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碼中關於堆和棧的理解

本文是我從他處轉載而來,只是對內容作了簡單修改(改的很少):https://blog.csdn.net/yingms/article/details/53188974

一、預備知識—程序的內存分配

一個由c/C++編譯的程序佔用的內存分爲以下幾個部分
1、棧區(stack)— 由編譯器自動分配釋放 ,存放函數的參數值,局部變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類似於數據結構中的棧。
2、堆區(heap) — 一般由程序員分配釋放, 若程序員不釋放,程序結束時可能由OS回收 。注意它與數據結構中的堆是兩回事,分配方式倒是類似於鏈表,呵呵。
3、全局區(靜態區)(static)—,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的存儲是放在一塊的,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在一塊區域, 未初始化的全局變量和未初始化的靜態變量在相鄰的另一塊區域。 - 程序結束後有系統釋放
4、文字常量區—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這裏的。 程序結束後由系統釋放
5、程序代碼區—存放函數體的二進制代碼。

二、例子程序

 

//main.cpp
int a = 0; //全局初始化區
int a = 0; //全局初始化區
char *p1; //全局未初始化區
main() {
    int b; //棧
    char s[] = "abc"; //棧
    char *p2; //棧
    char *p3 = "123456"; //123456\0在常量區,p3在棧上。
    static int c = 0; //全局(靜態)初始化區
    p1 = (char *)malloc(10);
    p2 = (char *)malloc(20);
    //分配得來得10和20字節的區域就在堆區。
    strcpy(p1, "123456"); //123456\0放在常量區,編譯器可能會將它與p3所指向的"123456"優化成一個地方。
}

 

二、堆和棧的理論知識

2.1申請方式

stack:
由系統自動分配。 例如,聲明在函數中一個局部變量 int b; 系統自動在棧中爲b開闢空間
heap:
需要程序員自己申請,並指明大小,在c中malloc函數
p1 = (char *)malloc(10);
在C++中用new運算符
p2 = (char *)malloc(10);
但是注意p1、p2本身是在棧中的。

2.2 申請後系統的響應

棧:只要棧的剩餘空間大於所申請空間,系統將爲程序提供內存,否則將報異常提示棧溢出。
堆:首先應該知道操作系統有一個記錄空閒內存地址的鏈表,當系統收到程序的申請時,
會遍歷該鏈表,尋找第一個空間大於所申請空間的堆結點,然後將該結點從空閒結點鏈表中刪除,並將該結點的空間分配給程序,另外,對於大多數系統,會在這塊內存空間中的首地址處記錄本次分配的大小,這樣,代碼中的delete語句才能正確的釋放本內存空間。另外,由於找到的堆結點的大小不一定正好等於申請的大小,系統會自動的將多餘的那部分重新放入空閒鏈表中。

2.3 申請大小的限制

棧:在Windows下,棧是向低地址擴展的數據結構,是一塊連續的內存的區域。這句話的意思是棧頂的地址和棧的最大容量是系統預先規定好的,在WINDOWS下,棧的大小是2M(也有的說是1M,總之是一個編譯時就確定的常數),如果申請的空間超過棧的剩餘空間時,將提示overflow。因此,能從棧獲得的空間較小。
堆:堆是向高地址擴展的數據結構,是不連續的內存區域。這是由於系統是用鏈表來存儲的空閒內存地址的,自然是不連續的,而鏈表的遍歷方向是由低地址向高地址。堆的大小受限於計算機系統中有效的虛擬內存。由此可見,堆獲得的空間比較靈活,也比較大。

2.4 申請效率的比較:

棧由系統自動分配,速度較快。但程序員是無法控制的。
堆是由new分配的內存,一般速度比較慢,而且容易產生內存碎片,不過用起來最方便.
另外,在WINDOWS下,最好的方式是用VirtualAlloc分配內存,他不是在堆,也不是在棧是直接在進程的地址空間中保留一快內存,雖然用起來最不方便。但是速度快,也最靈活。

2.5 堆和棧中的存儲內容

棧: 在函數調用時,第一個進棧的是主函數中後的下一條指令(函數調用語句的下一條可執行語句)的地址,然後是函數的各個參數,在大多數的C編譯器中,參數是由右往左入棧的,然後是函數中的局部變量。注意靜態變量是不入棧的。
當本次函數調用結束後,局部變量先出棧,然後是參數,最後棧頂指針指向最開始存的地址,也就是主函數中的下一條指令,程序由該點繼續運行。
堆:一般是在堆的頭部用一個字節存放堆的大小。堆中的具體內容有程序員安排。

2.6 存取效率的比較

char s1[] = "aaaaaaaaaaaaaaa";
char *s2 = "bbbbbbbbbbbbbbbbb";
aaaaaaaaaaa是在運行時刻賦值的;
而bbbbbbbbbbb是在編譯時就確定的;
但是,在以後的存取中,在棧上的數組比指針所指向的字符串(例如堆)快。
比如:

#include
void main() {
    char a = 1;
    char c[] = "1234567890";
    char *p ="1234567890";
    a = c[1];
    a = p[1];
    return;
}

對應的彙編代碼

10: a = c[1];
00401067 8A 4D F1 mov cl,byte ptr [ebp-0Fh]
0040106A 88 4D FC mov byte ptr [ebp-4],cl
11: a = p[1];
0040106D 8B 55 EC mov edx,dword ptr [ebp-14h]
00401070 8A 42 01 mov al,byte ptr [edx+1]
00401073 88 45 FC mov byte ptr [ebp-4],al

第一種在讀取時直接就把字符串中的元素讀到寄存器cl中,而第二種則要先把指針值讀到edx中,在根據edx讀取字符,顯然慢了。

2.7小結:

堆和棧的區別可以用如下的比喻來看出:
使用棧就象我們去飯館裏吃飯,只管點菜(發出申請)、付錢、和吃(使用),吃飽了就走,不必理會切菜、洗菜等準備工作和洗碗、刷鍋等掃尾工作,他的好處是快捷,但是自由度小。
使用堆就象是自己動手做喜歡吃的菜餚,比較麻煩,但是比較符合自己的口味,而且自由度大。

三 、windows進程中的內存結構

在閱讀本文之前,如果你連堆棧是什麼多不知道的話,請先閱讀文章後面的基礎知識。

接觸過編程的人都知道,高級語言都能通過變量名來訪問內存中的數據。那麼這些變量在內存中是如何存放的呢?程序又是如何使用這些變量的呢?下面就會對此進行深入的討論。下文中的C語言代碼如沒有特別聲明,默認都使用VC編譯的release版。

首先,來了解一下 C 語言的變量是如何在內存分部的。C 語言有全局變量(Global)、本地變量(Local),靜態變量(Static)、寄存器變量(Regeister)。每種變量都有不同的分配方式。先來看下面這段代碼:

#include <stdio.h>
int g1=0, g2=0, g3=0;
int main()
{
    static int s1=0, s2=0, s3=0;
    int v1=0, v2=0, v3=0;
    //打印出各個變量的內存地址    
    printf("0x%08x\n",&v1); //打印各本地變量的內存地址
    printf("0x%08x\n",&v2);
    printf("0x%08x\n\n",&v3);
    printf("0x%08x\n",&g1); //打印各全局變量的內存地址
    printf("0x%08x\n",&g2);
    printf("0x%08x\n\n",&g3);
    printf("0x%08x\n",&s1); //打印各靜態變量的內存地址
    printf("0x%08x\n",&s2);
    printf("0x%08x\n\n",&s3);
    return 0;
}

 

編譯後的執行結果是:

0x0012ff78
0x0012ff7c
0x0012ff80

0x004068d0
0x004068d4
0x004068d8

0x004068dc
0x004068e0
0x004068e4

輸出的結果就是變量的內存地址。其中v1,v2,v3是本地變量,g1,g2,g3是全局變量,s1,s2,s3是靜態變量。你可以看到這些變量在內存是連續分佈的,但是本地變量和全局變量分配的內存地址差了十萬八千里,而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分配的內存是連續的。這是因爲本地變量和全局/靜態變量是分配在不同類型的內存區域中的結果。對於一個進程的內存空間而言,可以在邏輯上分成3個部份:代碼區,靜態數據區和動態數據區。動態數據區一般就是“堆棧”。“棧(stack)”和“堆(heap)”是兩種不同的動態數據區,棧是一種線性結構,堆是一種鏈式結構。進程的每個線程都有私有的“棧”,所以每個線程雖然代碼一樣,但本地變量的數據都是互不干擾。一個堆棧可以通過“基地址”和“棧頂”地址來描述。全局變量和靜態變量分配在靜態數據區,本地變量分配在動態數據區,即堆棧中。程序通過堆棧的基地址和偏移量來訪問本地變量。

├———————┤低端內存區域
│ …… │
├———————┤
│ 動態數據區 │
├———————┤
│ …… │
├———————┤
│ 代碼區 │
├———————┤
│ 靜態數據區 │
├———————┤
│ …… │
├———————┤高端內存區域

堆棧是一個先進後出的數據結構,棧頂地址總是小於等於棧的基地址。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函數調用的過程,以便對堆棧在程序中的作用有更深入的瞭解。不同的語言有不同的函數調用規定,這些因素有參數的壓入規則和堆棧的平衡。windows API的調用規則和ANSI C的函數調用規則是不一樣的,前者由被調函數調整堆棧,後者由調用者調整堆棧。兩者通過“__stdcall”和“__cdecl”前綴區分。先看下面這段代碼:

#include <stdio.h>
void __stdcall func(int param1,int param2,int param3)
{
    int var1=param1;
    int var2=param2;
    int var3=param3;
    printf("0x%08x\n",param1); //打印出各個變量的內存地址
    printf("0x%08x\n",param2);
    printf("0x%08x\n\n",param3);
    printf("0x%08x\n",&var1);
    printf("0x%08x\n",&var2);
    printf("0x%08x\n\n",&var3);
    return;
}

int main() {
    func(1,2,3);
    return 0;
}

編譯後的執行結果是:

0x0012ff78
0x0012ff7c
0x0012ff80

0x0012ff68
0x0012ff6c
0x0012ff70
├———————┤<—函數執行時的棧頂(ESP)、低端內存區域
│ …… │
├———————┤
│ var 1 │
├———————┤
│ var 2 │
├———————┤
│ var 3 │
├———————┤
│ RET │
├———————┤<—“__cdecl”函數返回後的棧頂(ESP)
│ parameter 1 │
├———————┤
│ parameter 2 │
├———————┤
│ parameter 3 │
├———————┤<—“__stdcall”函數返回後的棧頂(ESP)
│ …… │
├———————┤<—棧底(基地址 EBP)、高端內存區域

上圖就是函數調用過程中堆棧的樣子了。首先,三個參數以從右到左的次序壓入堆棧,先壓“param3”,再壓“param2”,最後壓入“param1”;然後壓入函數的返回地址(RET),接着跳轉到函數地址接着執行(這裏要補充一點,介紹UNIX下的緩衝溢出原理的文章中都提到在壓入RET後,繼續壓入當前EBP,然後用當前ESP代替EBP。然而,有一篇介紹windows下函數調用的文章中說,在windows下的函數調用也有這一步驟,但根據我的實際調試,並未發現這一步,這還可以從param3和var1之間只有4字節的間隙這點看出來);第三步,將棧頂(ESP)減去一個數,爲本地變量分配內存空間,上例中是減去12字節(ESP=ESP-3*4,每個int變量佔用4個字節);接着就初始化本地變量的內存空間。由於“__stdcall”調用由被調函數調整堆棧,所以在函數返回前要恢復堆棧,先回收本地變量佔用的內存(ESP=ESP+3*4),然後取出返回地址,填入EIP寄存器,回收先前壓入參數佔用的內存(ESP=ESP+3*4),繼續執行調用者的代碼。參見下列彙編代碼:

;--------------func 函數的彙編代碼-------------------

:00401000 83EC0C sub esp, 0000000C //創建本地變量的內存空間
:00401003 8B442410 mov eax, dword ptr [esp+10]
:00401007 8B4C2414 mov ecx, dword ptr [esp+14]
:0040100B 8B542418 mov edx, dword ptr [esp+18]
:0040100F 89442400 mov dword ptr [esp], eax
:00401013 8D442410 lea eax, dword ptr [esp+10]
:00401017 894C2404 mov dword ptr [esp+04], ecx

……………………(省略若干代碼)

:00401075 83C43C add esp, 0000003C ;恢復堆棧,回收本地變量的內存空間
:00401078 C3 ret 000C ;函數返回,恢復參數佔用的內存空間
;如果是“__cdecl”的話,這裏是“ret”,堆棧將由調用者恢復

;-------------------函數結束-------------------------

;--------------主程序調用func函數的代碼--------------

:00401080 6A03 push 00000003 //壓入參數param3
:00401082 6A02 push 00000002 //壓入參數param2
:00401084 6A01 push 00000001 //壓入參數param1
:00401086 E875FFFFFF call 00401000 //調用func函數
;如果是“__cdecl”的話,將在這裏恢復堆棧,“add esp, 0000000C”

聰明的讀者看到這裏,差不多就明白緩衝溢出的原理了。先來看下面的代碼: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void __stdcall func() {
    char lpBuff[8]="\0";
    strcat(lpBuff,"AAAAAAAAAAA");
    return;
}

int main() {
    func();
    return 0;
}

編譯後執行一下回怎麼樣?哈,“”0x00414141”指令引用的”0x00000000”內存。該內存不能爲”read”。”,“非法操作”嘍!”41”就是”A”的16進制的ASCII碼了,那明顯就是strcat這句出的問題了。”lpBuff”的大小隻有8字節,算進結尾的\0,那strcat最多隻能寫入7個”A”,但程序實際寫入了11個”A”外加1個\0。再來看看上面那幅圖,多出來的4個字節正好覆蓋了RET的所在的內存空間,導致函數返回到一個錯誤的內存地址,執行了錯誤的指令。如果能精心構造這個字符串,使它分成三部分,前一部份僅僅是填充的無意義數據以達到溢出的目的,接着是一個覆蓋RET的數據,緊接着是一段shellcode,那隻要這個RET地址能指向這段shellcode的第一個指令,那函數返回時就能執行shellcode了。但是軟件的不同版本和不同的運行環境都可能影響這段shellcode在內存中的位置,那麼要構造這個RET是十分困難的。一般都在RET和shellcode之間填充大量的NOP指令,使得exploit有更強的通用性。

├———————┤<—低端內存區域
│ …… │
├———————┤<—由exploit填入數據的開始
│ │
│ buffer │<—填入無用的數據
│ │
├———————┤
│ RET │<—指向shellcode,或NOP指令的範圍
├———————┤
│ NOP │
│ …… │<—填入的NOP指令,是RET可指向的範圍
│ NOP │
├———————┤
│ │
│ shellcode │
│ │
├———————┤<—由exploit填入數據的結束
│ …… │
├———————┤<—高端內存區域

windows下的動態數據除了可存放在棧中,還可以存放在堆中。瞭解C++的朋友都知道,C++可以使用new關鍵字來動態分配內存。來看下面的C++代碼: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ostream.h>
#include <windows.h>

void func()
{
    char *buffer=new char[128];
    char bufflocal[128];
    static char buffstatic[128];
    printf("0x%08x\n",buffer); //打印堆中變量的內存地址
    printf("0x%08x\n",bufflocal); //打印本地變量的內存地址
    printf("0x%08x\n",buffstatic); //打印靜態變量的內存地址
}

void main() {
    func();
    return;
}

程序執行結果爲:

0x004107d0
0x0012ff04
0x004068c0

可以發現用new關鍵字分配的內存即不在棧中,也不在靜態數據區。VC編譯器是通過windows下的“堆(heap)”來實現new關鍵字的內存動態分配。在講“堆”之前,先來了解一下和“堆”有關的幾個API函數:

- HeapAlloc 在堆中申請內存空間
- HeapCreate 創建一個新的堆對象
- HeapDestroy 銷燬一個堆對象
- HeapFree 釋放申請的內存
- HeapWalk 枚舉堆對象的所有內存塊
- GetProcessHeap 取得進程的默認堆對象
- GetProcessHeaps 取得進程所有的堆對象
- LocalAlloc
- GlobalAlloc

當進程初始化時,系統會自動爲進程創建一個默認堆,這個堆默認所佔內存的大小爲1M。堆對象由系統進行管理,它在內存中以鏈式結構存在。通過下面的代碼可以通過堆動態申請內存空間:

HANDLE hHeap=GetProcessHeap();
char *buff=HeapAlloc(hHeap,0,8);

其中hHeap是堆對象的句柄,buff是指向申請的內存空間的地址。那這個hHeap究竟是什麼呢?它的值有什麼意義嗎?看看下面這段代碼吧:

#pragma comment(linker,"/entry:main") //定義程序的入口
#include <windows.h>

_CRTIMP int (__cdecl *printf)(const char *, ...); //定義STL函數printf
/*---------------------------------------------------------------------------
 寫到這裏,我們順便來複習一下前面所講的知識:
 (*注)printf函數是C語言的標準函數庫中函數,VC的標準函數庫由msvcrt.dll模塊實現。
 由函數定義可見,printf的參數個數是可變的,函數內部無法預先知道調用者壓入的參數個數,函數只能通過分析第一個參數字符串的格式來獲得壓入參數的信息,由於這裏參數的個數是動態的,所以必須由調用者來平衡堆棧,這裏便使用了__cdecl調用規則。BTW,Windows系統的API函數基本上是__stdcall調用形式,只有一個API例外,那就是wsprintf,它使用__cdecl調用規則,同printf函數一樣,這是由於它的參數個數是可變的緣故。
 ---------------------------------------------------------------------------*/
void main()
{
    HANDLE hHeap=GetProcessHeap();
    char *buff=HeapAlloc(hHeap,0,0x10);
    char *buff2=HeapAlloc(hHeap,0,0x10);
    HMODULE hMsvcrt=LoadLibrary("msvcrt.dll");
    printf=(void *)GetProcAddress(hMsvcrt,"printf");
    printf("0x%08x\n",hHeap);
    printf("0x%08x\n",buff);
    printf("0x%08x\n\n",buff2);
}

 

執行結果爲:

0x00130000
0x00133100
0x00133118

hHeap的值怎麼和那個buff的值那麼接近呢?其實hHeap這個句柄就是指向HEAP首部的地址。在進程的用戶區存着一個叫PEB(進程環境塊)的結構,這個結構中存放着一些有關進程的重要信息,其中在PEB首地址偏移0x18處存放的ProcessHeap就是進程默認堆的地址,而偏移0x90處存放了指向進程所有堆的地址列表的指針。windows有很多API都使用進程的默認堆來存放動態數據,如windows 2000下的所有ANSI版本的函數都是在默認堆中申請內存來轉換ANSI字符串到Unicode字符串的。對一個堆的訪問是順序進行的,同一時刻只能有一個線程訪問堆中的數據,當多個線程同時有訪問要求時,只能排隊等待,這樣便造成程序執行效率下降。

最後來說說內存中的數據對齊所位數據對齊,是指數據所在的內存地址必須是該數據長度的整數倍,DWORD數據的內存起始地址能被4除盡,WORD數據的內存起始地址能被2除盡,x86 CPU能直接訪問對齊的數據,當他試圖訪問一個未對齊的數據時,會在內部進行一系列的調整,這些調整對於程序來說是透明的,但是會降低運行速度,所以編譯器在編譯程序時會盡量保證數據對齊。同樣一段代碼,我們來看看用VC、Dev-C++和lcc三個不同編譯器編譯出來的程序的執行結果: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a;
    char b;
    int c;
    printf("0x%08x\n",&a);
    printf("0x%08x\n",&b);
    printf("0x%08x\n",&c);
    return 0;
}

 

這是用VC編譯後的執行結果:

0x0012ff7c
0x0012ff7b
0x0012ff80

變量在內存中的順序:b(1字節)-a(4字節)-c(4字節)。

這是用Dev-C++編譯後的執行結果:

0x0022ff7c
0x0022ff7b
0x0022ff74

變量在內存中的順序:c(4字節)-中間相隔3字節-b(佔1字節)-a(4字節)。

這是用lcc編譯後的執行結果:

0x0012ff6c
0x0012ff6b
0x0012ff64

變量在內存中的順序:同上。

三個編譯器都做到了數據對齊,但是後兩個編譯器顯然沒VC“聰明”,讓一個char佔了4字節,浪費內存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