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閃存技術:eMMC、UFS2.1、UFS3.0、SSD

它們的區別和作用

SSD 主要作用是取代 PC/服務器 上的 HDD 硬盤,它需要:

  • 超大容量(百GB~TB級別)
  • 極高的並行性以提高性能
  • 對功耗,體積等要求並不敏感
  • 兼容已有接口技術 (如SATA,PCI)

SSD發展歷程:https://blog.csdn.net/u012414189/article/details/85063550

而 eMMC 和 UFS主要是針對移動設備發明的,它們需要:

  • 適當的容量、性能
  • 對功耗 ,體積的要求極其敏感
  • 僅需遵循一定的接口標準

eMMC的發展歷程

MMC,是一種閃存卡 (Flash Memory Card) 標準,它定義了MMC的架構以及訪問Flash Memory的接口和協議。而eMMC(embedded MultiMediaCard)則是對MMC的一個拓展,以滿足更高標準的性能、成本、體積、穩定、易用等的需求。

Flash分爲兩種規格:NOR Flash和NAND Flash,兩者均爲非易失性閃存模塊。
1988年,Intel首次發出NOR flash技術,徹底改變了原先由EPROM和EEPROM一統天下的局面。NOR類似於DRAM, 以存儲程序代碼爲主,可以讓微處理器直接讀取。因爲讀取速度較快,晶片容量較低,所以多應用在手機這樣的通訊產品中。
1989年,東芝公司發表NAND flash結構,強調降低每比特的成本,更高的性能,並且像磁盤一樣可以通過接口輕鬆升級。因爲NAND flash的晶片容量相對於NOR大,更像硬盤,寫入與清除資料的速度遠快於NOR,所以多應用在小型機以儲存資料爲主。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NAND Flash的存儲單元發展:從SLC, MLC到TLC,超越摩爾定律
TLC (Triple-Level Cell) , 即3bit/cell,速度慢,壽命短,價格便宜,約500次讀寫壽命。
MLC (Multi-Level Cell) , 即2bit/cell ,速度一般,壽命一般,價格一般,約3000-10000次讀寫壽命。
SLC (Single-Level Cell) , 即1bit/cell,讀寫速度快,壽命長,價格是MLC三倍以上,約10萬次讀寫壽命。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來的。其內容爲: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個月翻兩倍以上。而NAND Flash行業的摩爾定律週期則只有12個月。

隨着納米制程工藝和存儲單元的發展,使得同樣大小的芯片有更高密度和更多的存儲單元,Flash得以在容量迅速增加的同時,還大幅降低了單位存儲容量的成本,嵌入式存儲eMMC即營運而生。

eMMC ( Embedded Multi Media Card) 採用統一的MMC標準接口, 把高密度NAND Flash以及MMC Controller封裝在一顆BGA芯片中。針對Flash的特性,產品內部已經包含了Flash管理技術,包括錯誤探測和糾正,flash平均擦寫,壞塊管理,掉電保護等技術。用戶無需擔心產品內部flash晶圓製程和工藝的變化,同時eMMC單顆芯片爲主板內部節省更多的空間。

從eMMC到UFS

eMMC的協議因爲多年未更新,並且eMMC的數據時序標準到達瓶頸,所以很難再有新的發展。而且並行8總線的eMMC因爲需要並行-串行轉換,速率很難提升上去。而連接簡單、高速率、串行方式的UFS變成新的趨勢。

UFS (Universal Flash Storage,通用閃存存儲),UFS是一種高性能接口,設計用於需要最小化功耗的應用,包括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系統以及汽車應用,其高速串行接口和優化協議可顯着提高吞吐量和系統性能。

數據傳輸形式不同
  • eMMC爲半雙工結構,同一時間下只能讀取或者寫入,但是UFS是全雙工結構,既可以讀取又可以寫入。
  • UFS使用的是差分傳輸結構,而eMMC使用的是單線傳輸形式需要考慮噪聲容限等指標,且信號電平要高於UFS,因此速率受限不如UFS。
eMMC、UFS、SATA速率比較

eMMC與UFS相比,總線數量太多,但最終處理都是要變爲串行機器碼的,所以如果eMMC協議沒有革新,則遲早被UFS取代。況且因爲溫度導致的時序飄移等情況,在eMMC5.1版本下,爲了優化在HS400模式下這個問題,專門增加了strobe這個引腳來自適應時序對其,如果eMMC再升高傳輸模式,則就需要做出新的改變。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總線傳輸形式不同

雖然都是同步傳輸方式,即都需要時鐘信號作爲參考,但:

  • eMMC使用8條數據總線做複用(地址和數據,發送和接收),外加命令線以及新增的STROBE線;需要的IO口很多,比較複雜
  • UFS只需要兩組差分線,一條是時鐘線就可以了,並且是雙向數據發送接收,全雙工;IO口配置也比較簡單,就像USB3.0一樣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UFS2.1到UFS3.0

UFS常見的標準有UFS2.0、UFS2.1,加上最新的UFS3.0。3.0是在2018年初由固態技術協會(JEDEC)正式發佈的,採用了全新的HS-G4規範,一年多後,UFS3.0才大量上市。

  • 全新HG-G4規範,帶寬翻倍,UFS3.0閃存的單通道帶寬提升到11.6Gbps,比之前G3標準的UFS2.1翻了一倍,考慮到UFS3.0支持雙通道讀寫,實際的帶寬爲11.6*2=23.2Gbps,換算過來就是2.9GB/s。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高密度的存儲器,UFS3.0採用了全新的NAND存儲器,降低功耗的同時還提升性能。
    UFS3.0接口帶寬高達2900MB/s
    相比UFS2.1的1450MB/s,性能翻倍
    UFS 3.0的接口電壓比UFS2.1更低
    給閃存顆粒供電的VCC電源從2.9V降到了2.5V
    給主控供電的VCCQ從1.8V降到了1.2V
    接口電壓的降低直接關係功耗和發熱
    UFS3.0每GB/s順序讀取功耗比UFS2.1降低了60%
    UFS3.0每GB/s順序寫入功耗比UFS2.1降低了48%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支持Write Turbo的UFS3.0

UFS3.0的性能瓶頸是寫入速度,Write Turbo依靠SLC動態加速,當Host往閃存寫入數據時候,首先將數據寫入速度更快的SLC,當用戶不再需要寫入數據時,UFS主控會將SLC的數據寫入速度較慢的TLC,類似於PC CPU緩存和內存間的關係。
2020年安卓高端旗艦手機標配:
驍龍865+LPDDR5+Write Turbo UFS3.0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參考鏈接:https://blog.csdn.net/LUOHUATINGYUSHENG/article/details/94624348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55143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