥部隊之間不斷交流切磋磨合演習(團隊和文化發展),王道全還不斷從八路軍正規部隊那裏找更厲害的老師,找更先進的軍事理論,不斷更新全軍的文化知識(勞動力建設),經過一系列的措施,隊伍不斷成長壯大,戰鬥力越來越強(PCMM五級優化級)。


王道全發起了一個新的戰鬥任務,準備拿下日軍苦心經營佔領長達六年之久的魯縣縣城,這支隊伍能做到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