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後最可怕的事,就是成爲職場中的奢侈品

 

1.35歲以後你在職場中會貶值麼?

前幾天有一個截圖被大家廣泛傳播,標題是“普適性職業生涯”,內容如下:

 

 

這雖然是一個梗,但其實用調侃的方式戳穿了一個事實:大多數人在職場裏,只會隨着年齡增長越來越平庸,而不是越來越優秀。

 

這跟大多數人的期待是不同的。

 

我接觸過很多年輕的職場人,他們剛畢業一兩年,意氣風發,每年能漲一兩次工資,兩年工資翻幾倍的也不在少數,於是他們會想:

 

如果按照這樣的節奏,30歲的時候,我肯定月入三萬至少,35歲的時候,肯定是核心管理層的一員。

 

可惜的是,大多數已經35歲以上的人當年也是這麼想的,他們當年剛畢業幾年時也跟你一樣優秀,但35歲時並沒有實現當初的設想。

 

爲什麼?

 

因爲職業發展並不是一直線性增長的,所以不要把剛畢業那幾年的節奏,當成是一直有的節奏。

 

剛畢業時你什麼熱情?什麼體力?什麼精力?什麼工作強度?

 

35歲時,你還能那樣麼?

 

職場上有個公開的祕密,公司招人時,基層員工不喜歡招35歲以上的人。

 

不是年齡歧視,其實你找工作不是應聘,而是競聘,也就是你要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你可能合適,但別人也合適。

 

能力差不多,工資要求差不多,一個是85前一個是90後,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怎麼選?

 

如果你的經驗能力碾壓年輕人,絕對選你。但現實不是:

 

大多數人只是變老了,能力並沒有變牛。

 

 

 

 

02

35歲後最可怕的事

就是成爲職場中的奢侈品

 

 

35歲後最可怕的事是什麼?

 

就是成爲職場中的奢侈品。

 

怎麼理解呢?

 

第一,奢侈品很貴。

 

一個LV的小包動輒兩三萬,一個迪奧小包也要一兩萬,不管你怎麼營銷,我都覺得貴。

 

職場上35歲以上的人也是如此,很貴。當然,不是價值上真的貴,而是自以爲很貴,所以報價高。高中課堂我們就學了“價值決定價格”這個理論,但現實中大多數職場人似乎並不懂這個規則,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的薪資待遇應該隨着工齡的增長而持續上漲。

 

不管自己爲公司創造的價值高與低,不管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還是下降,反正我多幹了一年就應該漲一年工資,這句話聽上去怎麼那麼像“我比你年紀大,你就該讓着我”?

 

第二,奢侈品不實用。

 

咱們不是那種大老闆或者明星,出門有隨車和助理,很多東西不用帶身上,我們出門背個包,還是要講究實用,功能和容量都要考慮。但對於奢侈品來說,它天然就是反實用性的。

 

職場上很多35歲以上的人也是如此,不實用。很多人也是把自己包裝得很華麗,曾經擔任過什麼總監、合夥人,曾經在某某大公司待過,曾參與過某某知名項目,等等,一聽特唬人,真實能力,特不實用。

 

很多人雖然35歲,但你好意思說自己有10年經驗麼?你難道不是一年經驗重複了10年麼?

 

 

第三,奢侈品不耐操。

 

奢侈品你總怕傷害到它,拿在手裏要拿好,放在櫃子裏要放好。

 

職場上很多35歲以上的人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

 

硬件基礎決定軟件效率,過了某個節點後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身體素質、精神狀態等各方面的素質都在不斷下滑,在這種狀態下你能爲工作付出的精力還要再打個折。

 

因爲35歲之後,絕大多數職場人都已經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這就導致你的精力會被分成很多份,你要照顧老人、要照顧孩子、要照顧家庭,最後能分到工作上的還有多少?

 

 

體力不行了,精力不行了,不能長時間加班,不能出差很久。而且年紀那麼大,也不能隨便罵,還得考慮你職場老人的身份。

 

反觀年輕人,物質壓力沒那麼大,職場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好用不貴又耐操。

 

 

03

如何避免自己35歲後成爲職場奢侈品?

 

 

 第一: 儘可能讓自己有個拔尖技能 

 

哪怕這個技能再小,就算其它方面你很平庸,你也有個保護自己的看家本領。

 

你有沒有給自己培養一個拔尖技能?

 

很多人是沒有的,大部分人的平庸不是在某個方面的平庸,而是平庸的很均勻,哪哪都不突出。

 

如果有一天你敢說:老闆,我別的都不會,但某某某工作,交給我準沒錯!

 

你就贏了。

 

這需要你在年輕時先專注在一個小點上持續深耕,不要貪多。

 

有個長處,就有了鎧甲。

 

 第二: 逼着自己往管理崗走 

 

如果一直在基層,那你就始終處於單兵作戰的狀態,在軍隊裏一個士兵不想退役,就只能逼着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軍銜,企業也是如此。

 

管理的本質是調用一切資源來實現整體目標,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力資源。換句話說,到了35歲作爲單兵你沒法跟年輕人比,但是你可以把年輕人都變成你的兵。

 

很多人本有機會往管理崗發展,但年輕時愛自由,愛特立獨行,愛獨來獨往,不願意做管理,自己放棄了,35歲就後悔了。

 

職場中,一定要記住一句話:位置比能力重要。

 

最好的方式就是,職場前幾年,拼命給自己培養一個特長,然後順勢讓自己往管理崗上走。

 

其實這有點讓自己從“勞動力”變爲“資本”的轉變,如果你不能成爲“資本”,你就永遠是“賣命的一方”。

 

年輕時努力積累資源、人脈、經驗,擇機走上管理道路,讓自己成爲“資本”。

 

 第三: 多做有積累性的事 

 

職場上很多職業,“越老越吃香”,比如因爲他們的成長曲線接近a>1的指數函數,初始階段很難看到成果,反而隨着時間的積累,技能越來越強。

 

這類職業的成長天花板極高,甚至可能沒有。

 

去醫院看病的時候,我們一定是更願意找經驗更豐富的老醫生,而不是剛畢業的實習生。

 

找律師辯護的時候,我們也一定想找辯護場次更多的成熟律師,而不是沒出過庭的助理。

 

找項目經理的時候,客戶也想找經驗豐富的項目經理來負責自己的項目。

 

這種工作就是積累型的,你過去的每一步都在爲後面更順利做準備。

 

你在這個領域做的越久,只要你不放棄就會越來越值錢。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後浪推前浪,沒有力量可以打破。

 

 

我們每個人能做的,就是儘量別讓自己過早貶值,至少在35歲時,不要成爲職場中的奢侈品。

 

 

END

 

 

這雖然是一個梗,但其實用調侃的方式戳穿了一個事實:大多數人在職場裏,只會隨着年齡增長越來越平庸,而不是越來越優秀。

 

這跟大多數人的期待是不同的。

 

我接觸過很多年輕的職場人,他們剛畢業一兩年,意氣風發,每年能漲一兩次工資,兩年工資翻幾倍的也不在少數,於是他們會想:

 

如果按照這樣的節奏,30歲的時候,我肯定月入三萬至少,35歲的時候,肯定是核心管理層的一員。

 

可惜的是,大多數已經35歲以上的人當年也是這麼想的,他們當年剛畢業幾年時也跟你一樣優秀,但35歲時並沒有實現當初的設想。

 

爲什麼?

 

因爲職業發展並不是一直線性增長的,所以不要把剛畢業那幾年的節奏,當成是一直有的節奏。

 

剛畢業時你什麼熱情?什麼體力?什麼精力?什麼工作強度?

 

35歲時,你還能那樣麼?

 

職場上有個公開的祕密,公司招人時,基層員工不喜歡招35歲以上的人。

 

不是年齡歧視,其實你找工作不是應聘,而是競聘,也就是你要從競爭中脫穎而出,你可能合適,但別人也合適。

 

能力差不多,工資要求差不多,一個是85前一個是90後,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怎麼選?

 

如果你的經驗能力碾壓年輕人,絕對選你。但現實不是:

 

大多數人只是變老了,能力並沒有變牛。

 

 

 

 

 

02

35歲後最可怕的事

就是成爲職場中的奢侈品

 

 

35歲後最可怕的事是什麼?

 

就是成爲職場中的奢侈品。

 

怎麼理解呢?

 

第一,奢侈品很貴。

 

一個LV的小包動輒兩三萬,一個迪奧小包也要一兩萬,不管你怎麼營銷,我都覺得貴。

 

職場上35歲以上的人也是如此,很貴。當然,不是價值上真的貴,而是自以爲很貴,所以報價高。高中課堂我們就學了“價值決定價格”這個理論,但現實中大多數職場人似乎並不懂這個規則,很多人都會覺得自己的薪資待遇應該隨着工齡的增長而持續上漲。

 

不管自己爲公司創造的價值高與低,不管自己的工作能力提升還是下降,反正我多幹了一年就應該漲一年工資,這句話聽上去怎麼那麼像“我比你年紀大,你就該讓着我”?

 

第二,奢侈品不實用。

 

咱們不是那種大老闆或者明星,出門有隨車和助理,很多東西不用帶身上,我們出門背個包,還是要講究實用,功能和容量都要考慮。但對於奢侈品來說,它天然就是反實用性的。

 

職場上很多35歲以上的人也是如此,不實用。很多人也是把自己包裝得很華麗,曾經擔任過什麼總監、合夥人,曾經在某某大公司待過,曾參與過某某知名項目,等等,一聽特唬人,真實能力,特不實用。

 

很多人雖然35歲,但你好意思說自己有10年經驗麼?你難道不是一年經驗重複了10年麼?

 

 

 

第三,奢侈品不耐操。

 

奢侈品你總怕傷害到它,拿在手裏要拿好,放在櫃子裏要放好。

 

職場上很多35歲以上的人也是如此,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

 

硬件基礎決定軟件效率,過了某個節點後隨着年齡的增長,人的身體素質、精神狀態等各方面的素質都在不斷下滑,在這種狀態下你能爲工作付出的精力還要再打個折。

 

因爲35歲之後,絕大多數職場人都已經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這就導致你的精力會被分成很多份,你要照顧老人、要照顧孩子、要照顧家庭,最後能分到工作上的還有多少?

 

 

 

體力不行了,精力不行了,不能長時間加班,不能出差很久。而且年紀那麼大,也不能隨便罵,還得考慮你職場老人的身份。

 

反觀年輕人,物質壓力沒那麼大,職場一塊磚,哪裏需要哪裏搬,好用不貴又耐操。

 

 

03

如何避免自己35歲後成爲職場奢侈品?

 

 

 第一: 儘可能讓自己有個拔尖技能 

 

哪怕這個技能再小,就算其它方面你很平庸,你也有個保護自己的看家本領。

 

你有沒有給自己培養一個拔尖技能?

 

很多人是沒有的,大部分人的平庸不是在某個方面的平庸,而是平庸的很均勻,哪哪都不突出。

 

如果有一天你敢說:老闆,我別的都不會,但某某某工作,交給我準沒錯!

 

你就贏了。

 

這需要你在年輕時先專注在一個小點上持續深耕,不要貪多。

 

有個長處,就有了鎧甲。

 

 第二: 逼着自己往管理崗走 

 

如果一直在基層,那你就始終處於單兵作戰的狀態,在軍隊裏一個士兵不想退役,就只能逼着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軍銜,企業也是如此。

 

管理的本質是調用一切資源來實現整體目標,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力資源。換句話說,到了35歲作爲單兵你沒法跟年輕人比,但是你可以把年輕人都變成你的兵。

 

很多人本有機會往管理崗發展,但年輕時愛自由,愛特立獨行,愛獨來獨往,不願意做管理,自己放棄了,35歲就後悔了。

 

職場中,一定要記住一句話:位置比能力重要。

 

最好的方式就是,職場前幾年,拼命給自己培養一個特長,然後順勢讓自己往管理崗上走。

 

其實這有點讓自己從“勞動力”變爲“資本”的轉變,如果你不能成爲“資本”,你就永遠是“賣命的一方”。

 

年輕時努力積累資源、人脈、經驗,擇機走上管理道路,讓自己成爲“資本”。

 

 第三: 多做有積累性的事 

 

職場上很多職業,“越老越吃香”,比如因爲他們的成長曲線接近a>1的指數函數,初始階段很難看到成果,反而隨着時間的積累,技能越來越強。

 

這類職業的成長天花板極高,甚至可能沒有。

 

去醫院看病的時候,我們一定是更願意找經驗更豐富的老醫生,而不是剛畢業的實習生。

 

找律師辯護的時候,我們也一定想找辯護場次更多的成熟律師,而不是沒出過庭的助理。

 

找項目經理的時候,客戶也想找經驗豐富的項目經理來負責自己的項目。

 

這種工作就是積累型的,你過去的每一步都在爲後面更順利做準備。

 

你在這個領域做的越久,只要你不放棄就會越來越值錢。

 

一代人終將老去,但總有人正年輕,後浪推前浪,沒有力量可以打破。

 

 

我們每個人能做的,就是儘量別讓自己過早貶值,至少在35歲時,不要成爲職場中的奢侈品。

 

 

END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