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網絡模型

OSI 網絡模型

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 (Open Systc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的一個設計和描述網絡通信的基本框架,包括了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共7層)。

通常把OSI網絡模型的低四層(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稱爲數據流層,而把高三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稱爲應用層。
TCP/IP協議模型和OSI模型的比較

  • 物理層
    計算機網絡的最底層,也是最基礎的層,是有關物理設備通過物理媒體進行互連的描述和規定。物理層協議定義了接口的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規程特性,其以比特流的方式傳送來自數據鏈路層的數據,而不去理會數據的含義或格式。
  • 數據鏈路層
    該層承擔了兩個數據設備(計算機等)通過物理層進行無差錯傳輸數據幀的工作,通常來說這些數據幀的傳輸都需要等待接收方的確認,若有錯誤或者丟失的數據幀必須重新傳送。
  • 網絡層
    該層負責信息尋址以及將邏輯地址與名字轉換爲物理地址。在網絡層中傳輸的是數據包,其需要選擇合適的路徑轉發數據包,使發送方的教據包能夠正確無誤地按地址尋找到接收方的路徑,並將數據包交給接收方。網絡層通常還需要對數據包進行重組以滿足數據鏈路層對數據幀大小的要求,並且還需要考慮不同協議之間的互聯問題。
  • 傳輸層
    該層負責在不同子網中的兩個數據設備之間,數據包可以可靠、順序、無錯地傳輸,在該層中傳輸的是數據段,其向高層用戶提供端到端的可靠的透明傳輸服務,爲不同進程間的數據交換提供可靠的傳送手段。
  • 會話層
    其是利用傳輸層提供的端到端服務,向表示層或會話用戶提供會話服務。會話層的主要功能是在兩個節點間建立、維護和釋放面向用戶的連接,並對會話進行管理和控制,保證會話數據可靠傳送。
  • 表示層
    其負責在不同的數據格式之間進行轉換操作,以實現不同計算機系統間的信息交換,以及負責編碼、加密、壓縮等操作。
  • 應用層
    其直接和用戶以及應用程序進行數據交互,包括了大量的應用協議,如 Telnet、SSH、DNS、HTTP 等。

它的最大優點是將服務、接口和協議這三個概念明確地區分開來,概念清楚,理論也比較完整。但是,它既複雜又不實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