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3個策略,輕鬆提升數據信息傳達效率

在閱讀正文之前,先請大家一起來玩個遊戲。下面這些圖,看看大家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

圖1,不同大小的圓,你的眼睛是否立刻被那個小圓吸引?

圖2,不同方向的線段,你的眼睛是否停留在了那個傾斜的線段?

圖3,不同顏色的圓,你的眼睛是否馬上識別出來灰色的圓圈?

圖4,不同形狀,你的眼睛是否首先注意到的是那個正方形?

圖5,不同透明度,你的眼睛是否最先注意到那個透明瞭的線段?

不同的標記、位置、長度、粗細、動作下,你的眼睛都會被那個與衆不同的東西給抓住,最先意識到它的不一樣。

當眼睛掃過上述這些內容時,你的視線會被每組中唯一的一個與衆不同的元素所吸引,你根本不需要任何有意識的思考就會被它吸引到。這正是因爲我們的大腦天生能快速找出環境中的差異,這是一個認知心理學概念——前注意過程(Pre-attentive processing)

| 前注意過程有什麼用

當有策略地使用前注意過程,就能夠讓受衆的注意力引導至你期望的地方,不知不覺地看到我們期望展現的內容。

此外根據不同前注意過程對注意力的吸引強弱,可以建立視覺層次,按你希望的方式和順序引導受衆處理信息。

 

劃重點,前注意過程兩個作用:

第一,引導受衆注意到特定位置。

第二,建立視覺層次,引導受衆按你的順序閱讀。

 

因此利用前注意過程所建立的視覺層次可以爲受衆提供隱式的指示,引導他們處理信息,我們可以標記什麼是最重要的,他們應該最先關注,什麼是次重要的,接下來應該關注的。

 

舉個例子,

重複使用相同的圖表表達,但不同部分強調不同的問題或同一個問題的不同方面。這是前注意過程的有效策略。首先讓受衆熟悉數據和圖表,然後再進行說明。下圖中產品優勢的6個特性正式使用了這種重複策略。
明亮的藍色通常會比柔和的藍色吸引更多的注意。而兩者都會比淺灰色吸引更多的注意。因此用淺灰色將必要但不影響信息傳遞的元素淡化到背景中,減少對受衆注意力的競爭,使受衆能夠更簡單、更快速地消化我們提供的信息。文字的描述是這種顏色改變策略的實踐。

一些特殊的標籤、形狀、按鈕、則充當了“看這裏”的信號,更快地將手中的注意力吸引到那裏。柔和的藍色“聯繫我們”按鈕,在不喧賓奪主的前提下,最終吸引了受衆的注意,呼喚他們的點擊操作。

| 實用策略

講了這麼多,相信大家對前注意過程有了一定的瞭解。下面就討論三個好用的前注意過程策略,對大小、顏色和空間位置的使用,大家可以嘗試着把它用於日常彙報的ppt、可視化大屏等等需要數據可視化表達的場景中來。

1.大小

很簡單,就一句話:當幾個數據重要性相同時,請使用相同的大小。相反,如果有一件事尤其重要,那麼大小可以用來體現,毫無猶豫的將它放大吧。

2.顏色

顏色是吸引受衆注意的最強大工具,但請剋制爲了豐富多彩而使用顏色的衝動,對顏色的使用建議遵循以下原則:

  • 少量使用

只有少量使用顏色才能確保有效性,種類太多會導致沒有哪一種是足夠突出的,前注意過程消失,一切都不同,不但不能突出其中的某些內容,而且會令人分心。

視線在高飽和度的顏色上探索卻不知重點,使用單一顏色的不同飽和度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使用了同一個顏色,我們更容易看到其不同飽和度下代表的量化假設。

下面的圖,明顯左圖會更容易看到不同省份的熱力的變化程度。

一般來說,人眼難以區分出七種以上的顏色,除非顏色直接反映數據中的值,否則請將類保持在七個以下。

  • 一致性

儘可能避免將集中顏色用於別的目的。不要改變顏色使用,否則會讓受衆感到困擾。設想下此前你使用紅色代表警告,卻在後續圖表中用紅色代表讚揚。

不要改變顏色使用,會讓用戶困惑。當然如果你希望表達主題或者語氣的明顯變化,顏色切換是利器。

  • 考慮色覺障礙者

8%的男性和0.5%的女性是色盲患者,更有大類色弱患者。通常他們難以區分紅色和綠色,所以可以考慮加粗、不同的飽和度或亮度,以及在數字前添加正負號等方法確保突出兩個數字。後面我們也會有專門的專題討論如何爲色覺障礙者進行設計。

這裏先給推薦一個開源軟件——Color Oracle,在設計的過程中能夠模擬各種類型的色盲來輔助選擇合適的顏色。

正常人眼中的顏色

正常人眼中的顏色

紅色色盲和綠色色盲人眼中的世界

3.頁面位置

還記得前面一篇文章裏我們講的之字形視線嗎?

大部分人習慣性的從左上角開始閱讀,哪怕其他視覺線索嘗試鼓勵去做有想法的事情,還是會不自覺的從左上角開始讀起。因此請注意你頁面元素的擺放位置,讓受衆感到自然並且留意到你最希望受衆看到的內容,把重要的內容放在左上角的部分。

有趣的是,你可以多留意留意紙質的報紙,基本都遵循了這樣的規則。我們先看到的肯定是人民日報這幾個字,然後再是頭條、頭圖等等。

當然如果爲了使版面不要有那麼強的整體感和緊張,也可以打破這種“左上到右下”的排版規則,緩解這種拘束感。

| 案例分析

最後,拿一個Easy[V]平臺中的模板和大家再總結下本文講的前注意過程。

在看上方這個可視化大屏的時候,大概率你的視線移動過程是“標題-中心地圖-左側圖表-右側圖表”,其中有動態的部分又會比靜態圖表更容易被看到,頁面位置和大小的前注意過程策略造成了這樣的順序。整個頁面以藍紫色爲主要配色,但黃色飛線會非常抓人眼球,在第一時間讓你瞭解從北京與各地的聯繫。不同比例佔比的餅圖,通過動態的突出動畫,能快速的讓你瞭解各系列數據的分佈情況。時序的折線變化動畫,讓你注意到不同系列的變化趨勢。排名標題輪播,增加了頁面動感的同時也在向你傳達top10的具體情況。

所有的好設計其實都是專業思考的過程的反映。通過前注意過程,潛移默化地引導你的閱讀順序,強調重點的內容。好的可視化大屏,是藝術更是科學,細微的變動可能完全影響數據信息的傳達。

袋鼠雲可視化團隊希望提供一些基本知識,從如何選擇合適的圖表到如何創造一個好的故事,讓你在數據溝通上勝人一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