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原理(12)—— 網絡層服務、數據報網絡/虛電路網絡

網絡層

  • 從發送主機向接收主機傳送數據段(segment)
    • 發送主機:將數據段封裝到數據報(datagram)中
    • 接收主機:向傳輸層交付數據段(segment)
  • 每個主機和路由器都運行網絡層協議
  • 路由器檢驗所有穿越它的IP數據報的頭部域
    • 決策如何處理IP數據報
1. 網絡層核心功能——轉發與路由、連接建立
  • 轉發(forwarding):將分組從路由器的輸入端口轉移到合適的輸出端口。
    • 轉發表確定在本路由器如何轉發分組(地址信息-輸出鏈路)
  • 路由(routing):確定分組從源到目的經過的路徑
    • 路由算法(routing algorithms):確定通過網絡的端到端路徑
  • 連接建立:某些網絡的重要功能
    • ATM,幀中繼,X.25
  • 數據分組傳輸之前兩端主機需要首先建立虛擬/邏輯連接
    • 網絡設備(如路由器)參與連接的建立
網絡層連接與傳輸層連接的對比
  • 網絡層連接:兩個主機之間(路徑上的路由器等網絡設備參與其中)
  • 傳輸層連接:兩個應用進程之間(對中間網絡設備透明)
2. 網絡層服務模型
  • 無連接服務(connection-less service)
    • 不事先爲系列分組的傳輸確定傳輸路徑
    • 每個分組獨立確定傳輸路徑
    • 不同分組可能傳輸路徑不同
    • 數據報網絡(datagram network)
  • 連接服務(connection service)
    • 首先爲系列分組的傳輸確定從源到目的經過的路徑(建立連接)
    • 然後沿該路徑(連接)傳輸系列分組
    • 傳輸結束後拆除連接
    • 虛電路網絡(virtual-circuit network)
3. 數據報網絡——無連接
  • 網絡層無連接
  • 每個分組攜帶目的地址
  • 路由器根據分組的目的地址轉發分組
    • 基於路由協議/算法構建轉發表
    • 檢索轉發表
    • 每個分組獨立選路
4. 虛電路網絡——有連接
  • 虛電路:一條從源主機到目的主機,類似於電路的路徑(邏輯連接)。
    • 分組交換
    • 每個分組的傳輸利用鏈路的全部帶寬
    • 源到目的路徑經過的網絡層設備共同完成虛電路功能
  • 通信過程
    • 呼叫建立(call setup)→ 數據傳輸 → 拆除呼叫
  • 每個分組攜帶虛電路標識(VCID),而不是目的主機地址
  • 虛電路經過的每個網絡設備(如路由器),維護每條經過他的虛電路連接狀態
  • 鏈路、網絡設備資源(如帶寬、緩存等)可以面向VC進行預分配
    • 預分配資源=可預期服務性能
    • 如ATM的電路仿真(CBR)
VC的具體實現
  • 每條虛電路包括:
    • 從源主機到目的主機的一條路徑
    • 虛電路號(VCID),沿路每段鏈路一個編號
    • 沿路每個網絡層設備(如路由器),利用轉發表記錄經過的每條虛電路
  • 沿某條虛電路傳輸的分組,攜帶對應虛電路的VCID,而不是目的地址
  • 同一條VC,在每段鏈路上的VCID通常不同
    • 路由器轉發分組時依據轉發表改寫/替換虛電路號
    • VC路徑上每個路由器都需要維護VC連接的狀態信息
虛電路信令協議(signaling protocols)
  • 用於VC建立、維護與拆除
    • 路徑選擇
  • 應用於虛電路網絡
    • 如ATM、幀中繼(frame-relay)網絡等
  • 目前的Internet不採用
數據報網絡 V.s. 虛電路網絡
Internet(數據報網路)
  • 計算機之間的數據交換
    • “彈性”服務,沒有嚴格的時間需求
  • 鏈路類型衆多
    • 特點、性能各異
    • 統一服務困難
  • “智能”端系統(計算機)
    • 可以自適應、性能控制、差錯恢復
  • 簡化網絡,複雜“邊緣”
ATM(虛電路網絡)
  • 電話網絡演變而來

  • 核心業務是實時對話

    • 嚴格的時間、可靠性需求
    • 需要有保障的服務
  • “啞(dumb)”端系統(非智能,如電話機、傳真機)

  • 簡化“邊緣”,複雜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