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層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開發是系統互聯,是ISO(國際標準化組織)在1985年研究的網絡互連模型。

1、OSI七層模型的劃分

OSI定義了網絡互連的七層模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每一層實現各自的功能和協議,並完成與相鄰的接口通信。OSI的服務定義詳細的說明了各層所提供的服務。某一層的服務就是該層及其下各層的能力,服務可以通過接口提供給更高一層。
各層的解釋如下表:

OSI模型 各層的解釋
應用層 爲應用程序提供服務,常見應用層的網絡服務協議有:HTTP,HTTPS,FTP,POP3、SMTP等
表示層 數據格式化、數據加密。應用層數據的編碼和轉換功能,確保一個系統的應用層發送的數據能被另一個系統的應用層識別,也可對數據進行加密。
會話層 負責建立、管理和終止表示層實體之間的通信會話。
傳輸層 建立、管理和維護端到端的連接,是爲上層協議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數據傳輸服務,包括處理差錯控制和流量控制等問題。TCP,UDP協議在這一層,端口號也是在傳輸層,傳輸層使用不同的端口號區分不同的應用層程序
網絡層 IP地址及路由選擇。通過IP尋址來建立兩個節點之間的連接,爲源端的運輸層送來的分組,選擇合適的路由和交換節點,正確無誤地按照地址傳送給目的端的運輸層。IP協議是在網絡層,通常也被稱作IP協議層
數據鏈路層 提供介質訪問和鏈路管理。將比特組合成字節,再將字節組合成幀,使用鏈路層地址 (以太網使用MAC地址)來訪問介質,並進行差錯檢測。
物理層 物理設備。實際最終信號的傳輸是通過物理層實現的。通過物理介質傳輸比特流。規定了電平、速度和電纜針腳。常用設備有(各種物理設備)集線器、中繼器、調制解調器、網線、雙絞線、同軸電纜。這些都是物理層的傳輸介質

2、通信特點

對等通信,爲了使數據分組從源傳送到目的地,源端OSI模型的每一層都必須與目的端的對等層進行通信,這種通信方式稱爲對等層通信。在每一層通信過程中,使用本層自己協議進行通信。

3、OSI各層對應的協議與設備

OSI模型 每層的協議 每層的設備
應用層 http(80),ftp(20/21),smtp(25),pop3(110) ,telnet(23),dns(53)等 應用程序
傳輸層 TCP,UDP 四層的交換機,四層的路由器
網絡層 IP ICMP RIP IGMP 路由器,三層交換機
數據鏈路層 ARP,RARP,IEEE802.3,PPP,CSMA/CD 網橋、以太網交換機、網卡
物理層 FE自協商, Manchester, MLT-3, 4A, PAM5 中繼器、集線器、雙絞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