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通高頻阻低頻,爲什麼大電容通低頻,小電容通高頻

爲什麼電容通高頻阻低頻?
解釋一:
電容器有一個充放電的時間問題。當交流電的正半周,給電容器充電的瞬間,電路是有電流流過的,相當於通路,一旦電容器充電完畢,則電路就沒有電流流過了,相當於斷路。當交流電的負半周到來時,又將產生電流,先抵消掉原來充在電容上的那個相反的電荷,在繼續充電至充滿。
現在假設電容器需要的充電時間t一定,則當一個頻率較高的交流電正半周結束時,假設電容器容量夠大,還未充滿電,負半周就到來了,則這電路會一直流着電流,相當於這電容器對這個高頻的交流電來說,是通路的。
如果這個交流電的頻率較低,正半周將電容器充滿電荷以後,負半周仍未到來,則電流會在中途斷流,則電容器對於這個低頻的交流電來說,就不是完全通路了。
如果充電的時間相對於交流電的半週期來將,是有較大比例的,那麼就可以這個電容器對這個頻率的交流電來講,還沒有完全斷路,只是有一定的阻抗。
如果充電的時間相對於那個頻率的交流電的半週期來講,是極短的,那麼電容器就可以認爲完全斷路,沒有電流流過。
解釋二:
根據容抗的公式Xc = 1/(ωC)= 1/(2πfC)可知,頻率f越大,容抗越小,所以越容易通過
同理,頻率越小,容抗越大,所以越不容易通過。
爲什麼小電容通高頻,大電容通低頻?
解釋一:
大電容需要的介質面積比較大,而電極和介質是卷在一起或堆疊在一起的,要做到面積比較大,必然卷的或者堆疊的比較多,其分佈電感就會變大,而分佈電感越大,高頻越不容易通過。
從理論上(即假設電容爲純電容)說,電容越大,阻抗越小,通過的頻率也越高,但實際上超過1UF的電容大多爲電解電容,有很大的電感成分,所以頻率高後反而阻抗會比較大,有時候會看到有一個電容量較大的電容並聯了一個小電容,這時大電容通低頻,小電容通高頻。電容的作用就是通高頻阻低頻,電容越大低頻越容易通過,電容越小高頻越容易通過,具體用在濾波中,大電容慮低頻,小電容慮高頻。
解釋二:
理論上電容越大阻抗越小,頻率越高越容易通過,理論是沒錯。
低頻通不過小電容:不是絕對通不過,只是阻抗較大不容易通過。
高頻通不過大電容:理論上大電容高頻更容易通過,只不過由於大電容製造工藝所限,一般都是卷制的,大電容本身分佈電感比小電容要大得多,由於感抗與高頻阻抗成反比關係,所以就限制了高頻信號的通過,一般電源濾波迴路負責人的廠家會在大電容旁邊再裝個瓷片小電容濾除高頻干擾信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