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失敗,論文沒寫,工作毫無頭緒:2020這屆畢業生有多慘?!

作者 | 懷左
來源 | 懷左同學(ID: hztongxue)

昨天逛微博時,我發現了這樣一個熱搜:“這屆畢業生有多慘。”

最近我在和很多快畢業的讀者朋友交流時,聽他們講了很多畢業的難處,設身處地地去想,他們確實太難了:

有的人考研失敗後目前還不知道怎麼辦;

有的人嘴上說着寫論文但現在論文還未開始寫;

有的人早就有了目標公司但現在也沒法開始行動;

……

今天這篇文章,我在和很多大四的小夥伴聊了之後,把我自己想象成一個符合上述三種情況的一個比較“慘”的畢業生,然後展開了我的故事:

“這屆畢業生真的太慘了”,作爲一名今年剛考研失敗的大四狗,看到這個微博熱搜時,心裏真的五味雜陳。

評論區裏很多小夥伴調侃:“年前花的一分不剩,年後一分也沒掙,天天和牀如膠似漆的我,躺在牀上焦慮不安、輾轉難眠。”

但我想說,沒有經濟來源是一個問題,但真正讓人焦慮的還是畢業、就業問題:投了無數簡歷但是都石沉大海;

快要交論文初稿了,但還一頭霧水,找不到數據、建不了模型;

考研失敗,在國家線邊緣徘徊的分數,讓人很想掙扎一下,但又沒有勇氣和信心。

當所有的事情堆積在一起時,才體會到畢業生的難纔開始責怪當初沒有盡全力的自己。

所以今天我寫下這篇文章,既是因爲看了微博有些感同身受,也是希望能夠給還有機會改變的學弟學妹們一個警醒。

01 考研失敗

考研成績公佈那天,我懵逼了。

本來我以爲自己早做好了接受失敗的準備,但真到出分那天,還是選擇了逃避,打心眼裏不敢看成績。我從早上七八點一直磨蹭到了下午3三點,始終沒有勇氣打開研招網。

不停的有同學、朋友、老師發消息過來,一再詢問自己的成績考的怎麼樣,但我始終只能假裝沒看到消息。

拿到分數時,我反而坦然了,沒有驚喜也沒有預想中的悲傷,但是一想到工作還是二戰,我還是陷入了焦慮。

失敗我能接受,我真正不能接受的是失敗以後,沒來由的空虛感,以及面對不得不選擇踏入社會的不安和不知所措。

拋開自己不談,父母也是我們焦慮的原因之一。

一直不怎麼玩手機的母親,卻一次次問我什麼時間可以查成績,有多少省份推遲了出分時間,國家又推出了哪些新政策…

考研這個話題,在我們家並不敏感,但父母卻總是那樣小心翼翼地試探,也許他們怕我無法接受,但其實我無法接受的是讓他們難受。

有時候我們接受不了的,並不是自己的失敗,而是父母落空的期待。

現在我都不太知道該如何面對家人,面對老師和同學,繼續二戰還是工作,我還在思考中……

02 論文沒寫

考研沒有考上,我們可以換一條路,但論文沒寫,卻不能換個方法畢業。

疫情初期很多人都說,一定要儘早把論文寫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但真實的情況卻是:“今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明天再寫吧,今天再玩最後一天。

完全沒辦法下筆,你們到底怎麼寫的啊?

每天望着空蕩蕩的word文檔,還氣定神閒的打開了微博,真想捶死自己。

果不其然,2月磨蹭到了3月,論文還是沒有動筆,別人都交初稿了,自己纔開始着急,但是心中還是依然有抵觸情緒,不願意去動手。每天擔驚受怕,緊張兮兮,就是不願意逼自己一把,趕緊寫完。我想這應該是很多人面對論文的真實寫照吧。

剛開始我也是這樣的想法,能拖一天是一天吧,甚至還告訴自己:最後寫、效率高、速度快。

但越到後面才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很大一部分焦慮就源於心底壓着一件大事,一件自己不得不做,但是又想逃避的事。

拿我自己來說,開始動筆寫論文,基本框架寫的差不多的時候,我的焦慮也減少了,解決了一件大事,心裏也變得輕鬆不少。

萬事開頭難這句話,放在寫論文身上也是有道理的,只要你開始動筆,就一定會發現,其實沒有想象中那樣困難。

所以,如果還沒有動手的小夥伴們,趁着疫情,趕緊動起手來,論文寫完了,整個人會輕鬆不少,也許畢業也就沒想像中悽慘了。

03 工作毫無頭緒

論文只是讓人頭大,工作纔是真的讓人頭疼。

很多人考研是爲了暫時躲避自己還沒準備好進入社會這個事實,躲避七大姑八大姨的詢問,工作找到了嗎?工資多少?

作爲一名大四狗,從來免不了要被“議論”。

考研失敗不可怕,找不到工作纔可怕。考研失敗了,別人也許會說上幾句,但也只是類似“找工作吧,讀書太難了”之類的話,而一旦成爲了無業遊民,別人一定會吐槽:“不是讀了大學嗎?連個工作都找不到?不可能吧!你的大學白讀了嗎?”

別人酸上幾句,其實過了也就過了,更讓人難受的是父母明裏暗裏的比較,一不小心你又成爲了別人家的孩子,只不過是反面教材。

微博上很多人說,在家裏最怕爸媽上思政課,但我想說,其實最難的不是上思政課而是問你:“你同學工作怎麼樣了,工資高嗎?”

你如果回答他們:“還不錯,大概5、6千吧,能養活自己。”得到的迴應大多是:“可真厲害啊,現在人家父母可以輕鬆點了吧。”

一句話,幾個字,但你卻無言以對。只能感慨,有時候語言並不是殺傷力最強的武器,語氣纔是,氣的不是父母不理解,而是自己的無用。

曾經因爲考研,我們可以心安理得的不去想工作的事,不去想如何養活自己的問題,但一旦考研結束,這個藉口沒有了,才發現畢業的恐懼。

沒有提前佈局,不夠努力,不會居安思危的後果就是陷入無盡的焦慮和痛苦。既想要逃避,得過且過的混下去,又深知不去準備的後果會更慘。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如果現在的你還在校園,請珍惜時間,提前規劃,別給自己將來的自己焦慮的機會。

04 人生就是在不停地做選擇

畢業前,我們有四條路,考研、出國、考公、就業等很多選擇,很多人說這是大學最難的選擇,但我想說,其實這屆畢業生面臨的選擇纔是最難的。

考研失敗去不了理想的學校,但付出了時間和心血,放棄又不甘心;遇到疫情,工作泡湯,只能宅在家裏乾着急;論文寫不完、畢業成了大問題,家長還要不停問人生計劃和安排。

不過對於畢業生來說,真正讓他們頭痛的事,還是如何在這個岔路口做出最優選擇的問題。

到底是選擇死扛到底,繼續心無旁騖的二戰;還是先找工作,進入社會以後再思考考研的問題。

大多數畢業生目前在家的狀態就是焦慮和糾結,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只能一邊麻痹自己,一邊逃避問題,一邊感概“我太難了,我實在太慘了。”

有時候我也會想,坦然面對,不要逃避現實,也許纔是最好的辦法。

不管是考研失敗還是找不到工作,我們首先應該做的可能是先去接受不完美的結果,接受別人給的評價,自己不去逃避,才能更好地去解決問題。

不管工作體面不體面,先去投簡歷等面試;不管論文有多難,先去動筆查資料;不管能不能有幸被學校錄取,也不管會不會二戰,先去準備自己。

羅曼.羅蘭說過:“真正的英雄主義,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對於處在困難面前的我們來說,這句話也可以是:“坦然接受好與不好,學會面對現實,然後解決問題。”

用計劃去應對變化,別一直被負面情緒控制。

最後我想用張泉靈的一句話結束今天這篇文章:“年輕的好處就是,儘管此時你們不盡如人意,但依然還有機會。”

不管有多難,也不管有多慘,生活還需要繼續,我們仍然要努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