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性能測試基礎部分內容3

性能測試流程

測試執行

  1. 搭建測試環境
  2. 部署測試環境
  3. 執行測試環境
  4. 測試指標監控

結果分析報告

定義:測試結果分析、測試問題定位、測試報告輸出

  1. 性能符合性驗證:查看測試結果是否滿足要求,比如響應時間、資源利用率、吞吐量等等

  2. 性能能力驗證:查看測試結果是否滿足要求,記錄軟件系統的性能變化曲線

  3. 對於確定是否存在性能瓶頸:首先判斷是否存在硬件(包括網絡)瓶頸問題,若不存在硬件瓶頸問題,則按照應用軟件到系統軟件(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操作系統)的順序進行分析,確定瓶頸點
    性能調優:由性能能力驗證確定性能瓶頸分析方法

    *硬件瓶頸分析方法(windows—) perfmon
    內存分析方法
    處理器分析方法
    磁盤I/O分析方法 	軟件瓶頸分析方法*
    

軟件瓶頸分析方法 :分析事務響應時間、吞吐量,確定是否存在性能問題,若發現存在性能問題,則找出響應時間不符合要求或者出現多個失敗的事務,對其進行分解,然後對其進行網頁細分,以確定影響性能的元素。
https://www.cnblogs.com/fanpl/articles/8762947.html linux系統下性能監控

  1. 測試報告
    測試指標:描述與測試場景對應的事務平均響應時間、事務吞吐率、資源消耗指標、運行的用戶數等信息。
    結果分析與總結:根據測試目標,描述最後分析得到的結果,並給出相應的建議。
    測試報告案例

驗收測試

交給客戶,客戶驗證軟件的測試、一般會走核心業務,然後隨機性的進行簡單的測試過程

性能需求

隱性性能需求

隱性性能需求通常由普通型客戶提出

顯性性能需求

顯性性能需求一般由專業型客戶提出,這類客戶往往具備自己的開發部門和測試團隊

性能需求獲取方法

依據用戶明確要求

依據用戶明確給出的測試相關數據和指標是分析系統性能需求最直接,最簡便的方法

依據用戶提供的已有數據整理分析得出

已有數據指的是客戶業務交易的紙質數據等

依據同行業中類似項目或類似行業中的數據

當自己沒有某些資源時,要學會藉助外界力量幫助自己實現性能目標的獲取

80/20原則分析計算得出

舉例:
某公司每年業務量集中在8個月,每個月20個工作日,每個工作日工作8小時。
公司每年處理業務數約100萬筆,其中15%的業務處理中每筆業務需對應用服務器提交7次請求;其中70%的業務處理中每筆業務需對應用服務器提交5次請求;其餘15%的業務處理中每筆業務需對應用服務器提交3次請求。考慮到今後三年業務發展的需要,測試需按現有業務量的2倍進行。
總的請求數爲:
(100x15%x7+100x70%x5+100x15%x3)x2=1000萬次/年
每天請求數爲:1000/160=6.25萬次/天
每秒請求數爲:(62500x80%)/(8x20%x3600)=8.68次/秒
不以2-8原則:
62500/(8x3600)=62500/28800=2.7次/秒

性能三方面

應用客戶端性能的測試

應用在網絡上的性能測試

應用在服務器端的性能測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