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歷史地圖

三國時期歷史地圖

我讀三國時,喜歡看地圖理解意思,有的時候苦於不知道書中很多地名的位置,影響對歷史的理解,所以就整理了這樣一份文檔。比如東漢十三州各自地域方位?赤壁之戰中的提到的蒼梧,柴桑在哪?魏延多次勸說諸葛亮從子午谷出兵,直搗長安,這個子午谷在秦嶺何處?周圍地理形勢如何? 準確知道這些很重要,比如三國演義中的“過五關斬六將”純屬虛構,不懂歷史地理就可能被小說輕易騙過。

本文主要整理自此網址, 修改了個別錯別字及詞句,調整了部分版式以使章節更清晰, 並增加了第0節的兩張大圖。

0. 三國行政地形

以下兩圖示意了三國時期各州郡縣地理位置,及重要關隘城池地形。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3aHtU7FZ-1589713646914)( ./images/threeKindoms/東漢十三州.jpg)]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5pmzlx0k-1589713646917)( ./images/threeKindoms/三國郡縣.png)]

1. 黃巾起義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qecZbEf6-1589713646919)( ./images/threeKindoms/01黃巾起義示意圖.jpg)]
東漢末年政治腐敗,統治階級內部出現外戚和宦官之間爭權奪位的鬥爭,相互輪番擅權,同時更加殘酷地剝削壓迫人民,皇族地主豪強強佔土地,使之出現“館舍佈於州郡,田畝連於方國。”對人民加重徵收賦稅,加之旱災,水災連年發生,致使廣大農民生活貧困,傾家蕩產,“流離溝壑,嫁妻賣子”,到處出現“地廣而不得耕,民衆而無所食”的淒涼景象。勞動人民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舉起義旗,起來造反。公元184年,冀州農民在張角領導下首先起義,接着潁川和南陽等地農民起來響應,“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最後各地農民起義軍在東漢朝廷和地方豪強武裝的鎮壓下告敗了。

2. 羣雄割據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DAF0kd6z-1589713646921)( ./images/threeKindoms/02東漢末年羣雄割據形勢圖.jpg)]
在鎮壓黃巾農民大起義的過程中,各地地主武裝乘機擴大自己的勢力,強佔地盤,從而形成一股割據勢力,“務相兼併以自強大”。如:

  • 公孫度,佔據遼東。
  • 劉虞,公孫瓚,先後佔據幽州。
  • 袁紹,佔據冀州,青州和幷州。
  • 曹操,佔據兗州。
  • 孫策,佔據江東。
  • 袁術,先佔據南陽,後佔據揚州一部分。
  • 劉表,佔據荊州。
  • 劉焉,佔據益州。
  • 張魯,佔據漢中。
  • 陶謙,劉備,呂布,先後佔據徐州。
  • 董卓,李傕等,先後佔據司隸。
  • 馬騰,韓遂,佔據涼州。
  • 張繡,佔據宛。

3. 曹魏

3.1 對袁術、張繡、呂布、張揚之戰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DQRMM1MC-1589713646923)( ./images/threeKindoms/03曹操對袁術、張繡、呂布、張楊之戰示意圖.jpg)]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把呂布逐出兗州,接着攻取陳國,迫降袁嗣,佔領豫州,這時,在他的周圍還有佔據青、並、冀三州的袁紹、佔據徐州的呂布、佔據淮南的袁術,佔據荊州的劉表、佔據南陽的張繡和佔據河內的張楊等割據勢力。當時曹操佔據的兗、豫二州處在敵對勢力四面包圍之中,曹操是處於內線作戰、敵強我弱的不利態勢。袁紹是主要的敵人,而呂布是兇惡的敵人,又擔心袁紹勾結其他豪強,形成外線包圍,合力並擊。

面對這種形勢,曹操採取“先弱後強,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具體的策略是:羈縻袁紹,安撫呂布,厚結陳登,西撫關中,東聯孫策,北撫漁陽。在一切部署完之後,建安二年(197年),曹操便乘袁紹正在河北以全力攻幽州的公孫瓚,無暇南顧之機,開始各個擊破的行動。原定計劃先打呂布,恰逢這時袁術在壽春稱帝,這是反漢的表面化。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攻打袁術就師出有名了,九月,曹操攻打袁術,迫使其向淮南逃走,袁術不久就病死了。在曹操攻打袁術時,張繡和劉表的聯軍曾數次進攻葉縣,威脅許昌,因此,曹操又回師進攻張繡。第二年三月,在安衆設伏擊敗張繡、劉表的聯軍。同年十月,曹操東攻呂布,進佔彭城,呂布退守下邳。曹操引水灌城,呂布投降,爲曹操所殺。河內的張楊在曹操進攻呂布時,出兵野王,聲援呂布,不久張楊被他的部將楊醜所殺。接着,眭固又殺了楊醜,投靠袁紹。建安四年(199年)四月,曹操派曹仁攻佔射犬,殺了眭固,控制了河內郡。兩年多的時間,曹操各個擊敗了袁術、張繡,消滅了呂布、眭固,改善了戰略態勢,逐步由弱轉強,爲全力對付袁紹創造了有利條件。

3.2 官渡之戰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50g9F1iD-1589713646925)( ./images/threeKindoms/04官渡之戰示意圖.jpg)]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紹親率十萬大軍,進抵黎陽,包圍了曹軍的白馬。在衆寡懸殊的情況之下,曹操先以精銳突襲白馬的袁軍,斬袁紹大將顏良,再敗袁軍於延津。隨後派兵偷襲烏巢,燒燬袁軍屯糧,使袁軍完全失去鬥志。最後,雙方決戰於官渡,曹軍全殲袁軍,取得重大軍事勝利。此後不久,曹操便統一了北方。

3.2.1 曹操防禦部署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GLIwL2kz-1589713646926)( ./images/threeKindoms/05官渡之戰中曹操防禦部署要圖.jpg)]
建安三年(198年)年底,曹操消滅呂布,大體統一了河南。四年春,袁紹消滅公孫瓚,統一了河北。這樣北方形成了曹操與袁紹兩大敵對勢力,而大河南北這兩地都是平原,地形連成一片,是一個完整的經濟區,不可能長期分裂下去。袁、曹雙方通過戰爭統一北方勢在必行。

戰爭爆發前夕,總的形勢是袁紹勢力大而比較落後,曹操勢力較小而比較進步

袁紹採納郭圖、審配的意見,策定了“立即進攻,集中兵力,直搗許昌”的作戰方針,並進行了戰略部署。

曹操採納郭圖的意見(原文有誤,應爲荀攸),指導思想是在以弱抗強總形勢下,發揮作戰指導優勢,以智取勝,決心率精兵二萬,抗擊袁紹。爲了爭取戰略上的主動,在建安四年(199年)八月,進軍黎陽,先後作如下部署:

  • 前線部署
  • 命河內太守魏種牽制袁紹從幷州方面進攻,保障左翼側;
  • 命建武將軍夏侯惇率部防守敖倉,派一部防守孟津,以掩護左側安全;
  • 命平虜校尉于禁率領步騎兩千駐守延津,東郡太守劉延,扼守白馬,共同阻擊南下的袁軍;
  • 繼續留東平相知兗州事程昱率兵七百人防守甄城,以保障右翼安全;
  • 命琅琊相臧霸率精兵入青州,攻下齊、北海等地以牽制袁軍;

九月,曹操分兵官渡,命裨將軍徐晃,張遼率步騎萬人佈置防線,以阻擋袁軍,自己回到許昌;十二月,曹操率關羽,樂進、許褚諸將及郭嘉、荀攸諸謀士移駐官渡,組織防禦,指揮戰鬥。

  • 二線配置
  • 命厲鋒校尉領廣陽太守曹仁防守陽翟,以掩護左側背;
  • 命蔡陽率部駐守葉縣,以防止汝南黃巾軍劉闢、龔郝等部;
  • 命楊武中部將曹洪率部駐守宛縣,以防禦荊州劉表;
  • 命裨將軍李通率部與汝南太守蒲寵駐守汝南,以備孫策;
  • 命侍中兼尚書令荀彧鎮守許昌,知後方諸事;
  • 命司隸校尉兼督關中鹽運使司鍾繇督運關中糧草;十一月,加派衛覬到關中,統制鹽政,招撫流民,進行屯墾;
  • 命督軍校尉潁川太守夏侯淵督運糧草;
  • 命典農中農將、長水校尉任峻典選軍器與糧運;

曹操採取“以逸待勞、後發制人”的作戰方針,把決戰地點選在官渡是完全正確的:

  • 以雙方兵力和態勢上看:袁紹兵多,曹操兵少。千里黃河,袁軍處處可渡。曹操如果分兵把口,防不勝防。何況青州在黃河南岸,已爲袁紹所據有,沿防設防,態勢不利。
  • 從曹操的作戰方針來看:他採取的是決戰防禦。在削弱敵人後,尋求戰機與袁軍決戰,而不是消極防禦,如沿河設防,就限制了自己的機動。不如後退一步,主動選定於己有利,於戰不利的戰場,集中兵力,待袁軍師老兵疲之後,與之決戰。
  • 從地形上看:官渡地處鴻溝上游,爲汴水的起點。當時,鴻溝運河西連鞏洛,東下淮泗,而官渡實爲樞紐。荀彧給曹操的信上也認爲扼守住官渡是“扼其喉而不得進”。可見,官渡在東漢末年是許昌北面的門戶,是一個重要的渡口,也是保衛許昌的屏障。
  • 後勤供應上看:退守官渡,靠近許昌,曹軍的供應方便;反之,使袁軍的補給線延長,供應不便。

3.2.2 決戰前曹操擊破劉備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mVtPOdJi-1589713646927)( ./images/threeKindoms/06官渡決戰前曹操擊破劉備之戰示意圖.jpg)]
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正當曹操部署對袁紹作戰的時候,原來依附曹操的劉備在奉命擊退袁術以後,估計曹操大敵當前,無力東顧,決心叛曹,他殺曹操所命徐州剌史車胄,而後佔據徐州,他和袁紹相呼應,東海及附近郡、縣也大多依附劉備,軍隊增至數萬人。曹操深知劉備叛變是側後的絕大隱患,不可輕視,爲了避免兩面作戰,必須迅速擊潰劉備。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親率精兵兼程,襲擊劉備,迅速佔領沛縣,攻陷彭城和下邳,劉備軍隊來不及集中,導致全軍潰散,妻兒、關羽被俘,張飛落草,劉備隻身逃往河北,北投袁紹。

這時,袁紹以他兒子有病爲藉口,不採納田豐所提出的乘曹操東攻劉備之機偷襲許都的建議,而是按兵不動,失去了乘虛襲擊曹操後方的機會。直到曹操回軍官渡後,袁紹才考慮攻打許昌,這時許昌已不再空虛,良機已經喪失。

3.2.3 袁紹屯軍延津期間作戰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yAUJpbF6-1589713646927)( ./images/threeKindoms/07袁紹屯軍延津期間作戰指導要圖.jpg)]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紹進軍黎陽,派顏良圍攻白馬,以保障主力渡河。曹操採用聲東擊西的戰法,襲東顏良,率軍南撤。袁紹派文丑渡河追擊,又被曹操設伏擊殺。曹操回軍官渡。

袁紹屯兵延津,派遣劉備自延津繞道趨汝南,協同汝南黃巾軍劉闢、龔都等部擊斬蔡陽於葉縣,進至濦強,襲擾曹軍的後方根據地許昌;另派越騎司馬韓荀爲別部,率千餘騎兵繞道敖倉以西,進入嵩山以後,以切斷曹軍後方補給線,均被曹仁擊敗。

七月,袁紹繼續進軍陽武,企圖尋求曹軍的主力決戰。

八月,袁軍的主力逼近官渡,兩軍對峙,相持數月。

袁紹在戰役指導上,單純地實施正面突破,未採取戰役、戰術上的迂迴、包圍、奇襲,調動曹軍脫離既設陣地,以求決戰。把十萬大軍擺在官渡,形成對陣頂牛。雖曾派遣劉備去襲擾曹操的後方,又派韓荀去切斷曹軍後方補給線,但派出的兵力單薄,都沒有應援部隊,以至牽制不成功,糧道未切斷,劉備敗走,韓荀殉職,袁紹也就放棄分兵出擊了,後來許攸建議襲擊許昌,袁紹未採納,結果良機坐失,陷入被動,而這時的曹操採納賈詡等人建議,加強防守,堅持危局,尋求戰機,以擊敗袁軍。

3.2.4 戰役經過及夜襲烏巢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jE7ejS3Y-1589713646928)( ./images/threeKindoms/08袁曹官渡之戰戰役經過及夜襲烏巢示意圖.jpg)]
建安五年(200年)十月,袁紹派車運糧,並令淳于瓊等五將率兵萬人擔任掩護,屯積於袁軍大營以北四十里的故市、烏巢。沮授建議派蔣奇率軍駐紮在糧庫爲外側以防曹操的抄襲,袁紹不聽,這時,袁紹謀士許攸因家屬在鄴城犯法被扣押,便一怒之下,投奔曹營,受到曹操的熱情接待。許攸密報說,袁紹輜重車萬乘在烏巢,屯軍戒備不嚴,可用輕兵前去偷襲,出其不意,燒掉糧草,不出三天,袁軍自敗。

許攸提供的這個情報,正符合曹操尋求戰機,出奇制勝的作戰意圖,他當機立斷,決心夜襲烏巢,焚燒袁紹的糧草。他留曹洪、荀攸堅守大營,親自率領精銳步騎兵五千人,使用袁軍的旗號,利用夜晚悄悄地從小路去偷襲烏巢,半夜到達後,即圍攻放火,淳于瓊退入營壘堅守。袁紹得知曹操夜襲烏巢後,隨即決定用主力攻打曹操的大營,只派遣一部輕騎去救援烏巢。果然曹營堅固,攻打不下。曹操見袁紹援軍趕到烏巢,便指揮將士拼命衝殺,大破淳于瓊軍隊,燒燬烏巢全部糧草,斬殺淳于瓊等,割下袁軍千餘人的鼻子及牛馬脣舌,送到袁軍大營,進行恐嚇。袁軍軍心動搖,內部分裂。郭圖害怕袁紹追究他獻計的責任,便嫁禍給張郃。張郃在氣憤之下,與高覽一起燒了攻城器械,投降了曹操,曹軍乘勢出擊,大敗袁軍。袁紹和他的兒子袁譚倉皇地帶了八百騎兵退走河北。其餘袁軍在曹軍包圍下,前無進路,後有黃河,便都投降了。

3.3 曹操肅清北方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bdYCQmOu-1589713646929)( ./images/threeKindoms/09曹操肅清袁氏在北方殘餘勢力及北征烏桓示意圖.jpg)]
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紹在官渡之戰失敗後,憂慮過度,病情惡化,吐血而死。袁氏集團出現分裂危機。在此之前,袁紹戰勝公孫瓚後,讓兒子各據一州,長子袁譚據青州,二子袁熙據幽州,外甥高幹據幷州,幼子袁尚留在耳旁。袁紹死後,審配等人在鄴城搶先擁立袁尚,長子袁譚只好接受事實。這年九月,曹操率軍渡過黃河,進攻黎陽,開始統一河北的作戰。當時袁譚防禦黎陽,袁尚駐守鄴城,後率軍增援黎陽。建安八年(203年)三月,曹操再次攻佔黎陽,袁氏兄弟出城迎戰,大敗,無力守城,在曹操包圍前,連夜向北逃去,曹操佔領黎陽。

曹操攻佔黎陽後,決心奪取袁氏集團的老巢鄴城。建安八年(203年)四月,兵臨鄴城,袁尚、袁譚合力出城迎擊,戰敗曹軍。八月,曹操進駐西平,佯攻劉表。曹操退軍,袁氏兄弟矛盾公開化,袁譚出兵攻袁尚,在鄴城外郭城門,大敗,退回南皮。袁尚來進攻,袁譚大敗,逃奔青州平原郡。

曹操採納荀攸提出的乘二袁內亂北上攻打的建議,決定再次攻打鄴城。建安九年(204年)二月開始,曹操聯合袁譚勢力,經過半年戰鬥殲滅了袁尚部,攻佔了鄴城。

在袁氏餘黨日益衰落的形勢下,曹操決心先消滅袁譚,次及袁熙、袁尚,統一冀、青二州未佔領地區和幽州。建安九年(204年)十二月,曹操進軍龍 ,袁譚退南皮,曹操向東進攻平原郡,奪取各縣,統一青州。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一舉攻克南皮,斬殺袁譚、郭圖,統一冀州。這時佔據幽州的袁熙部將焦觸,張南反戈攻擊袁熙、袁尚,袁氏兄弟逃奔投靠遼西烏桓。 建安十一年(206年)正月,曹操以世子曹丕守鄴城,親自率兵進攻高幹,三月,圍降壺關,高幹向匈奴求救,不成,高幹與數騎逃亡,途中被捕殺,幷州全部平定。

建安十二年(207年)三月,曹操從鄴城出發,北征烏桓。大軍到達易縣時,採納郭嘉建議輕兵前進,以達成戰略突然性。五月,到達無終,又接受田疇的建議,從無終退兵,迷惑敵人,暗地率大軍上徐無山,直出盧龍塞,向塞外進軍。又鑿山填谷,拓寬五百里山路,通過平岡,東指柳城。八月,曹軍登上白狼山,大敗烏桓軍,袁熙、袁尚逃奔遼東太守公孫康,曹操佔領柳城。九月,曹操以柳城退兵,途中,公孫康派人送來袁尚、袁熙等人首級。建安十三年(208年)正月,曹操回到鄴城,結束了北征。

4. 孫吳

4.1 孫策渡江前江東割據形勢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DOskWiHg-1589713646930)( ./images/threeKindoms/10孫策渡江前江東揚州地區郡守割據形勢略圖.jpg)]
當曹操在兗州,袁紹在冀州消滅割據勢力,擴充地盤時,江東揚州地區的割據形勢是:

  1. 揚州刺史劉繇割據曲阿,派遣他的部將樊能、於糜、張英等扼守橫江,當利口,以抗拒袁術派遣的督軍中郎將吳景;
  2. 彭城相薛禮據守秣陵,下邳相笮融據守秣陵東南,兩人都依於劉繇;
  3. 吳郡太守許貢割據吳郡;
  4. 會稽太守王朗割據會稽及其附近地區;
  5. 廬江太守劉勳割據皖城;
  6. 豫章太守諸葛玄(後爲朱皓、華歆)據守豫章。

4.2 開拓江東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z9936dCj-1589713646931)( ./images/threeKindoms/11孫策開拓江東之戰經過示意圖.jpg)]
年僅二十一歲的孫策用兵“猛銳神速,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他率部由歷陽渡江,迅速擊破樊能、張英各部,乘勝進攻秣陵,大破笮融、薛禮的部隊,然後轉而攻取丹陽、江乘等地,進擊劉繇於曲阿。劉繇敗走丹徒,繼又西走豫章。

進擊吳郡許貢時,他不由曲阿直取吳郡,而是先奪取錢塘,使吳郡許貢不能與會稽王朗構成聯盟,以相抗拒,然後轉移兵力北上,一舉擊滅許貢,攻佔吳郡。

攻打會稽王朗時,他率軍急渡錢塘江,分王朗的部隊相持於固陵。王朗“負阻城守,難可卒拔”。孫靜建議從固陵南面的查瀆繞道襲取王朗的後方。他採納後,命令夜間在固陵正面多燃火種,以爲疑兵,而分兵疾趨查瀆道,襲擊高遷屯,大破王朗軍,乘勝窮追猛打,直到東冶,俘虜王朗。

西擊劉勳、黃祖時,他採取“調虎離山”、“攻城陰援”的戰役指導。當他得知劉勳將遠離皖城去襲取上繚時,便設計先襲擊劉勳。他派遣使者卑辭厚禮,致書劉勳。劉勳接信後很高興,不聽謀士劉曄的勸諫,親自率軍潛入彭澤,遠襲上繚。孫策探知劉勳已離皖城,即揚言引兵西擊黃祖,溯江而上。到達石城時,派遣從兄孫賁、孫輔率領八千人進據彭澤,阻止劉勳回師,親自與周瑜率兵二萬人襲取皖城,俘獲劉勳妻子及部曲三萬人。劉勳聞訊率軍回救,行至彭澤,遭到孫軍的邀擊,敗走流圻。黃祖派遣其子黃射率水師五千增援劉勳,被孫策擊破,孫策乘勝追擊黃祖於夏口,迫使他退守沙羨。

取豫章郡時,他採取“先聲後實”的戰役指導,選派遣太史慈去偵察豫章情況,察知豫章太守華歆只求保全自己,不堪一擊,他親率大軍進逼椒丘,再派虞翻去勸說華歆,曉以利害。孫策兵臨城下,華歆果然開城請降。

5. 赤壁之戰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d65GH7BM-1589713646931)( ./images/threeKindoms/12赤壁之戰示意圖.jpg)]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率軍南下攻打荊州。劉琮投降,劉備率軍退至江陵。曹軍在當陽長阪將劉備部隊打敗,直抵江陵。劉備遂轉道漢津,逃往夏口,派諸葛亮出使東吳,聯吳抗曹。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二十萬大軍,從江陵出發,順江東下,與孫權劉備聯軍會戰於赤壁。周瑜利用曹軍不習水戰,戰船首尾相接的弱點,使黃蓋前去詐降,當黃蓋水軍接近曹軍戰船時便順風縱火,大敗曹軍於烏林。曹操率殘部從華容逃回北方。孫劉聯軍取勝。

5.1. 赤壁之戰的戰略部署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iq3q3gjx-1589713646932)( ./images/threeKindoms/13赤壁之戰曹軍與孫劉聯軍戰略部署示意圖.jpg)]
建安十二年(208年)七月,曹操平定烏桓,統一北方後,便揮師南下,直取荊州。當時正值劉表新亡,荊州無主,他迫降劉表次子劉琮,追擊劉備於當陽長阪坡,迫使他沿漢水改向夏口方向退卻,曹操乘勝佔領江陵,基本上控制了荊州北部。

  • 曹操輕易取得荊州後,妄圖沿漢水和長江順江東下攻打孫權席捲江東,統一全國。爲此他作了如下戰略部署:

  • 曹操親率在荊州的水陸軍主力從江陵出發,沿長江向夏口進擊;

  • 另以一部水陸軍由襄陽出發,沿漢水向夏口前進;

  • 命後軍都督,徵南將軍曹仁,軍糧督運使夏侯淵駐守江陵;

  • 命厲鋒將軍曹洪駐守襄陽;

  • 命漢侍中尚書令荀彧、漢前將軍夏侯惇留守許昌;面對曹軍的東下,在魯肅和諸葛亮的勸說下,孫權和劉備結成聯盟,抗擊曹操。孫權任命周瑜、程普爲左右軍都督,率軍與劉備會師,並任命魯肅爲贊軍校尉,協助籌謀策劃。周瑜率精兵三萬沿長江西上,以迎擊曹軍,孫權親自統率後方諸軍以爲策應。

  • 孫權軍隊的編組與戰役部署是:

  • 前鋒:丹陽都尉黃蓋;

  • 本隊:當口令甘寧、橫野中郎呂蒙、中郎將韓當、宜春長周泰、徵虜將軍孫賁、競威校尉陸遜、武猛校尉潘璋等;

  • 水陸軍左都督周瑜、右都督程普、贊軍校尉魯肅;

  • 後方守軍:給事朱桓防守柴桑,以備援各方。

  • 劉備軍隊在樊口時的兵力和部署如下:

  • 關羽率水軍約萬人駐在夏口;

  • 張飛、趙雲各率陸軍四千人駐在魯山;

  • 劉琦率軍萬餘人駐在樊口;

  • 劉備本人在樊口。

周瑜率軍到樊口與劉備會合後,繼續沿江西上,與順流東下的曹軍在赤壁交戰,曹軍初戰失利,退據烏林,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因曹軍大部分是北方人,不慣於水上風浪顛簸,便用鐵環將戰船首尾聯結起來,周瑜採用黃蓋火攻的建議,命黃蓋詐降,用蒙衝鬥艦十艘暗載燃燒器材駛向北軍水寨縱火。曹軍營寨大亂,人馬燒死溺死無數。曹軍分水、陸兩路向江陵撤退。劉備、周瑜率兵水陸並進,追擊到南郡。曹操命曹仁,徐晃守江陵,樂進守襄陽,自己率餘部退回北方。

5.2. 赤壁之戰的戰爭結局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V52zkXSy-1589713646933)( ./images/threeKindoms/14赤壁之戰戰爭結局示意圖.jpg)]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孫、劉聯軍攻佔江陵,其戰役部署是:

  1. 周瑜、程普率吳軍主力屯兵於長江南岸,與北岸的江陵城內曹軍相對峙。
  2. 甘寧率兵逆流而上直取夷陵,以開通江路。

劉備在赤壁戰後乘機略取了荊州在江南的長沙、零陵、武陵、桂陽四郡,並命諸葛亮爲軍師中郎將,都督零陵、武陵、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食。命偏將軍趙雲爲桂陽太守。爲配合周瑜攻取江陵城,共同分兵進攻江陵側後,劉備命張飛率一千騎卒歸周瑜指揮,以周瑜分出二千士卒加強備軍,沿夏水向江陵側後迂迴,劉備佔據襄陽和江陵之間漢水以西的臨沮,旌陽數縣,同時令關羽沿沔水北上,佔領漢水以東各縣,阻止襄陽曹軍向江陵增援。曹軍隨即對關羽發動進攻,樂進從襄陽南下,文聘以江夏北上,雙方在尋口夾擊關羽取勝。江陵守將曹仁屢戰不利,傷亡很大。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曹操下令放棄江陵,令樂進等南下接應曹仁撤出,周瑜佔領了南郡治所江陵。

6. 三國鼎立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NvpVThTW-1589713646934)( ./images/threeKindoms/15三國鼎立圖.jpg)]
赤壁戰後,曹操進兵關中,打敗韓遂,馬超,佔有涼州。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又進兵漢中,張魯投降,次年,曹操稱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死,其子曹丕廢漢獻帝,自稱皇帝,改國號爲魏,都洛陽。

劉備借赤壁之戰的勝利,佔有荊州南部四郡(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並從孫權手中借得南郡部分地區。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劉備西攻益州取勝,自領益州牧。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劉備大將黃忠破斬曹軍降領夏侯淵,奪取漢中,劉備自稱漢中王。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

孫權在赤壁戰後重點向南發展。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派步騭向嶺南進軍,佔據交州。次年,孫權將都城從京口遷到秣陵,並建石頭城,改名建業。黃武元年(公元222年),孫權稱吳王,公元229年正式稱帝,國號吳,都建業。

7 劉備襲取益州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6qXaIHjy-1589713646935)( ./images/threeKindoms/16劉備襲取益州作戰經過要圖.jpg)]
劉備據有荊州後,便按隆中對策規定的戰略進取益州。當時佔據益州的劉璋在南北之爭中,不再倒向曹操。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後,益州別駕張鬆勸劉璋結好劉備。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劉璋接受張鬆建議派軍議校尉法正率四千人去荊州迎接劉備入蜀,法正向劉備祕密獻策並呈獻西川地圖,在法正和龐統的謀議下,劉備策定入蜀部署:

  1. 留諸葛亮、關羽和張飛鎮守荊州;
  2. 以趙雲領留營司馬,掌管留營軍事;
  3. 自與龐統、法正、黃忠和魏延等率步卒數萬人入益州。

劉備到達涪城,劉璋率步騎三萬人前來迎接,劉璋命劉備進擊張魯,並指揮白水軍楊懷、高沛的軍隊。於是劉備率三萬人北到葭萌,但並未立即去進擊張魯,劉備在葭萌屯兵一年,龐統向劉備陳獻襲取成都的上、中、下三策。劉備採納中策,一面準備行裝,一面致書劉璋,要求劉璋資助他一萬士兵及糧草軍資。劉璋只答應給一半。這時張鬆的哥哥廣漢太守張繡向劉璋搗發張鬆與劉備勾結的陰謀,於是劉璋捕殺張鬆,並通令各關戍諸將,不許再放劉備通過。劉備利用楊懷、高沛前來送行之機,藉口他們無主客之禮,捕殺楊、高二人,並作如下處置和部署,向成都進軍:

  1. 率部進佔楊懷、高沛所據守的關口,收編其部衆,並留質諸將士妻子;
  2. 召命諸葛亮由荊州率兵入蜀,會師成都;
  3. 留中郎將霍峻統率數百人駐守葭萌;
  4. 派遣黃忠爲前鋒;
  5. 親自統率主力部隊在後續進。

劉備軍所過輒克,進至涪城,先後擊潰張任、鄧賢、李嚴、費觀等部,於建安十八年(213年)五月,進圍雒城。建安十九年(214年)四月,諸葛亮奉劉備召命,留關羽鎮守荊州,自與張飛、趙雲率兵溯江西上,到達江州後,分遣趙雲攻取江陽、犍如;張飛攻取巴西、德陽各郡縣,之後,向成都進軍,和劉備會師。

當時劉備圍攻雒城已將一年,猶未攻下,龐統在圍城之戰中被流矢射死。雒城不久攻克,劉備乘勢進圍成都,諸葛亮、張飛、趙雲各部也前來會師。劉璋開城出降,劉備取得益州。

8 樊城、江陵之戰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00oSll60-1589713646935)( ./images/threeKindoms/17樊城、江陵之戰作戰經過示意圖.jpg)]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劉備奪取了漢中,又派孟達、劉封佔領了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勢力更加擴大。七月,孫權又進攻合肥,曹操的各州兵馬,東調淮南,與孫權作戰。留守荊州的關羽利用這有利的形勢,留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親率主力北攻樊城。當時,曹操方面由曹仁鎮守樊城,于禁、龐德等軍駐在樊城北側,徐晃駐在南陽,相機策應曹仁。八月,大雨,漢水氾濫,關羽利用水勢攻打于禁,于禁等七軍被水淹沒,于禁投降,龐德被殺,曹軍數萬人被俘。關羽乘勢圍攻樊城,又派一部攻打襄陽。關羽先頭部隊進佔偃城。陸澤人民也起來反曹,響應關羽,這時關羽“威震華夏”,曹操感到不安,準備遷都。早在關羽進攻樊城時,東吳大將呂蒙就提出乘機奪回荊州。孫權以治病爲名調呂蒙回建業,以麻痹關羽,密謀襲取荊州的作戰方案。接着根據呂蒙意見,派陸遜接替呂蒙鎮守陸口。陸遜又寫信給關羽,恭維他,進一步麻痹關羽。關羽中計,不再防備東吳,同時還把後方預備部隊抽調一些去增援樊城前線。此時,關羽俘獲于禁部隊人馬數萬人,因糧食缺乏,擅取了東吳屯積在湘水東岸關卡上的糧食以充軍食。於是孫權以此爲藉口,命呂蒙率軍襲擊江陵。

呂蒙率軍進至潯陽時,率津右護軍蔣欽、偏將軍潘璋、朱然,平虜將軍周泰、中郎將韓當、騎都尉虞翻諸將西上,把全部精兵隱藏在大船中,使士兵都穿上白色的商人衣服搖櫓,晝夜不停地溯江西上。呂蒙利用關羽軍內部的矛盾,派人先後說降了傅士仁和糜芳,這樣公安、江陵兩個重鎮就被吳軍佔領了。接着呂蒙派陸遜西進,攻佔夷陵、秭歸,切斷關羽入川的退路。

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即率軍南撤,曹操下令曹仁不得追擊,關羽派人去上庸,要劉封、孟達發兵前來支援,劉、孟以上庸初定爲由,拒絕發兵。關羽自知勢窮,不敢回江陵。十一月,西走麥城,士卒離散。十二月,到臨沮,歸路被吳將朱然、潘璋切斷,關羽、關平父子被俘,並被斬首。孫權平定荊州。

9. 夷陵之戰

9.1 陸遜反攻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bxoUQpdB-1589713646936)( ./images/threeKindoms/18夷陵之戰陸遜反攻示意圖.jpg)]
公元222年七月,劉備爲關羽報仇,率兵五六萬東伐孫吳,劉備軍進至猇亭,設立大本營,前部則到達夷道。孫吳降臨陸遜面對強敵堅守不出,孫,劉雙方在猇亭相持達六七個月。蜀軍便沿長江南側“樹柵連營七百里”,陸遜利用蜀軍士卒鬥志渙散,便起兵反攻,火燒連營。劉備全軍覆沒被迫退回白帝城。

9.2 吳軍的戰役部署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guTYfxvm-1589713646937)( ./images/threeKindoms/19夷陵之戰吳軍的戰役部署要圖.jpg)]
孫權敗盟襲取荊州,關羽被殺,對劉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使《隆中對》中所擬定的兩路分兵,北取中原的戰略計劃遭到破產。劉備決心用武力奪回荊州。章武元年(221年)四月,劉備在成都稱帝,建立漢國,史稱蜀漢。六月,劉備將出兵東征孫權,命車騎將軍張飛率軍萬人自閬中會師江州。臨出發前,張飛被部將張達、範強殺害,持其首級奔降東吳。劉備留諸葛亮在成都輔佐太子劉禪守國,留趙雲在江州爲後軍都督,親自統率黃權、張南、馮習、吳班、陳式等將領和士卒四萬多人東征。

  • 孫權在襲取荊州,擊殺關羽之後,常慮劉備報復,對劉備的大舉進攻早有防備:

  • 把都城從建業遷到鄂,張名爲武昌,以便扼守荊州;

  • 任命陸遜爲鎮西將軍,鎮守夷陵,所部李異、劉阿等進駐巫縣、秭歸,以加強西線防務;

  • 任命周泰爲漢中太守、奮威將軍,相機圖取漢中;

  • 派遣使者到蜀漢,要求議和,重歸於好;

  • 派遣使者向曹魏稱臣,以免兩面受敵。

  • 劉備率軍東下後,孫權又將軍隊重新作了部署:

  • 振威將軍潘璋防守秭歸;

  • 將軍陸議防守巫縣;

  • 將軍李異防守巴山;

  • 郎將劉阿防守興山;

  • 右護軍鎮西將軍陸遜防守夷陵;

  • 將軍宋謙督水軍防守枝江;

  • 安東中郎將孫桓率萬人防守夷道;

  • 昭武將軍朱然防守江陵,偏將軍韓當輔之;

  • 建武將軍徐盛防守當陽;

  • 綏德將軍諸葛瑾守公安;

  • 建中將軍中郎將駱統防守孱陵;

  • 平武將軍步騭、武陵郡都尉鮮于丹防守益陽;

  • 孫權在武昌督其餘諸將士,以備向各方支援。

9.3 吳蜀兩軍作戰經過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JWv4MqsB-1589713646938)( ./images/threeKindoms/20夷陵之戰吳蜀兩軍作戰經過示意圖.jpg)]
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劉備不聽從趙雲等人的諫阻發兵東攻,蜀軍先頭部隊擊敗防守巫縣的吳軍,進佔秭歸。陸遜實施戰略退卻,一直退到夷道、猇亭。第二年正月,蜀軍吳班、陳式的水軍佔領夷陵,屯兵長江兩岸,劉備也進抵秭歸,他派黃權爲鎮北將軍,指揮江北諸軍,以防魏軍進擊蜀軍的翼側。二月,蜀軍主力進至猇亭,前部到達夷道,將孫桓的一部分吳軍包圍。劉備率大軍從巫峽建營至夷陵界,一路立了五十多營,夾江連絡,東西合圍。

陸遜對蜀軍的作戰方針是“誘敵深入,後發制人”。從三月開始,陸遜扼守陣地,堅不出戰。劉備急於求戰,派兵引誘,陸遜也不出擊,兩軍相持半年後,陸遜發現劉備銳氣已被遏止,便上書吳王,準備反攻。六月,陸遜在作試探性的進攻後,決定採用火攻,焚燒蜀軍的營寨,蜀軍大亂。陸遜乘勢發起進攻,迅速地攻破了蜀軍營寨四十餘座,蜀軍土崩瓦解,死者無數。劉備帶領少數人馬,乘夜突圍,逃回白帝城。在江北的黃權,由於道路被截斷,不能回蜀漢,被迫率部投降了曹魏。

10 諸葛亮平定南方及北伐

10.1 進軍安南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q6WsysSk-1589713646939)( ./images/threeKindoms/21諸葛亮安定南中進軍路線示意圖.jpg)]
南中地區包括蜀漢南部的越嶲、益州、永昌、牂柯四郡,是叟、青羌、僚、濮等夷越少數民族與漢族雜居的地方。

劉備死後,南中出現不穩,益州郡大姓雍闓在東吳挑動下發動叛亂,越嶲郡的夷王高定和牂柯郡太守朱褒也先後據郡反蜀,響應雍闓。

諸葛亮以遭逢國喪,不便加兵南中,於建興二年(224年)春,關閉通往南中的靈關,以一年多時間,進行南征準備:

  1. 平穩接管劉備權力,擢用大批名士,牢固掌握軍政大權;
  2. “務農殖穀”,與民休息,積極創造物質條件;3. 同吳國恢復聯盟,使叛亂勢力陷於孤立。

諸葛亮認爲,北伐前必須首先南征,以安定後方,爲此貫徹“南撫夷越”的既定方針。在諸葛亮率軍出發時,參軍馬謖向他提出了“攻心爲上,攻城爲下;心戰爲上,兵戰爲下”的建議,諸葛亮採納了他的意見。

蜀軍的進軍分爲以下三路,最後會師益州郡:

  1. 諸葛亮親自率主力西路軍由成都南下,沿江下到僰道,經安上進擊越嶲的高定;
  2. 令門下督馬忠率偏師爲東路軍,從僰道進擊牂柯朱褒;
  3. 令降都督李恢率偏師爲中路軍,自駐地平夷向益州郡、雍闓進擊,以吸引和牽制雍闓,等待諸葛亮主力軍的到達。

建興三年(225年)三月,蜀軍南征。西路諸葛亮大軍到達馬湖江(今金沙江)北岸後,即經安上,沿江西上,向集結在旌牛、卑水、定笮等地築壘防守的高定的軍隊突然發起進攻。結果高定被殺,蜀軍佔領越嶲郡。東路軍馬忠進入南中後,取道牂柯,擊破反叛的太守朱褒,朱褒率軍西逃。中路軍李恢由平夷進至昆明時,由於兵力薄弱被當地少數民族包圍,他揚言願與南人合作。南人鬆懈戒備。李恢乘機出擊取勝。同年五月,諸葛亮從越嶲以南渡瀘水,深入人煙稀少的南中山區。這時益州郡的雍闓被高定部下所殺,繼起的孟獲抵抗蜀軍,被俘獲,諸葛亮請孟獲觀看蜀軍營陣。孟獲不服,放回再戰。蜀軍三路聲勢相連,諸葛亮七縱七擒孟獲,孟獲心悅誠服地投降。當年秋天,蜀軍三路會師滇池,全部平定了南中的叛亂。

10.2 五次伐魏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u0bjeoZL-1589713646940)( ./images/threeKindoms/22諸葛亮五次攻魏進軍路線示意圖.jpg)]
諸葛亮安定南中後,便先後五次北伐中原,攻打曹操。

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率十萬大軍出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離曹魏降蜀,關中大震。不料街亭之役因馬謖違背諸葛亮節度而遭致失敗,三郡得而復失。

同年冬,諸葛亮第二次率軍數萬,走故道,出散關,圍陳倉,後因糧盡退兵。

公元229年,諸葛亮第三次率軍攻佔武都,陰平二郡。

公元231年,諸葛亮第四次率軍出祁山,用新發明的木牛運糧,企圖以祁山爲據點,奪取隴右。魏將司馬懿堅壁防禦,迫使蜀軍糧盡退兵。

公元234年,諸葛亮第五次率軍十萬北伐,進軍五丈原,屯田於渭水南岸,與司馬懿對峙,司馬懿採取以逸待勞的方針,堅壁不出,蜀魏兩軍相持一百多天。不久,諸葛亮積勞成疾,卒于軍中,蜀漢退軍。

10.3 第一、二次北伐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3Zv1YAWR-1589713646941)( ./images/threeKindoms/23諸葛亮一、二次北伐示意圖.jpg)]
南中叛亂平定後,解除了後顧之憂,諸葛亮便“治戎講武”,積極準備北伐。建興五年(227年),諸葛亮乘曹丕病死、曹睿繼位之機,率軍進駐漢中,並向後主劉禪上了一個表章──《出師表》,同時調整了軍政部署:

  1. 命前將軍李嚴移駐江州,負責後方軍政工作;
  2. 命護軍陳列駐紮永安以防東吳;
  3. 命長史費禕(onewayout注:原文誤爲‘長生張裔’)、參軍蔣琬總理國內行政事務;

當時,從漢中北進,必須經過幾百里的高山險谷。自古以來,有兩個方向四條通道。一個方向是出秦嶺入關中。在這個方向上有二條通道:一是出秦嶺子午道,進入關中;二是經秦嶺褒斜道,出入斜谷,進入關中西部;這二條通道谷長路險,均有棧道,大軍行動比較困難。另一個方向是往西經陽平關進入隴山,在這個方向上有二條通道;一是出陽平關,經故道、散關,進入隴東;一是出陽平關,經武都、建成
到隴右的祁山出天水。這二條通道道路較遠,但略爲平坦。

諸葛亮在北伐前同將領們商議進軍方略時,丞相司馬魏延建議出子午道襲取長安。諸葛亮認爲魏延的進軍方案有危險,便採取穩紮穩打,先奪取隴右,再相機進圖關中的戰略方針。

當時曹魏對付蜀漢的方針是分兵守險,堅壁不出,以待國力強大,尋釁滅蜀,防禦部署是:

  1. 命安西將軍夏侯楙都督關中,鎮守長安;
  2. 命大將軍曹真督關右諸軍,駐紮在斜谷北面的郿縣,以防禦趙雲;
  3. 派名將張郃率五萬駐防隴右一線,以西拒諸葛亮;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採用聲東擊西之計,派趙雲、鄧芝率偏師作爲疑兵,前據漢中的箕谷,揚言由斜谷進攻郿,以吸引和鉗制關中魏軍,自己率主力出漢中西北,進攻祁山、西縣,以奪取隴右。曹魏派大將軍曹真督關右諸軍迎戰。蜀軍前鋒進至街亭與魏軍張郃遭遇。前軍指揮馬謖部署錯誤,魏軍進攻,蜀軍大敗,街亭失守。諸葛亮因出師不利,退回漢中。三郡陸續被魏軍平定。蜀軍佯攻部隊趙雲,鄧芝疏於戒備,在箕谷與曹真對壘時以優勢兵力失利,退卻時,趙雲親自斷後,燒燬褒斜道赤崖以北的閣道,迫使魏軍停止追擊,諸葛亮以街亭、箕谷失利的結束了第一次北伐。

同年十二月,諸葛亮獲悉魏軍曹休攻吳兵敗,張郃東下,關中虛弱,急率軍數萬進行第二次北伐,走故道,出散關,圍攻陳倉。魏將郝昭築城固守,雙方相持二十多天,蜀軍糧盡,諸葛亮只好退兵。

第二年春,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派陳式攻取武都、陰平二郡,魏軍郭淮反擊陳式,諸葛亮率軍迎戰,郭淮退軍,蜀軍攻佔二郡。

10.4 第四、五次北伐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wOVMpsue-1589713646942)( ./images/threeKindoms/24諸葛亮第四、五次北伐示意圖.jpg)]
建興九年(231年)二月,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再出祁山,企圖以祁山爲據點,奪取隴右。曹魏令費曜等守上邽 ,其餘救祁山。諸葛亮企圖儘快尋殲司馬懿,再奪取隴右,便部署留一部分兵力圍攻祁山,自率主力到上邽迎戰。司馬懿據險不戰,諸葛亮求戰不得,引軍退回祁山,魏軍尾隨。五月,雙方交戰,諸葛亮大破魏軍,司馬懿回軍保營。六月,諸葛亮糧盡退軍。

建興十二年(234年)二月,諸葛亮集中最大的兵力十萬人,進行第五次北伐,並派遣使者去東吳,約吳同時出兵攻魏。四月,蜀軍沿褒斜道出斜谷進入隴東,在郿縣渭水南原築壘,司馬懿(onewayout注: 此處原文有曹然,查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北伐記載,無此人)率軍拒諸葛亮。諸葛亮駐軍五丈原,企圖佔據渭水兩岸,切斷關、隴要道,創造有利態勢,爾後尋殲司馬懿。魏、蜀雙方進入相持階段,諸葛亮鑑於前幾次北伐,都因運糧不繼,使作戰意圖不能實現,便分兵屯田,作長期駐屯打算。五月,東吳也應約,分三路出兵,進攻曹魏,以配合蜀軍在西線的攻勢。曹魏對蜀吳的聯合進攻,採取“西守東攻”的戰略,東吳初先判斷蜀軍在西線進攻,魏軍不會大舉東調。及後探知魏軍東下,遂不戰而退走。

諸葛亮與司馬懿對峙百餘天,積勞成疾,病死軍中,時年五十四歲,蜀軍按照遺令祕不發喪,整軍而出,退兵回國。司馬懿聞訊追擊,蜀軍反旗擊鼓,佯裝反擊,司馬懿收軍,不敢進逼,蜀軍結陣回到漢中,結束了長達五次的北伐。

11 三國統一

11.1 蜀軍邊防部署及魏軍進攻佈勢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W5ruMaXy-1589713646942)( ./images/threeKindoms/25蜀軍邊防部署及魏軍進攻佈勢示意圖.jpg)]
蜀漢在諸葛亮死後,由蔣琬、費禕相繼執政,他們採取“保國治民,謹守社稷”的穩重的治國方針。費禕死後,姜維任大將軍,掌握了軍隊。在十年中曾多次出兵伐魏,使國力削弱。面對曹魏的進攻,又制訂了錯誤的誘敵深入方針,他令都督胡濟從漢中退駐漢壽,監軍王含防守樂城,護軍蔣斌防守漢城。另在甘肅武都、成縣、陝西鳳縣、勉縣帶處建立圍守,阻擊魏軍由武都、陰平進入,而誘其進入漢中。他本人在侯和之戰失敗後,畏懼黃皓,率主力去沓中避禍,東距漢中千里之遙,漢中難以迅速得到姜維主力支援,而更加空虛。

曹魏司馬昭發現了姜維收縮漢中外圍各要點的兵力退保漢、樂二城使漢中防務空虛的弱點,便制定了以一部分兵力牽制姜維於沓中,主力出其空虛,直搗漢中的戰略方針,對各路大軍作了戰略部署:

  • 西路軍:徵西將軍鄧艾統率三萬士卒從狄道向甘鬆、沓中進攻,以牽制姜維;
  • 中路軍:雍州刺吏諸葛緒統率三萬士卒自祁山向武街、陰平橋頭進軍,以截斷姜維歸路並阻止蜀軍進援沓中;
  • 東路軍:鎮西將軍鍾會統率十二萬士卒,分由斜谷、駱谷、子午三道並進,分頭乘虛直取漢中 然後南下取蜀。
  • 監軍:侍中衛瓘率軍千人持節監三路軍。

當鍾會在關中治兵時,姜維察覺其有進犯的企圖,上表後主,建議增派左車騎將軍張翼加強陽安關(onewayout注: 即陽平關)口,右車騎將軍廖化加強陰平橋頭,以確保對漢中的封閉及姜維回援漢中退路之安全。專權的黃皓相信鬼巫的話,以爲敵人終歸不會來攻,啓稟後主扣住此事,因此羣臣無人獲知這一危急情況。

11.2 魏滅蜀之戰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gDgdfC77-1589713646943)( ./images/threeKindoms/26魏滅蜀之戰示意圖.jpg)]
公元263年,司馬昭派鄧艾,諸葛緒,鍾會率十八萬大軍分三路攻蜀。當時蜀將姜維駐軍隴上沓中,聞鍾會軍已至漢中,諸葛緒至武街橋頭切斷了他的後路,便率軍退回劍閣,抵抗鍾會軍。西路鄧艾軍從隴上輕裝出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多裏,接連攻下江油,涪城,綿竹,進逼成都,後主劉禪出降,蜀亡。

11.3 魏滅蜀之戰兩軍作戰經過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sjxz2R9b-1589713646944)( ./images/threeKindoms/27魏滅蜀之戰兩軍作戰經過示意圖.jpg)]
景元四年(263年)春,司馬昭下令各路大軍攻蜀。姜維在沓中探知鍾會的主力已入漢中,恐怕陽安關有失,危及劍閣,成都兵少力弱難以抗擊,就決心擺脫鄧艾部,立即向東進行戰略機動,退回劍閣,憑藉天險,設防固守,鍾會所部,屢攻不克,十多萬魏軍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加之糧已不繼,鍾會準備退軍。此時,鄧艾急向鍾會提出出奇制勝,偷渡陰平的襲擊方案,並挑選精銳一萬人輕裝從陰平出發,沿山谷小路行無人之地七百里,鑿山通道,越過馬閣山山險,直奔江油。蜀軍守將馬邈不戰而降。劉禪急派諸葛瞻率軍迎擊。諸葛瞻到涪城後,不聽部將黃崇的勸諫,遲疑不決,致使鄧艾乘機長驅直入,擊殺諸葛瞻,佔領了綿竹,並向成都推進。魏軍的突然逼近,使蜀朝野上下一片慌亂,後主劉禪自知成都難守,逃走無路,便自縛請降,並敕令姜維投降。至此建國四十三年的蜀漢政權被魏滅亡。

11.4 晉平吳之戰晉軍戰略部署及作戰經過

[外鏈圖片轉存失敗,源站可能有防盜鏈機制,建議將圖片保存下來直接上傳(img-gyriouym-1589713646945)( ./images/threeKindoms/28晉平吳之戰晉軍戰略部署及作戰經過示意圖.jpg)]
晉武帝司馬炎代魏建晉後,積極備戰,作好滅吳的準備。司馬炎採用羊祜生前所建議的戰略計劃,策定了“多路並進、水陸齊發、突然襲擊、一舉滅吳”的戰略方針,並作了如下的戰略部署:

  1. 鎮東將軍司馬伷(onewayout注:原文誤爲司馬佃)自下邳向塗中方向進軍;
  2. 安東將軍王渾自揚州向江西方向進軍;
  3. 建威將軍王戎自豫州向武昌方向進軍;
  4. 平安將軍胡奮自荊州向夏口方向進軍;
  5. 鎮南大將軍杜預自襄陽向江陵方向進軍;
  6. 龍驤將軍王濬和巴東監軍唐彬自巴蜀順江而下,直趨建業。

以上六路軍共約二十萬人,以賈充爲大都督,冠軍將軍楊濟爲副都督,統率中軍,南屯襄陽,統一指揮諸軍。

太康元年(280年)一月,杜預從襄陽向江陵推進,王渾軍向橫江方向進軍,揭開了晉滅吳戰爭序幕。二月,王濬、唐彬的水師擊破丹陽的吳軍盛紀部,順流而下,相繼攻下西陵、夷道等地,殺吳國夷道監陸安,繼續前進,殺吳國水師都督陸景。與此同時,杜預派周旨率奇兵八百人乘夜渡江,襲取樂鄉,俘獲吳國長江上游的軍事統帥孫歆,乘勝攻佔江陵。胡備軍也攻克江安。至此,晉軍以荊州已定,調整部署。

  1. 命王濬、唐郴與胡備、王戎共同平定夏口,並順流東下,直取建業。
  2. 令太尉賈充移駐項城。

王戎派遣參軍羅尚、劉喬率兵配合王濬圍攻武昌。吳國江夏太守劉朗和武昌守將虞昺相繼投降。

吳主孫皓探知王渾率軍南下之時,便命丞相張悌指揮丹陽太守沈瑩等率軍三萬渡江作戰,軍至牛渚時,沈瑩提出與晉軍水師決戰,張悌不同意。三月,張悌等渡江與晉軍王渾部戰於版橋,遭到夾擊,吳軍大敗。張悌、沈瑩均戰死。

王濬攻克武昌後,率水師順江而下,直迫建業。孫皓派遊擊將軍張象率舟萬人抵抗,但軍心渙散,未戰而降。孫皓又湊集二萬人命陶濬率領抵抗,但出發前,官兵全部逃散。這時,王渾、王濬、司馬伷各部都到達建業附近,王濬的水師越過三山,率領士兵八萬,衝入建業,吳主孫皓只好親到王濬軍門請降。九十年的分裂局面至此宣告結束,三國歸於統一。

本頁地圖及文字說明轉引自:

1. 《中國軍事史》王蜀生等編

2. 《三國軍事史》餘大吉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