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原理筆記 精整理 第五章 傳輸層

5.1傳輸層的兩個協議

5.1.1 TCP和UDP的應用場景

  • 網絡中的計算機通信無外乎有以下兩種情況:
    1.要發送的內容多,需要將發送的內容分成多個數據包發送。
    2.要發送的內容少,一個數據包就能發送全部內容。

  • 針對這兩種情況,在傳輸層有兩個協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即傳輸控制協議)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即用戶數據報協議)。

5.1.2 傳輸層協議和應用層協議之間的關係

  • 應用層協議很多,傳輸層就兩個協議,如何使用傳輸層兩個協議
    標識應用層協議呢?

  • 傳輸層協議加一個端口號來標識一個應用層協議,展示了傳輸層
    協議和應用層協議之間的關係。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一些常見的應用層協議和傳輸層協議,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 HTTP默認使用TCP的80端口標識。

  • FTP默認使用TCP的21端口標識。

  • SMTP默認使用TCP的 25端口標識。

  • POP3默認使用TCP的110端口。

  • HTTPS默認使用TCP的443端口。

  • DNS使用UDP的53端口。

  • 遠程桌面協議(RDP)默認使用TCP的3389端口。

  • Telnet使用TCP的23端口。

  • Windows訪問共享資源使用TCP的445端口。

  • 微軟SQL數據庫默認使用TCP的1433端口。

  • mySQL數據庫默認使用TCP的3306端口。

5.1.3 服務和端口之間的關係

  • 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統有些服務爲本地計算機提供服務,有些服務爲網絡中的計算機提供服務。

  • 爲網絡中計算機提供服務的服務,一旦啓動就會使用TCP或UDP的某個端口偵聽客戶端的請求。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5.2 用戶數據報協議 UDP

5.2.1 UDP 協議的特點

  • (1)UDP是無連接的,即發送數據之前不需要建立連接(當然發送數據結束時也沒有連接可釋放),因此減少了開銷和發送數據之前的時延。
  • (2)UDP使用盡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證可靠交付,因此主機不需要維持複雜的連接狀態表(這裏面有許多參數),通信的兩端不用保持連接,因此節省系統資源。
  • (3)UDP是面向報文的,發送方的UDP對應用程序交下來的報文,在添加首部後就向下交付給網絡層。UDP對應用層交下來的報文,既不合並,也不拆分,而是保留這些報文的邊界。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4)UDP沒有擁塞控制,因此網絡出現的擁塞不會使源主機的發
    送速率降低。這對某些實時應用是很重要的。
  • (5)UDP支持一對一、一對多、多對一和多對多的交互通信。
  • (6)UDP的首部開銷小,只有8個字節,比TCP的20個字節的首部要短。

5.2.2 UDP 的首部格式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 UDP的首部包括四個字段,源端口、目標端口、長度和校驗和,每個字段的長度是兩個字節。
  • 僞首部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UDP數據長度、協議類型(0x11),協議類型就一個字節,但需要補一個字節的0x0,構成12個字節。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計算UDP檢驗和的例子
    在這裏插入圖片描述

5.3傳輸控制協議 TCP

5.3.1 TCP 最主要的特點

5.3.2 TCP 的連接

5.4 可靠傳輸

5.4.1 停止等待協議

5.4.2 連續 ARQ 協議

5.5 流量控制

5.6 擁塞控制

5.7 TCP連接管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