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的發展簡史

LED的發展簡史

 

1907Henry Joseph Round 第一次在一塊炭化硅裏觀察到電致發光現象,由於其發出的黃光太暗,不適合實際應用;更難處是在於碳化硅與電致發光不能很好的適應,研究被摒棄了。二十世紀晚期,Berhard GuddenRobert Wichard 在德國使用從鋅硫化物與銅中提煉的黃磷發光,再一次因發光暗淡而停止。1936年,George Destiau出版了一個關於硫化鋅粉末發射光的報告。隨着電流的應用和廣泛的認識,最終出現了“電致發光”這個術語。

二十世紀50年代,英國科學家在電致的實驗中使用半導體砷化鎵發明了第一個具有現代意義的LED,並於60年代面世。據說在早期的試驗中,LED需要放置在液化氮裏,更需要進一步的操作與突破以便能高效率的在室溫下工作。第一個商用LED僅僅只能發出紅外光,但迅速應用於感應與光電領域。60年代末,在砷化鎵基體上使用磷化物發明了第一個可見的紅光LED。磷化鎵的改變變使得LED更高效、發出的紅光更亮,甚至產生橙色的光。

80年代早期到中期對砷化鎵磷化鋁的使用使得第一代高亮度的LED的誕生,先是紅色,接着就是黃色,最後爲綠色。到20世紀90年代早期,採用銦鋁磷化鎵生產出了桔紅、橙、黃和綠光的LED。 第一個有歷史意義的藍光LED也出現在90年代早期,再一次利用金鋼砂。

90年代中期,出現了超亮度的氮化鎵LED,隨即又製造出能產生高強度的綠光和藍光銦氮鎵Led。超亮度藍光蕊片是白光LED的核心,在這個發光蕊片上抹上熒光磷,然後熒光磷通過吸收來自蕊片上的藍色光源再轉化爲白光。就是利用這種技術製造出任何可見顏色的光。

至今(20098月),我們比較通用的高亮白光小功率LED的光強在2000mcd左右,光強越高,角度越小,光強小一點,角度可以做得大一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