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即服務的現狀及展望

網絡即服務(NaaS)隨着雲計算的發展以及5G產業帶動的軟件定義網絡(SDN)和網絡虛擬化(NFV)越來越爲大衆所知,近兩年越來越普及的SD-WAN,以及升級版的SASE(安全接入服務邊緣)可以說是其中最爲代表性的應用方向。

網絡虛擬化最早規模化應用於數據中心內,虛擬化的資源池要求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同時支持虛擬化,公有云常見的專用網絡(VPC)、負載均衡(SLB)等都是網絡虛擬化的產物,以及大量數據中心網絡安全產品支持雲環境虛擬化的部署,新一代的數據中心網絡安全產品支持主流公有云的虛擬化部署成了標配,且隨着雲計算的逐漸成熟又出現了基於廣域網連接服務的雲企業網、全球加速等產品。這樣帶來了兩個結果:一是網絡虛擬化和軟件定義網絡從數據中心向廣域網甚至是接入網絡滲透。二是原先IT、互聯網、CT的邊界進一步模糊,互聯網巨頭的雲服務商AWS、Google、阿里和IT巨頭的微軟,華爲在雲計算市場的角逐,推動的新一代基礎設施服務化,不僅侵蝕運營商的傳統領域,而且也推動了IT產業本身的洗牌,我們從廣義的SD-WAN來看一下目前相關的行業生態(如下圖)。

 

橫座標表示基礎設施服務化的程度,縱座標表示技術服務化的程度。在傳統ICT領域,網絡技術廠商和運營商業務邊界清晰,經過多年演變,IT巨頭和運營商分區域,分領域完成了市場寡頭化的局面,在ICT產業鏈條上,雙方都居於微笑曲線頂部。隨着互聯網巨頭不斷進擊,運營商管道化,IT廠商旁路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數據中心內,網絡作爲雲計算的一個組件,毫無疑問目前互聯網巨頭佔據了絕對優勢。我們在廣域網範圍內,網絡本身是能獨立存在的,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我們看到技術服務化的趨勢主導下出現了新一代的SD-WAN廠商,他們和傳統硬件廠商相比從產品形態上,強調轉控分離,軟件不再與硬件綁定。通過雲平臺進行業務編排,分佈式的控制器下發指令,對全網設備實現了統一可視化管理。從商業模式上,從硬件銷售模型轉變爲按服務時間收費爲主的客戶全生命週期的運營上,像公有云一樣重運營,降低了用戶採用新技術的採購決策門檻。這些廠商向運營商提供了完整的解決方案來向客戶提供可持續的運營服務,對於超大型可以自運維基礎設施的客戶也提供了使用門檻更低的解決方案。

一、NaaS服務市場的現狀

基於運營商售賣網絡的業務模型出現了網絡即服務的流派,在一些特定業務場景,比如數據中心互聯多雲連接遊戲加速等網絡彈性需求比較明顯的業務場景下,海外和國內都出現了一批非運營商的服務商。國內這個市場從16年開始啓動,犀思雲作爲這個領域的開拓者,經歷了市場從早期小衆邁向早期大衆的過程(如下圖)。

這個市場和早期公有云在中國的發展有點相似,公有云第一波成規模的客戶是不停的開服和合服的頁遊,非常適合雲計算的特性,緊接着是電商,各種促銷對彈性也就是基礎設施服務的實時性要求非常高的業務,可以說頁面遊戲和電商支撐了國內公有云的早期發展。我們來抽象一下網絡即服務的早期小衆以及早期大衆。

第一類遊戲加速類的客戶,需要全球同服的熱門端遊決定了遊戲玩家流量的走向,從臺灣、到日本、到韓國不停的輪巡,各種網絡遊戲加速器是一波非常小衆的用戶羣體,和當時的頁遊是一模一樣的。

第二類混合雲及多雲的客戶,18年後多雲成爲了主流意識,不同雲之間的數據遷移對網絡的實時性要求非常高,混合雲和多雲成爲主流,雲連接作爲必備組件跨過了早期小衆到早期大衆的鴻溝,目前國內多雲,混合雲客戶的使用比例只有歐美成熟市場的十分之一,這個服務成長空間還非常大。

第三類客戶是在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互聯網公司及產業互聯網公司,這些公司從一開始就習慣了使用雲,所以對網絡服務的要求也希望能像雲一樣使用,這一批用戶業務歷史ICT資產包袱,除了雲連接,接受SD-WAN的程度也非常高。

第四類客戶是對網絡有統一管理需求,且對部署交付時效性要求高的企業。這一類企業通常有相當的規模,但在當下疫情的經濟環境下,尋找支持更輕量化部署、遠程統一可視化管理,同時可以降低原有網絡成本的方案從錦上添花變成了剛需。

二、發展遇到的瓶頸

上述內容我們描述了NaaS發展的一些現狀,但目前將更多的網絡服務變成NaaS,推動整個廣域網基礎設施市場雲化,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還存在如下困難:

2.1 底層基礎設施環境尚未成熟

5G作爲廣域網以及接入網絡推動軟件定義網絡和網絡虛擬化的建設剛剛起步,網絡基礎設施和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不同的是無法從單點啓動,再加上網絡基礎設施的牌照管制,必須持牌運營商來建設。NaaS作爲跑在基礎設施上的虛擬網絡,除了已有的應用外,要想有更大範圍的應用還需依賴底層的基礎設施完善。

2.2市場培育需要時間

新場景,新企業對新事物的選擇沒有機會成本,成熟客戶已有的場景用NaaS來替代已有的解決方案,是一個漫長的替代性過程。此次疫情加劇的經濟下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企業尋找更具性價比方案。

2.3 即使價值綁定也無法逃避的重運營成本

因爲服務的生意模式拉長了投資回報的週期,無論是通過綁定硬件的解決方案,或者綁定網絡帶寬的NaaS服務都無法迴避前期在盈虧平衡點的重投入。萬事萬物的平衡性,決定在方便客戶彈性快速的同時,服務提供商必須揹負客戶享受便利的成本。所以儘管大家都知道XaaS作爲未來,但是眼前的苟且又使多少公司能具備資源和戰略定力熬過去呢。過去越成功,轉型的阻力就會越大。

2.4 商業邊界問題

雲計算是互聯網、IT、CT的交集演化而來,面對下一代網絡這樣一個巨大的賽道,運營商不會甘心繼續成爲管道,雲服務商也希望從雲走向客戶的終端,IT廠商也在努力找到屬於自身定位的位置。這既有巨大的縫隙又有激烈的碰撞。形成像上一代ICT產業鏈的穩定格局,還需要不停的演化,創業公司機會和挑戰並存。

三、NaaS服務的未來

看NaaS的未來,必須得看公有云的發展和5G的未來,可以說沒有云和5G的發展,就不會有NaaS的未來,我們分別來看一下正在發生的未來。

3.1 雲連接必將升級爲全連接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公有云在這十年逐漸成爲了應用和內容的中心,這種趨勢在進行的同時,混合雲,邊緣雲也大行其道,越來越多的應用需要更靠近現場。商業模式的去中心化演進,需要網絡去中心化。終端設備、移動辦公用戶、分支門店都需要和私有云、公有云、邊緣雲都能按效率最優的連接方式進行互聯。數字化越重要,數據就需要更分佈式的架構來計算、存儲,網絡也需要更靈活的支持這樣跨域(跨區域、跨雲、跨運營商等)、跨終端、跨操作系統的高效連接。雲作爲其中一個重要但非唯一全部的節點,和幫助客戶開展業務的其它網絡節點一起協同工作。

3.2 5G必將大力推動NaaS的進程

前面所述在數據中心內以及廣域網的部分應用場景,要麼是非常垂直的廣域網細分場景,要麼網絡作爲一個組件在數據中心內和其它組件協同工作。網絡4-7層的應用在接入網和廣域網的服務化推進緩慢,不像數據中心內的網絡應用通用性以及規模化都比較強。這個局面如果沒有獨立組網的5G出現,也很難加速這個進程。獨立組網的5G本身的SR網絡就是張巨大的虛擬網絡,也就是說5G本身就是一個網絡即服務的產品,基於5G上面的萬物互聯網絡爲ToB的個性化NaaS服務提供了很好的基礎網路。

關於這個話題有很多可以深入和展望的,下次有機會繼續和大家分享。關於網絡即服務犀思雲提供了更多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助力企業科技互聯,更多服務歡迎諮詢和關注!

歡迎關注犀思雲官網www.syscxp.com或致電400-816-6620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