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自媒體

2003年,在美國有人提出了“we media”這個術語,中文翻譯過來就是自媒體,但一直沒有興起,2013年隨着微信公衆號的興起,越來越多得人開始重視自媒體了。與自媒體相對的是傳統媒體,即通過統一固定的渠道進行傳播的媒體媒介,以前的有央視網,各種主題雜誌期刊(紙質書、mp4/flv、網頁),現在大多通過各個平臺進行宣傳,比如微博、微信公衆號等。自媒體是知識付費的產品,或者說是互聯網產品,一般自媒體的主體ip是一個人,表現形式是一個人物ip/卡通形象/團隊概念等,比如董明珠的微博賬號、巫師財經、半佛仙人、回形針、papi醬、知乎劉看山等。

 

現在主流的自媒體平臺分爲文章綜合類、直播類、短視頻類等平臺。

綜合類有百家號(百度搜索上隨機推薦的那些文章)、微博(自媒體發源地,各種大V)、微信公衆號、頭條號(和抖音是一個老闆)等

直播類有淘寶、b站、快手、抖音等

短視頻類有微信視頻號、美拍、b站、快手、抖音等

還有一種是圈子類的社區產品,比如男/女同性戀網站、潮人圈、電子煙愛好者、程序員社區、老鄉微信羣等。

 

這些產品的目標用戶一般分爲投稿人和消費者,對於投稿人來說,總的感覺就是創作不易,推廣艱難,搜索引擎和各種殭屍粉鍵盤俠過於強大。平臺各自有自己的規則,會說你違規,內容與平臺內容定位不符合,有的文章這個平臺發的了,其他平臺發不了,會說你帶廣告(有二維碼、有廣告鏈接)、內容重複低質等,所以基本一個賬號一個產品很難在網絡上長久不衰,並且不被詬病的。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是總有被敷衍的感覺。

 

自媒體往後發展的趨勢就是不斷的新人培訓和收各種智商稅,然後變成另一種形式的央視新聞,衆說紛紜最後的結果就是變成了如歌曲般此起彼伏的和諧,或者說一種存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