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哲學的課後感


    今天聽北京理工的徐磊老師講課,講科學技術哲學,從地球如何產生,人類如何產生,到人類未來的發展,以及世界歷史的發展,還有一些別的,在這裏就不詳細敘述了。主要說一下這次印象比較深的東西。

    人的工作其實也是也是分等級的,工具,團隊,觀念。這是人的工作級別。使用工具和用專門的技術來作爲職業的人,就是工具級別的。之後如果發展好的,可以帶領團隊。當然如果我們能夠像馬雲一樣,用我們的觀念來引導我們世界發展,那麼你就世界上的少數人的行列了。

    在就是我們如果能夠一直充實我們脖子以上耳朵一下的部分,使他不斷的更新版本,那麼我們就到時候對我們的工作說拜拜,如果我們感覺工作不順心,這就是我們的工作自由。就像老師說的,有了工作自由我們纔可以時間的自由,有了時間的自由我們纔可以使用時間去做我們想做的事情,這樣我們的心靈才能夠自由。所以我們要學會充實自己。

    無論是徐磊老師還是別的老師,從他們身上自己有個最直接的也是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們在一直不停的讀書。只有不斷的讀書,自己的內在不斷的充實,自己的眼界不斷的開闊,這樣自己的想法才能夠開闊。這些書不僅僅是我們技術方面的也可以是一些其他的文學方面的書。就像老師說的,可能一些文學方面的書,你自己不一定能夠有興趣讀完,不過我們可以看看主題,序言,看看網上的評論,這樣也讓我們知道不同人的不同想法。這些開闊了我們的眼界,說不定在未來某一天能夠對我們的發展起 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那。

    老師在講,地球上面如何有人類,是從那些真菌,細菌,連細胞都算不上的生物,經過了各種的選擇,有生活的氣候,生活的土地,生活的周圍的各種動物,生活周圍的各種植物的選擇,這樣才一步步的有了現在的人類。但是如果在從頭來一遍,是否仍然可以進化出人類的那?答案是不一定的。誰也不能夠保證從頭來一邊,所有的一切,還可以原封不動的在發生一次。這些事情只是偶然,不是必然。

    就像馬雲,如果時間倒流,馬雲,是否還可以成爲“馬雲”那?這個誰也說不準,因爲就像老師說的,機會來餓了,你就抓住,機會只有一次,抓住了就是你的,抓不住就不會在回來了。人的一生,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往往只有那麼關鍵的兩三次。

在上課的過程中,老師伴隨着ppt的還有很多的推薦的書籍。最後老師也做了一下解說,這些書,不是要我們認認真真的讀的,對於這一類的書籍,我們可以看看,主要內容,目錄,引言,網友的評論,擴寬一下我們的眼界就可以了。其實在這之前,我並不是不知道要看這些東西的,但是我可能還是會主要的一閱讀,書的內容爲主(假設前提是我真的在讀的話)。

   如何說那,這其實是對於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在現在我們網上的知識那麼多,我們要學會如何更加高效的讓他們來爲我們服務,來提高自己。

    老師還講到了友好的界面,將的是我們設計軟件的時候,要對於用戶界面設計的越簡單越大方,越好,這樣我們的軟件可以更容易的被別人使用。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講,這種友好的界面,也是一種我們要學會推銷自己的能力,學會包裝自己,在這個社會,我們在能夠掌握一些稀缺的資源,能力的基礎上,使自己不那麼容易被別人取代的。同時我們要學會包裝自己,學會推銷自己,讓別人知道,大家都能做的,你能做的更好,大家不能夠做的,你也能夠去做。這樣你才能夠更加具有競爭力。能夠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

     科學和技術的活動是人類文明進程的組成部分,使用進化的視野來看,我們可以看到自然界演變的不同階段,生物,人類及其智能的演變。比如:二十世紀物理學和廣義進化理論,告訴我們一個宇宙起源、星系誕生、恆星嬗變、行星凝聚、化學進化、生物涌現及其人類和文化變遷的連貫故事。這是一種大歷史的視野,在此視野下,一切都處於進化的過程中。

    還有近代科學革命和科學的發展,從從哥白尼到牛頓的科學革命歷程到科學方法體系的建立:實驗、數學分析、邏輯分析、公理化方法到經典力學的影響;實證理性的範式:承認無知,邏輯與實驗的檢驗,科學應用;科學的延伸與發展:社會意識的轉型:神授法權到自然法權,產權與市場。這些都是在不斷髮展的。這些都是一個不斷試錯,並演進的經驗體系,是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     

    哲學是自然和社會發展規律的總結和體現,學習哲學能使人按客觀規律辦事,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用進化的角度看待問題。

    人類通過不懈的探索,已經在器物、制度安排和思想觀念等層面取得了一些成就。這是建立未來文明的基礎,也是我們希望之所在。但是,面對複雜世界,我們僅僅持有有限的理性,雖然,科學的光芒照亮了我們眼前不遠的一段路程,不確定的黑暗和風險依然籠罩着我們未來的行程。任何個人、組織和制度都要留下選擇的空間。只有經過競爭和擴散,相對合理的文明模式纔會融入歷史的演進過程,併成爲新的文化模因。未來,還有無數未知的挑戰和機遇,人類社會和我們每一個人都走在進化的路上哈耶克說:進化的力量大於理性設計的力量。此話或有道理。

     老師也說過了,給我們上這個課,他的目的不是讓我們在短期內有什麼提高,而是讓我們提高一下自己的眼界,在未來,我們可遇到事情的時候可以有更加寬闊的眼界來看待問題。所以,我們只有不斷的進度,不斷的進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