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理工程師歲月--崔氏家族

我曾經多次反思過自己,作爲一個底層的上班族,作爲一個窮人,我是否有仇富心理,是否對富裕的人有一種天然的敵視。經過大量的比較,自己與別人的比較,富人與富人之間的比較,我確定自己並非是仇富,但是對富人確實是很多時候抱持了一個負面的態度。這個負面來自於這麼一個事實,我常常期望人們,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金錢越多對社會貢獻越多,但是這個期望常常落空。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人們迫不及待的要賺錢,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幾乎採取了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這些手段之卑劣,使人厭惡,就算是有人因此而攫取了大量財富,也使得其他人對此並不敬佩。


我看過吳小波寫的《激盪三十年》,裏面披露了很多事實,其中最讓人不快的是,有很多知名企業,通過種種方式賺了大量的錢,但是這些錢卻並未反饋在提高產品的質量和服務品質上,反而是用在不斷的擴張,永無止境的營銷上面,企業縱然很有名氣,卻完全沒有品牌的信任度,因爲他們在提高質量上從來就是上心不夠。


企業的這種不負責任,如果發生在一些零售行業,縱然大家有損失,好歹也能應付過去,如果發生在房地產行業,那就是大罪大惡了,房子要住很多年,甚至好幾代人,質量一旦有問題,影響極其嚴重。很可惜的是,恰恰是建築行業累積了最大的腐敗,從政府批地,到最後竣工交房,裏面牽涉到了太多的人,太多的事,每個環節都存在着大量的腐敗滋生。


在小地方,三四線城市,別的行業也許沒有什麼起色,但是房地產行業總是異軍突起,基本不會有賺不到錢的情況。如果要在這種小城市,弄一次福布斯排行榜,那麼前十名房地產行業最少佔到6成,我所接觸的崔氏家族,就是這麼一個房地產行業的代表,非常富有。他們富有到什麼程度呢,崔老闆女婿開的車,車牌號是四個7連號,衆所周知,在咱們國家,什麼都可以拿來攀比,拿來印證身份,車牌號不幸也捲入其中,看號碼就能知道一個人的地位。


關於崔老闆的傳奇有很多,最典型的一個就是,他老早在郊區批了一塊地皮,那個時候這塊地位置還相當偏僻,有一條河把這塊地和市區一分兩半,直線距離雖然離着市區不遠,但是要想過來,需要繞很大的彎子,崔老闆拿地的時候尚是白菜價。入手之後,很快崔老闆就鼓動政府修橋,而且自己也積極出資共建,對於地方企業主動建橋修路的事情,政府向來是求之不得,在雙方的努力下很快橋就修好了,這時候再看,那塊地就成了香餑餑了,過了大橋就到了市區,這地就是立刻賣掉,也能賺的盆滿鉢滿。但是崔老闆高瞻遠矚,自然不會貪圖這些小利益,他決定在這塊地皮上修建房屋賺取更多的利益,我們這個建築監理的項目部,也就是爲了這片房子而設立的。


崔老闆自然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圍繞在他身邊的,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有直系親屬,有外戚,還有職業經理,他們共同維護着崔家這片天下,有的時候我感覺他們就像是一個王朝,中國歷史書上的那些故事,在這個縮微版的崔家王朝身上,不斷上演。姓崔的一些直系,算是一個團體,崔老闆夫人所代表的另一方女眷家屬,算是另外一個團體,管財務官建設的職業經理,是第三個團體,這些團體合作的同時又有競爭,時分時合,戲劇情節也不算少。


崔老闆是富人,圍繞着他周圍的人大部分也受其恩澤,跟着富餘起來,富人的故事和前面我所講的民工的故事就截然不同了,富人團隊講究的是豪車,大房子,旅遊,健身,每個月盤算的是到哪裏去玩,買個什麼時尚的衣服,哪兒的自助餐比較好吃,離着周遊世界還差幾個城市。


看起來我似乎有些挑動階級鬥爭的意思,其實沒有,我對世界的基本認識是,存在就是合理,凡事有因有果,窮人爲什麼窮,富人爲什麼富,都是有原因的,富人不一定就是卑劣,窮人不一定就是善良,富人裏有兼濟天下的豪傑,窮人裏也有愚昧無知的小丑。世界在運轉,少不得人就要分開層次,這樣才能保持落差,而這落差正是人類進步的動力,窮人和富人各自有自己的故事,各自有自己的人生。


不過就算是老闆富甲天下,權勢熏天,他也有辦不到的事,也得依仗着別人,和別人鬥智鬥勇。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