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成原理(唐朔飛)教材筆記 第二章 計算機的發展及應用

1. 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誕生;

2. 計算機五個時代

#第一代計算機(1946-1957年)
採用電子管、真空管作爲運算和邏輯元件,數據表示採用定點數,用機器語言和彙編語言寫程序;

#第二代計算機(1958-1964年)
採用晶體管作爲運算和邏輯元件,用磁芯作爲主存,磁帶和磁盤作爲輔存。開始使用FORTRAN等高級程序設計語言

#第三代計算機(1965-1971年)
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代替分立元件,主存除磁芯外,還出現了用半導體儲存器取代磁芯儲存器

#第四、第五代計算機(1972年至今)
用大規模集成電路(LSI)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VLSI)作爲計算機的主要功能部件。軟件方面發展了數據庫管理系統、分佈式操作系統和網絡軟件等

3. 把電路中的所有元器件如晶體管、電阻、二極管等都集成在一個芯片上的元件成爲Integrated Circuit

4. 數字計算機和模擬計算機的區別,信息的傳遞形式不同(離散和連續)

5. 通常計算機的更新換代以電子器件爲依據

6. 微型計算機的發展通常以微處理器爲技術標誌

7. 計算機按處理信息的形式分類,可分爲數字計算機、模擬計算機、數字模擬計算機三種;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