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項目管理--第二次作業

IT項目管理–第二次作業


一、 IT行業標準—ITIL簡介:

ITIL,全稱爲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中文名爲「信息技術基礎架構庫」或「信息技術基礎建設館」,是一種用來「管理信息技術的架構設計、研發、操作」的概念與思想。

ITIL最初是藉由一套每一本都涵蓋一個信息技術領域的書籍發佈,其中有關ITIL的部分是Service Delivery與Service Support。

藉由爲不同的IT組織量身定製一些複雜的列表,任務,流程,ITIL爲許多重要的IT時間準則給出了詳盡的解釋。主要精神爲和諧推動及持續改善,強調爲客戶提供End-to-End的服務。

ITIL這個名稱和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都是OCG(英國政府商務辦公室)的註冊商標。

二、 結構與原理圖:

ITIL效益研究(參考資料:itSMF組織)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ITIL v.2(參考資料:清流月刊2009年12月號)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ITIL v.3(參考資料:清流月刊2009年12月號)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三、 解釋運用系統化思維解決行業問題方法:

根據IBM臺灣分公司雲端運算資深技術顧問黃鑫楨於2008年在「網管人」發表的《實現ITIL最佳實務-三大解決方案呈現關鍵價值》:

導入ITIL的四個階段:評估與規劃、高階數計、導入解決方案、服務上線,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第二階段,在打下良好的基礎的情況下,第三、第四階段才能夠有事半功倍的成效。目前最受歡迎的解決方案有三:

1.Change and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
    變更與組態管理數據庫,作爲ITIL的核心引擎。
    蒐集來自軟件、服務器…等各種組件的數據以及其相互關連性,例如:設定參數、啓動目錄…等。不同於資產管理單純紀錄軟硬件基本信息,CCMDB能根據所蒐集的數據向上提供流程使用、向下整合基礎架構與監控工具,因此使用CCMDB需考慮聯合能力、一致化、同步化、對映及可視化等關鍵功能。

2.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 Desk:
    IT服務檯,作爲ITIL的服務平臺。
    由於科技環境持續進化,產品與技術也愈來越複雜,解決問題的時間變得更長、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成本上升、資源減少的情況下,更需要有一個服務檯來確保關鍵業務系統及服務的可用、可靠。因此使用ITSD必須內建最佳實務樣板、職務式運作機制、容易個人化、服務等級協議的關鍵指針、網頁化操作接口,甚至需要兼具一貫性支持,例如:問題、異動、上線、服務、等級…等管理功能。

3.Information Technology 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
    業務服務管理,用於呈現ITIL的價值。
    ITBSM的三大特色是:以信息業務看管理面的問題、拆解業務服務來管理可用度與服務等級、以不同的觀點與邏輯來呈現業務服務的實時信息。其中,事件處理關聯分析、業務服務模式分析是最關鍵的核心,

面對複雜的IT環境,導入ITIL是公認的方法之一,除了貫徹四個階段外,技術方案選擇也很重要,要考慮當前需求與未來的整合、延伸、擴充特性,才能藉由導入其他ITIL流程,使工具發揮加分效果,而非造成限制。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